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恋彼岸事,毕竟是书生
贪恋彼岸事;
有件事情,每个人都要自己去面对,或早或晚、或清醒或糊涂、或主动或被迫,这就是生死;
所以,不知是哪里来的智慧促使我去被逼面对之前想要弄清楚这件事情;
从王阳明的心学寻找: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即理”,所谓心外无物。心学更象是儒家与佛教妥协、融合的产物,但终究心学没有给出关于生死的答案,更多的是象一种处世方法、为人准则,乃至做事的方法论;尽管其实用效果非常明显。
我还是要寻找具有终极意义的法则;这便是宗教。
《正见》告知一个概念、圣严法师教会一个基础、直到见了法师的开示。
毕竟是书生;
假以研究之心态看待一切宗教之名,将自己拒于各种宗教之外,看是勤学苦读、博学多闻,实质是偏执地将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里;还是“我执”,心的杯子还是满满。
自以为多读几本书,多了解了几个法门,就是“多闻坚固”了,其实自己在斗争,还远没到“多闻”之境界,还是斗争于有无,并乐此不彼。
“不要糟蹋自己累生累世的积累”。
有件事情,每个人都要自己去面对,或早或晚、或清醒或糊涂、或主动或被迫,这就是生死;
所以,不知是哪里来的智慧促使我去被逼面对之前想要弄清楚这件事情;
从王阳明的心学寻找: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即理”,所谓心外无物。心学更象是儒家与佛教妥协、融合的产物,但终究心学没有给出关于生死的答案,更多的是象一种处世方法、为人准则,乃至做事的方法论;尽管其实用效果非常明显。
我还是要寻找具有终极意义的法则;这便是宗教。
《正见》告知一个概念、圣严法师教会一个基础、直到见了法师的开示。
毕竟是书生;
假以研究之心态看待一切宗教之名,将自己拒于各种宗教之外,看是勤学苦读、博学多闻,实质是偏执地将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里;还是“我执”,心的杯子还是满满。
自以为多读几本书,多了解了几个法门,就是“多闻坚固”了,其实自己在斗争,还远没到“多闻”之境界,还是斗争于有无,并乐此不彼。
“不要糟蹋自己累生累世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