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个人观影总结

我的所有电影都代表我,但是这一次我走得更远,在其中的是我的灵魂---阿莫多瓦
本来是想写2019年观影十佳的,但仔细想想今年相较观影数量不多,弄个十佳略微有点奇怪。索性分享下今年看的96部电影中让我印象较为深刻的一些电影。(粗略进行了下分类,排名并没有先后)
华语类电影
虽然今年国内的影视环境更加艰难,但反而出了不少我觉得还不错的电影。院线上不少华语电影都有被删删减减,经历撤档、改名等一系列的小故事,但最终大部分还是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希望以后能有分级的政策吧,这样也不用将电影改的“莫名其妙”。以下是今年几部印象深刻的电影。很巧,刚好都不是院线电影 。。。
1.《大红灯笼高高挂》
暑期去了趟山西有幸路过了乔家大院,回来就补了这一部实地拍摄的电影。封建社会下,深幽的大宅子里,女性的权力、地位、甚至生命都与男人挂钩。具有抽象意义的点灯、捶脚刻画出男权下面无论什么样的女性最终还是被物化,别说自由了似乎生命也不值得一提。从未出现正面的老爷算是点睛之笔,谁在意老爷长什么样,反正只要被喜欢,就什么都有了。另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宅子和大片大片的红,巩俐和张艺谋的老搭档,的确让片子增色不少。

2.《喜马拉雅》
自然美与人文美的相结合。雪白纯净的喜马拉雅山上,质朴顽强的藏族人用自己的方式一直延续着生命。父与子的关系,执念与信仰的冲突。霆雷有着自己的执念最终死在了贩盐的路上;卡玛虽然不听从霆雷的想法,但却有那么一刻希望他是自己的父亲。就如片中所说的“如果你要选择一条路,那么就选那条最难走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有这样的魄力呢。所有的成长和突破可能都是从第一次的叛逆开始吧。

3.《谁先爱上他的》
欢笑与泪水的双重混合吧。刘三莲的“一点点都没有吗?”,“都是假的吗?”体现出她强横无理的外表下内心的绝望和崩溃,其实她内心是有期待的,哪怕只是一点,至少这么多年没有白过。小王和刘三莲两个人明明都是爱的死心塌地,却都用自己的方式盖住了内心,似乎这样才能消磨掉一点男主离开的事实。“互不打扰就是最好的祝福”,其实内心还是觉得他们可能是同一类人吧。

外语类电影
今年大部分看的还是外语类电影,相较起来类型是更多点。分享三部我印象最深的电影,不代表是心中的最佳。意外发现刚好还是三个语种。
1.《痛苦与荣耀》
其实更像是导演的自传篇。从年少时的第一次中暑,到后来看向窗外门口的前恋人。他用自己的温柔且深情的方式回顾了自己的过去,对母亲的依恋不舍,对身体日渐不佳的无奈。人到暮年做什么都容易带着一点点的悲情,对于过去、现在都带着一份很私人的情感,最后将现实和电影设计成一个闭环,可能也是想要通过电影对自己现实生活做个总结,谁的一生不是充满着痛苦与荣耀。

2.《寄生虫》
今年的大热片,类似于李沧东的《燃烧》,但可能更具商业化的内容会让我更喜欢这一部。贫富差距将社会逐渐阶级化,似乎一道沟壑让人越来越难以跨越。雨夜中慌忙逃离将“虫子”一家打回原形。无论再怎么伪装,能力再怎么突出,阳光一出来,只能到处躲藏。洗不掉的气味,改不了的身份,可能真的会让虫子无法喜欢上善良、有钱的上等人,内心的不甘、屈辱感、嫉妒心不断涌现,这怕就是人心中最大的恶意。

3.《上帝之国》
在阴冷、泥泞、冷调的英格兰北部下,温暖、心细、成熟的格奥尔基就是一道给约翰尼的阳光,让他知道如何自爱、生活。如何救活小羊、如何治愈伤口、如何做煎蛋,似乎有你在,我反而什么都不会了。影片处处可以看到导演致敬《断背山》的地方,但这部也弥补了前部所有的遗憾,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国外)正向好地方向发展。Patrick Wolf的The Days作为片尾的配乐,让我着实意犹未尽。

纪录片
今年看的纪录片有历史、动物、美食、人物等等,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片子,纪录片更让人感叹这个世界的伟大和奇妙,通过影片可以看到另一个时间、空间下的事物,这也是一种蛮奇妙的感觉。
1.《四个春天》
非专业导演用非专业的拍摄方式奉献出一份属于中国的家庭片。两位老人的坚韧、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让他们即使到了晚年仍能够享受生活。“人无艺术身不贵,不懂娱乐是蠢才”,通过对生活中一点一滴细节的记录,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都记录了下来,无论是好是坏,总能用最真挚的态度面对接下来的生活。琐碎的日常里总是充满着艰辛与诗意的,这才是中国老人晚年享受天伦之乐的样子,这也应该是一个家庭面对生离死别、悲欢离合时应该有的样子。

2.《我们一家人》
即使像男主这样成功的人,面对结婚生子时的问题仍需要去伪装。父母与其说接受更不如说是妥协,更因为第三代的出生,他们才能多多少少不去死磕男主的事情。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个大小谎言,在我看来这样的结局已经是当下环境中能有的最好结果了,男主是幸运的,成功的事业,体贴的Eric,还有能够相对理解自己的家人。在我朝可能真的如片中所说“重要的不是真相”,至少在这件事上,我认为这条路太难走了。

3.《坂本龙一:终曲》
因为《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认识的坂本龙一,然后补了他很多的电影。反核、反战的他,为了治癌吃很多药、为了一句话而彻改前奏的他。即使满头灰发了,他还是像少年一样,不停工作,去北极钓声音,顶着水桶听声音。整个片子更像是他讲述他过去的生活和创造这些配乐的背景。教授无愧是这个时代最好的配乐大师之一,他对生活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希望有机会能听到他现场弹奏那些配乐吧。

特别篇
专门出这一篇,是我认为这一类电影的某个地方让我觉得与众不同,反而成为了这个片子的闪光点,让人记忆深刻。
1.《她》
今年大火的《小丑》,凤凰又为DC打下了一个里程碑。这部是他的另一个作品,很有特点的是,斯嘉丽光靠声音就夺得了最佳女主角的奖杯。导演以人工智能为角度,写了一首情诗。即使科技怎么发展,都解决不了一个人孤单的情绪,当对方领先你太多的时候,即使是AI也会离你而去。另BGM里的Photograph教你如何给一首轻音乐Song On The Beach正确配词;如果不看介绍,我真没发现电影里高楼是我生活几十年的上海,摄影真是个玄学。

2.《冒牌上尉》
有点类似于《浪潮》,只是呈现的方式有所差别。人与人的差别可能真的就是靠外在的一层皮,当你手握大权之时你也可能瞬间就成为杀人不眨眼的撒旦。令我感到特别的是片尾的一个彩蛋,它用一个实验证明了即使在当今的文明社会下,极权与人性的恶可能瞬间将民主变为野蛮。每个人在权力的大网下,要么被吞噬殆尽,要么就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只要你不干涉到我的利益,我并不在意你真正是谁,每个人都是其他人手中的牵线木偶。

3.《摄影机不要停》
前半小时的一镜到底着实有点让人无法看下去,但是后半部分的反转和剧中剧一下子就把前半部的所有突兀、疑惑铺开了,它真实的展现了一个电影出来时的过程,即使它是属虚构的,但它偏要用这些虚构来打动你,告诉你一个再烂的片子也需要一堆人的努力(好吧,这不是理由)众多电影铺天盖地的出现之时,这样富有创意的小成本电影更加说明了好电影需要的是真诚之心,而不是资本和流量。

好了,内容大致就是这些了,虽然讲的比较杂且随意,但也算是对于这一年的观影进行一次总结(文中所有的图片都来自于电影截图)。以上介绍的电影主要是一些记忆深刻或者想要分享的电影,其实这一年也看了很多很好看却没提到的电影,但觉得这些可能还是需要自己去看,去说的话反而道不清个所以然了,总之有时间多看看电影总没错的,即使有时候会踩雷哈哈。现在因为工作也越来越忙了,大部分时候看电影也是集中在周末一口气看好几部,希望2020年依旧能看不少的电影,到时候再写一个总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