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0–信任与成本
摘要:技能是基础,也是敲门砖,专家级技能是竞争力,但极为稀缺,最常见的,是技能之上的信任关系与人脉成本,才是形成个人壁垒的基本。
1:任务粒度
任务,是在工作之处最基本的粒度,从一个任务入手,证明自己的专业能力,获得团队内部的最基本认可。
这样的粒度,可能会持续好几年,如果在具体技术上深挖,甚至可能持续十年以上,形成某类问题的专家。
但任务粒度能够证明个人实力的方面毕竟比较有限,而且因为是基础要求,能够完成,是理所当然的,完成得很优秀,与完成的还不错,对于团队和公司而言,未必有特别大的差异,毕竟,公司走向不会因为某一个任务的指标优化了5个点而有很大波动,公司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往往就提前预留了这样的波动空间,以稳定和可控为主。
任务的粒度,是练手和检验自己是否能够胜任某类专业技能的,在此之外,必须有个人的独立意识,做好任务,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思考在抵达某一个level以后,拓宽自己工作所能影响的粒度。
2:团队粒度
团队往往是负责好几个项目,同时也会有很多的任务,这个时候,带团队的时候,个人精力不可能投入到每一个任务中去,只能够专注于最重要的任务中的关键路径,只要这个路径没有问题,团队就是走在对的路上,否则,其他任务完成得再好,只要关键路径有问题,整个团队的成果就会付之一炬。
所以,负责人最主要的不是干活,而是思考团队方向,确定重点项目,打通落地方案,并且清晰地把控关键路径,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妥协,哪些事情不能妥协,团队的价值如何通过关键路径更快更大地体现出来。
团队负责人不一定技术上非常厉害,除非负责的项目本身就是前沿技术攻克类型的,而日常公司中的项目大多数是实用性的,落地性的,价值转化比技术深度本身更重要,团队在方向上走对了,项目上抓主主要矛盾了,说明负责人靠谱,否则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团队粒度比任务粒度更能够有发挥的空间,其能够在不同任务间进行思考和选择,决定资源的投入,通过对核心项目加大投入,获得个人的放大回报。
3:立场粒度
如果说在团队粒度上,是具备对任务的选择自由,那么在立场粒度上,是否站对了边,跟对了人,将决定自己能否到哪一个团队,带领哪一块大的业务,从而进一步扩大个人的影响力和输出。
到了这一层,也就开始进入了职业的分水岭,危还是机,很大程度上在一两年内也许就相去甚远了。
立场粒度比团队粒度更加具有健壮性,更能抵御各种不同的风险,甚至于连公司发展的兴衰都能够抵抗,因为这种粒度的背后,并非简简单单的业务前景,而是极为复杂的树状人脉网络。
立场粒度和团队粒度的一个很大的区别,或许可以从一个简单的行为中看出来:一个人离开了,是否能够带着一群人离开?
公司当然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但这是个无法避免的问题,立场决定了利益,当自己的立场失去了支撑,大多数人就很难再保持自己团队的资源,除非更换立场,或者自己快速成长为他人的支撑。
回头看,在工作上,是走了很多弯路,也失去了很多时间,在往后的日子中,或许凭借着认知的提升,可以变得更安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