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性夏洛克VS反串怪谈——观先行后杂感(背景乐:百鬼夜行抄)
百鬼夜行抄
看先行的戏,彼时抱着探索的心:
第一天,《威尼斯商人-夏洛克》,莎翁名剧改编,心照剧社
剧中的三人组(林森森-八木,刘雷,汤炀)乃绝配!
犹太人丢卜娓娓道来,那些曾经的记忆如影随形,
夏洛克一个职业高利贷者,为了生存,他同时他也是一个严父;
以安东尼奥为首的基督徒们,以上帝之名,替犹太人——夏洛克”执法“!那一磅肉、一滴血、一次女扮男装的故事在这部剧中被演绎成基督徒与犹太人之间的抗辩,借夏洛克和丢卜之口(八句至关重要的台词)把犹太民族的血泪心酸吐露,其实没有哪一个民族是注定被蹂躏践踏的,也没有哪一个民族是注定高贵不凡的,人性的本能应该是善的;
夏洛克沿袭了犹太民族近千年的生存法则,那耻辱的大卫之星,那些高额的苛捐杂税,他也许会选择逃离,逃离GHETTO ——但除了GHETTO和上海虹口,他别无他出可觅,忍受妥协还是奋起抗争,这是个问题!而奋起抗争的结果往往是——头可断,教皈依。
看完这部戏对犹太民族有了一个系统的认知,也学会重新审视“夏洛克”这个人物的定位,以戏剧之名,以夏洛克、丢卜之名,希望不再有种族歧视,不再有战争狂魔。。。。。。。
第四天,《怪谈》改编自日本传统鬼故事“阿岩‘,反串大游行。
传说阿岩是一个军官的女儿,在十几岁时得了天花,后来虽然拣回了一条命,却变得奇丑无比后来阿岩的父亲去世,临终前将她许配给一个叫伊右卫门的手下。没想到不久后伊右卫门骗光了阿岩父亲的遗产,逃到外地去了,阿岩知道了又气又恨,不久愤愤而终。伊右卫门逃到外地后,又重新娶了个妻子,并用阿岩父亲的遗产置办了产业。
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三年后的某天,先是家畜得病死去,接下来是妻子染上怪病死去,不久伊右卫门和三个孩子也染上相同的怪病。伊右卫门散尽千金也没有人能治好自己和孩子们的病,不久孩子们也死了,留下他独自一个在病中呻吟。这时,他看到已经死去的阿岩出现在他面前,口口声声说要夺走他的性命…… 第二天,邻居们发现伊右卫门已经死了,满脸都是惊慌之色。
传说阿岩的怨念至今仍然存在,一些导演到阿岩故事的发生地想要拍阿岩的故事,却怪事连连,不是机器坏掉就是演员病倒,至今有关阿岩的电影很少。
[http://www.eternalemblem.net/Falcona_upload/BG.mp3]
曾经有一段时间对鬼故事痴迷,《百鬼夜行抄》的哀怨时刻在耳畔回旋,便想改编版的话剧会是怎样的表现。编剧是华师大中文系出身,导演又身兼演员,角色反串行之,按理应有看头,但观后却大失所望。主旨不明,想表达的层次过多。
剧中对冷、暖光的处理很让人诧异,剧中的女鬼”阿岩“和新妻子”阿岩 “,按理是应该有明显的区分的,但纵观全剧,这个区分并不明显,让人分不清人鬼”阿岩“。其次,演员的表现差强人意,那段关于大正时代的对白,竟然用了小抄——如果A4纸大小能算小的话,也许应该叫大抄。场景切换过度,而切换的场景说表达的主题不明,时而是桌边两人对酌,时而是水缸边两人对饮,但无关背叛,无关复仇,无关怨念,无关救赎。。。。。。
日本的那种韵味,《怪谈》未曾涉及,除了和服的”男主“和面首般的“女主”,大约是偶浅薄了,体会不到编导者的用心良苦。
看先行的戏,彼时抱着探索的心:
第一天,《威尼斯商人-夏洛克》,莎翁名剧改编,心照剧社
剧中的三人组(林森森-八木,刘雷,汤炀)乃绝配!
犹太人丢卜娓娓道来,那些曾经的记忆如影随形,
夏洛克一个职业高利贷者,为了生存,他同时他也是一个严父;
以安东尼奥为首的基督徒们,以上帝之名,替犹太人——夏洛克”执法“!那一磅肉、一滴血、一次女扮男装的故事在这部剧中被演绎成基督徒与犹太人之间的抗辩,借夏洛克和丢卜之口(八句至关重要的台词)把犹太民族的血泪心酸吐露,其实没有哪一个民族是注定被蹂躏践踏的,也没有哪一个民族是注定高贵不凡的,人性的本能应该是善的;
夏洛克沿袭了犹太民族近千年的生存法则,那耻辱的大卫之星,那些高额的苛捐杂税,他也许会选择逃离,逃离GHETTO ——但除了GHETTO和上海虹口,他别无他出可觅,忍受妥协还是奋起抗争,这是个问题!而奋起抗争的结果往往是——头可断,教皈依。
看完这部戏对犹太民族有了一个系统的认知,也学会重新审视“夏洛克”这个人物的定位,以戏剧之名,以夏洛克、丢卜之名,希望不再有种族歧视,不再有战争狂魔。。。。。。。
第四天,《怪谈》改编自日本传统鬼故事“阿岩‘,反串大游行。
传说阿岩是一个军官的女儿,在十几岁时得了天花,后来虽然拣回了一条命,却变得奇丑无比后来阿岩的父亲去世,临终前将她许配给一个叫伊右卫门的手下。没想到不久后伊右卫门骗光了阿岩父亲的遗产,逃到外地去了,阿岩知道了又气又恨,不久愤愤而终。伊右卫门逃到外地后,又重新娶了个妻子,并用阿岩父亲的遗产置办了产业。
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三年后的某天,先是家畜得病死去,接下来是妻子染上怪病死去,不久伊右卫门和三个孩子也染上相同的怪病。伊右卫门散尽千金也没有人能治好自己和孩子们的病,不久孩子们也死了,留下他独自一个在病中呻吟。这时,他看到已经死去的阿岩出现在他面前,口口声声说要夺走他的性命…… 第二天,邻居们发现伊右卫门已经死了,满脸都是惊慌之色。
传说阿岩的怨念至今仍然存在,一些导演到阿岩故事的发生地想要拍阿岩的故事,却怪事连连,不是机器坏掉就是演员病倒,至今有关阿岩的电影很少。
[http://www.eternalemblem.net/Falcona_upload/BG.mp3]
曾经有一段时间对鬼故事痴迷,《百鬼夜行抄》的哀怨时刻在耳畔回旋,便想改编版的话剧会是怎样的表现。编剧是华师大中文系出身,导演又身兼演员,角色反串行之,按理应有看头,但观后却大失所望。主旨不明,想表达的层次过多。
剧中对冷、暖光的处理很让人诧异,剧中的女鬼”阿岩“和新妻子”阿岩 “,按理是应该有明显的区分的,但纵观全剧,这个区分并不明显,让人分不清人鬼”阿岩“。其次,演员的表现差强人意,那段关于大正时代的对白,竟然用了小抄——如果A4纸大小能算小的话,也许应该叫大抄。场景切换过度,而切换的场景说表达的主题不明,时而是桌边两人对酌,时而是水缸边两人对饮,但无关背叛,无关复仇,无关怨念,无关救赎。。。。。。
日本的那种韵味,《怪谈》未曾涉及,除了和服的”男主“和面首般的“女主”,大约是偶浅薄了,体会不到编导者的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