I am Sam.
Sam 是一个智力水平相当于七岁孩子的成年男人。与一个为了寻找一个住处的流浪的女人生了一个孩子,医生问你女儿叫什么? Sam说,甲壳虫乐队有首歌,像钻石一样的人,就叫Lucy吧!这个流浪的女人生完孩子,说了一句,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就离开了。 Sam的职业是在星巴克给人端送咖啡,加糖等简单工作,时薪8美金,这份工作他已经做了八年。他住的公寓对面有一个优雅知性以最优成绩毕业于茱莉亚音乐学院的,患有自闭症的年长女士。 这位优雅女士,由于不堪Sam的婴儿哭闹声,而主动告诉Sam婴儿这一宇宙最难伺候生物,"每隔两个小时要喂奶,要换尿布",当然她还传授了Sam很多技能,比如,洗衣服应该用洗洁精还是清洗剂还是洗衣液等等。 Sam的朋友也是智力水平跟他差不多的人。只是智力水平的差异,并不是坏人的那种。他们之间的相处就像七个小矮人。Lucy是白雪公主。 故事的重点在于Lucy长到七岁的时候,由于这帮朋友和Sam策划了一次她的七岁生日聚会,这次聚会的小插曲引起了儿童福利机构的注意,Sam暂时被剥夺了监护权。 用儿童权利保护机构的话来说,就是你和你女儿的智力水平差不多,三年后或者五年后你怎么来教育她? 为了争夺回女儿的监护权,Sam的小矮人朋友们说,你应该去找律师,最好最好的那种。可是智力水平七岁的人不知道最好最好的律师价值多少钱。所以当Sam出现在开着豪车拥有豪宅的知名女律师Rita办公室的时候,他准备付时薪,就像他在星巴克拿时薪那样。15000美金,简直是天文数字。 女律师Rita有颜有钱还有脑子,但也是一个正在看心理医生的焦虑症患者。因为,她的老公跟别人出轨,儿子七岁,Rita本只想随便找个借口打发Sam走人,不想Sam当了真,去找了她几次,最后一次被同事撞见,为了跟精英同事们赌气,像我这样的律师也可以办理免费案件的,不得不答应为Sam当免费律师,争取Lucy的抚养权。 七岁智商,与知名律师,法官及儿童权力保护机构对决。Sam常常在法庭上被逼问得跳脚,情绪失控,正中机构下怀,看,我说得没错吧?智商不行,连情绪都控制不好,还能带好孩子? 最精彩的对话是,Lucy的同学问她,你爸爸是不是智力有问题?是的。那你智力有没有问题?没有。为什么?因为我爸爸说的。你爸爸智力有问题,怎么知道你智力没问题? 因为我爸爸智力有问题,所以他知道谁跟他一样。 Sam再努力,也怼不过儿童权力保护机构和法官。第一轮首战告失败。但是他虽败犹荣: 儿童权力机构代理律师问(设套),你自己智力只有七岁,你以谁为榜样做父母? 我自己。你知道什么叫教育孩子?陪她玩,爱她,尊重她,有耐心,要倾听,简直是父母楷模。 Rita代理的这件案件以法庭宣布把Lucy寄养到寄养家庭结束,而且寄养家庭很想正式收养这个聪明美丽的小女孩。 故事的结局是开放式的。Lucy与寄养家庭的爸爸妈妈一起游戏,Rita和Sam在一旁看着。也许他们达成了协议,Lucy放在寄养家庭寄养,Sam作为生父,获得随时探视权。 智力障碍究竟是否妨碍做一个好父母?感情上来说,不妨碍。Sam每次念睡前故事只能念绿巨人这一个故事,因为其他故事他也不认识,甚至difference这个词也不认识。而且每次念绿巨人,Sam自己比女儿还兴奋。 然而从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来说,Sam显然不具备抚养一个孩子长大的能力。影片没有看完,是因为已经预知了结局,我也并没有等待一个法庭开特例最后把抚养权交回Sam的所谓大团圆结局。现实就是现实。 然而这个片子并没有因为Sam没有夺回抚养权而失去它的意义,从某个程度上来说,这种儿童权力保护机构如果出现在国内,也许可以避免很多悲剧的开始,挽救一些由于悲剧家庭而失足的青少年。 正如影片所说,我所需要的只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