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公文材料写作的一点思考
写公文材料已经五年时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县局写材料,主要特征是“逻辑合理+文字通顺”。县局办公室工作繁杂,站位较低,领导对材料不高,但需要迅速完成工作,材料往往拼凑而成。逻辑上合理,文字上通顺,就可以满足要求。
第二阶段是在市局和省局写材料,主要特征是“逻辑严密+内容厚重+文字流畅”。其实市局材料和省局材料的差异很大,最大的差别是站位和内容的厚重感。但我没有在写省局材料时实现突破,姑且将二者算做一类。我在这个阶段,往往得到领导要求后,先搜集大量基础材料,搭建主体框架,然后开始撰写。时间充裕情况下,成品往往虚实结合、内容严密、有高度有内容。但这样的写作方式最大的弊病是耗时耗力,一些紧急任务,往往因没有时间搜集消化材料,导致文不对题,达不到应有的要求,也凸显出功力的不足。
第三阶段是在总局写材料,主要特点是“注重思想+逻辑清晰+内容充实+文字流畅”。与第二阶段相同的是,要大量收集多方面的材料,但拿到材料后不能堆在那里,到用的时候再去翻找。而是利用空闲时间一遍遍的反复看这些材料,直到领会了其中的内涵,弄清了其中的思路,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在接到写作任务时,脑中能够根据前期消化掉的材料,迅速找准思路和所需的素材,撰写时对拿不准的素材再回头翻找,予以补充。因为前期已将素材内化,所以写出的东西往往有自己的思想,这也达到了“兵为帅谋”“文以辅政”的境界。
以上,与写公文材料的诸君共勉。
(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