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可 | 我在达美乐,但我不做pizza

| 第95位设计师 |

一听到coco老师的声音,你立刻就能知道:
嘿!湖南妹子!
和她的声音一样,coco老师性格干脆豪爽,大方爱笑。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儿,做出了很多人想做又不敢做的决定:辞掉高薪工作,只身赴美求学,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且真的靠着自己的努力,闯出了一番天地。

「我在达美乐,但我不做pizza」
我现在生活的Ann Arbor,是一个漂亮幽静的小城市,整个城市其实是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campus:图书馆,酒吧,歌剧院和实验室都和谐的分布在城市充满各式涂鸦的街道上。每天的通勤都看得到迁徙的鹿群和各种奇形怪状的改装车。作为复苏中的底特律最漂亮的卫星城,它更像是一个精致的实验室,或者是天才极客的车库。
大量的科技公司(Google, Amazon, Duo)和汽车公司( Tsla, Ford ,GM)汇聚在这里,联通着无数的大学实验室,研究着一个相同的课题: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系统。

从空中俯瞰安娜堡
我所在的公司达美乐就是这个风潮的引领者。当我更新linkedin 上达美乐的offer的时候,所有的朋友都在问我:“你怎么去送Pizza了?还是做厨师?”然而他们当然没有发觉到,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的革命早就深刻改变了每一个行业,达美乐其实早就是一个科技公司了,它拥有的developer和 designer甚至比它的厨师和司机都多。




Domino‘s的无人驾驶的外卖车
作为达美乐的 next generation system的设计师,我主要负责下一代POS机和branch店面的设计。达美乐门店使用的POS机还是20年前的设计,但收银员平均年龄却在16-38岁,老旧的交互界面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了。 因此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增加POS机的新功能并完成全新的配套视觉设计。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开始在Ohio试点,并将很快推向全美。
达美乐的headquarter 是一个绿茵茵的大农场,公司前面的栅栏里总是有白花花的羊群和一些可爱的小机器人走来走去,想想两年前的自己的北漂生活和北京的高楼大厦,真是恍如隔世。

公司的大门前( 我当时来面试以为自己找错了地方哈哈,各种动物,有北美野牛,奶牛,绵羊,听说之前还有羊驼)
说到设计,公司特别注重用户的体验,无论是面对消费者还是工作人员的产品设计,作为设计B端产品的设计师,我每天得面对用户的问题去思考。 比如我们会做大量的采访,还有usability testing。

我在达美乐的零售店做采访

公司里有个pizza theater,我们一般在这里作usability testing,去发现产品是否有可改进的地方。

「影响我一生的导师 」
我硕士毕业于美国创意设计学院(College for Creative Studies,简称CCS)的交互设计专业。
我的导师Paul Pangaro是计算机和交互领域非常著名的学者,人机交互设计控制论理论集大成者。他曾任教于MIT 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斯坦福和SVA(纽约视觉艺术学院),非常幸运我可以在CCS遇到他,因为在教完我们这届学生后,他就去了CMU。他的导师是控制论(cybernetic)的提出者,而他本人则是控制论的继承人,一生都在推崇控制论。


△ 导师Paul Pangaro讲解什么是控制论
他带着我们做了一个很大的项目,叫Colloquy。这是一个重现1968年的交互装置, 这个作品马上就在法国的蓬皮杜展出了。 这个作品代表了人类历史上最开始的AI和交互产品之一,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对话。

Paul虽然只教了我两年,但是他带给我的东西却能影响我的一生。
他本人是计算机背景出身,有一种“交互嵌入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的感觉,不管是上课还是日常生活都有非常强的逻辑思维,会考虑到每一个问题的方方面面。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有一次向他请假,没想到他先为我考虑到了所有我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比如他会首先担心我是出现了心理问题还是身体问题(由于CCS课业压力很大,很多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如果是身体问题,他会帮助我沟通缺课的老师、问清考勤状况,如果是心理问题,他也会帮我和心理老师联系。他会习惯于从一个小小的需求想到所有涵盖的方面。
两年,我不只是在学术上有所提高,在生活上也向他学到了很多:之前的我不是一个特别喜欢计划的人,但现在,出行之前,我会做非常详细的travel plan,考虑到旅途中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我是艺考生出身,之前擅长的一直是视觉传达,而在CCS的学习则强化了我的逻辑思维,让我的设计有了“主心骨”。

出国的契机:
「工作让我完全转变了对设计的看法 」

2015年我从北京科技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了一家北京的互联网高端旅游公司,它是全国第一家(不知道是不是世界首家)将VR技术与旅游行业奢侈酒店预订相结合的公司,名字叫travel VR。

你可以足不出户地了解旅行地,以免出现想象和现实不符的问题
产品上市后彻底改变了人们选择旅游的方式,你不需要看各种评论、旅游攻略,不再需要咨询朋友们关于旅游的建议,而只需要带着我们公司设计的cardboard、使用我们的app, 就能足不出户地体验全世界的顶级酒店及其周围的旅游景点。

这款产品当时在国内的高端旅游界火了一把,也吸引了腾讯公司的8000万的投资。我作为视觉设计师为当时的app做UI,banner设计还有marketing团队的设计。
正是设计这款产品的时候,我坚定了出国的想法。前面介绍过我的本科背景是视觉设计,到了工作中我做的是UI/UX。可以说,我本科时做UX research的知识几乎为0。到了工作中,却发现设计一个非常简单的界面,都需要做很多的research。

我结合这个公司的产品举个例子:travel VR面对的用户是热爱旅游但喜欢小众路线的白领或更高消费的人群,当我们在做用户调研的时候,发现绝大多数潜在用户都带着眼镜。而当时不管是头戴式的vr设备还是cardboard,都对近视人群特别不友好,近视的人脱去眼镜带着这些设备去观看VR是非常不好的体验(我自己就是高度近视患者)。我跟当时的老板和PM做了很多的调研,最终确定了在界面中加入放大和缩小的功能,让这些用户摘去眼镜也能看得清楚。

公司曾经在上海迪斯尼旁边建立了一个VR体验馆,
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在这个公司呆了一年,我彻彻底底改变了对设计的看法:
优秀的设计师不止需要把东西做得好看,也不只要有design thinking,还必须具备product thinking的能力。
在决定准备出国之前,我一个人想了很久:工作上虽然能学到很多,但是知识点都是支离破碎的,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融会贯通,对我自己而言,我希望可以完整、系统地去学习UX。于是我决定辞职,备考托福、GRE,准备作品集。
放弃待遇优厚的工作选择自我提升,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艰难但又必然的选择。

「我的申请之路 」
因为当时申请准备和出国读书的费用都需要自己承担,所以准备过程格外艰辛,我也会考虑自己经济能力范围内的学校。
当时我的dream school是CMU,抱着非CMU不上的心态,所以综合学校就只申请了CMU,然而我的托福成绩不是很厉害,dream school被拒也确实在自己的预料之中。而艺术学院,我只申请了CCS,原因很简单:首先是看到申请费才20刀,(其他学校动不动100-200刀不等)其次它的学费也相对经济很多;然后我发现CCS的interaction design居然是STEM专业(对于想在美国找工作的国际生简直不要太好);第三,非常机缘巧合:我看到了当时CCS的交互导师,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我的导师Paul Pangaro, 这位大牛导师是我最终选择CCS最重要的原因。

回顾两年在CCS的磨练,累并快乐着。第一年是基础课,第二年有thesis,可以说让学生把在CCS所学的都可以运用到thesis里,巩固知识。 还有CCS是小班教育,一个专业就6-8人,可以说每个老师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其实来CCS之前,当时也有想过CMU不录我那就再gap一年,但是想起那一年的gap经历,真的顶着巨大的压力,再加上年龄、经济情况等现实问题,最终选择了CCS(当时确实还有些不甘心)。但是去了CCS,跟着这位导师,经历了2年系统的交互学习之后,我觉得当初的选择是非常值得的,并且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收获。


△ CCS Detroit

「与一只梨结缘 」
知道「一只梨」其实是很早之前的事情,我自己在准备申请期间也一直在关注一只梨的文章。
近年来在美国的国际生找实习和找工作竞争很激烈,而我在CCS两年里,找到了美国的实习又找到了全职工作,(我是唯一一个在同一届中国学生中找到美国的实习又找到了如今的全职工作的)这中间有很多的曲折和经验教训可以总结,我非常想通过一只梨这个平台分享给大家。

我自己在读本科的过程中其实经历了很多迷茫的日子,我曾经尝试过视觉、产品、交通工具等各个方向,我喜欢设计,却不知道到底什么是设计,也不知道各个方向的设计前景如何。特别是现在国内对交互设计的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帮助一些想要从其他方向转学交互的同学,系统地学习交互设计。我可以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设计逻辑,引导他们发现problem到最后的design。
另外,我也可以和大家分享在美国找UX工作的Tips:我发现在美国,作为学生和独立的设计师是两码事,学生可能不是那么在乎business,而到了公司,衡量一个东西不是单单只从设计出发,你需要考虑产品的落地和商业化。你还需要考虑如何跟不同部门沟通,有时,你得提前去判断自己的设计,预测公司需要多大的投入。如果学生找工作时有这种思维,就会是特别的加分项。




一只梨的优势&态度 【定位】只针对全球Top院校和企业,致力于UX、交互、服务、产品创新、人工智能等前瞻领域。
【高度】庞大的资深导师团,拥有全球顶尖院校背景,及多年工作经验。
【收费】教育是最有价值的也是最保值的投资,但大多数人都是工薪阶层,我们杜绝乱收费,甚至发起过众筹资助学员。 【理念】我们是设计师蜕变平台,秉持亦师亦友的培养理念,认真对待每一个梦想。除了面试指导、作品集规划,还提供后续的职业规划,这也是为何梨学员都把一只梨当成家,愿意常来常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