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芸知道》:前半程笑得舒服,后半程哭得感慨。


相爱的那天
谭维维 - 相爱的那天
对于今年贺岁档的《只有芸知道》,大家最初的兴趣当然是因为冯小刚。毕竟如果粗略点说,内地的所谓贺岁片概念,可就是这位导演用《甲方乙方》开辟的。只不过今年,他不但不搞笑,反而让人想哭。
2019年,冯小刚62岁,耳顺之年。

在他60岁那年也就是2017年,他刚刚为自己的青春时光拍了一部电影《芳华》,电影里有他彼时的向往和欲望。而今,他拍了一段自己经纪人和好兄弟的爱情故事,同样带有强烈的个人趣味和自我表达欲望。

故事原型张述与冯小刚,二人曾是文工团战友
从《芳华》开始,会觉得冯小刚平和了,也内敛了。他不再有此前电影里或讨好观众、或自我证明的强烈需求感,反而呈现出某种作者倾向:我想拍自己真正想拍的。
这种倾向目前还停留在内容层面,手法上则依然保留了强烈的商业感,后者是冯小刚长期拍片习惯的必然。而这在电影语言上或许算不上高级,对于普通影迷却相当友好。

于是,我们得以看到了一个温柔、敏感而多情的冯小刚,没有了嬉皮笑脸,只有几分认真和萧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前半程,令你笑得舒服;后半程,哭得感慨万千。

《只有芸知道》
导演: 冯小刚 编剧: 张翎 主演: 黄轩 / 杨采钰 / 徐帆 / 莉迪亚·佩克汉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19-12-20(中国大陆) 片长: 132分钟
1
纯净新西兰,纯爱风与芸
“芸”是一个名,她叫罗芸,是隋东风的妻子。在开头,冯小刚首先告诉我们的是,罗芸已经去世了。
隋东风遇上罗芸,不是在他们共同的故乡北京,他们都是80年代出国潮的一员,带着点漫无目的的冲动一头扎进新西兰,并在房东林太的房子相见。他们略带新鲜感地说起自己的英文名,眼睛却都扎在对方身上出不来。

这段故事,我们是在电影后半程才了解的。而在电影前半部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面容空洞的男人,背着妻子的骨灰,重新回到了新西兰,回到他们一起住了九年的克莱德小镇,遍寻故友,故地重游。

然后,出海去看了妻子一生都想看到、却阴差阳错没看到的鲸鱼,在鲸鱼游过的地方,将妻子的一份骨灰洒向大海。

罗芸喜欢鲸鱼,因为她从小总是做梦梦到鲸鱼。按照他们在克莱德的餐馆服务员梅琳达所言,梦到鲸鱼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确实从小缺乏安全感的罗芸,在见到隋东风那天,再一次梦见了鲸鱼。
电影其实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故事性,甚至回忆剧情会觉得几句话就说得清楚:隋东风和妻子罗芸度过了幸福的一生,在她去世后,他重新回到新西兰,了解到自己并不了解的妻子的秘密。

很难想象冯小刚居然会有如此平和的叙事。彻彻底底的返璞归真,以平静而诗意的生活点滴,一点一点让你沦陷在两个人丰富的生活细节里。
没错,冯小刚拍了一部纯爱片!纯净的新西兰,成为隋东风和罗芸爱情的最好背景。恰如《情书》里的雪、《恋空》里的天空和《那些年》的阳明山,纯净到只容得下爱情。


那是怎样幸福的生活?家门口有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不远处突兀地长着一棵大树。阳光好的时候,他们相互依偎着靠在树上,他眯着眼睛叼着烟,她逗着自家的狗。

15年中,他们一直很相爱,没有外遇,没有争执,直到疾病最后将他们分离,即使如此,东风对罗芸的思念依然在继续。这种爱情,美好到仿佛乌托邦。
但为什么这段爱情依然感人?恰恰在于进行了去情节化处理之后,却极大丰富了电影的生活质感。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这种近乎至死不渝的感情,宛如童话般美好,是每个人的向往。

在这个层面上说,《只有芸知道》其实是一次高度提炼的过程。它保留了生活里最闪光、最美好的那些部分,让一段相濡以沫的爱情以最好的样子,出现在我们面前,完成了一次美好的造梦。
生活里最好的爱情,或许就是隋东风和罗芸。是可以斩钉截铁地说,“有你的日子,就是我想要的日子。”
2
爱,以“相濡以沫”的方式
但或许拓宽了电影表达的是,冯小刚并没有止步于一对爱得死去活来的情侣。这对彼此吸引的爱人,或许并不适合在一起。
鲸鱼就是个例子。对于罗芸来说,因为某个秘密,她希望每一天都能过得再充实一点,她羡慕赚了钱就满世界乱跑的梅琳达,也希望去看看真正的鲸鱼,尝试不一样的人生。
但她走不了,她太爱隋东风了。

隋东风曾经是浪漫的,不羁的,但让他改变的,却是罗芸。在异国他乡,他考虑着两个人如何攒钱,如何过更好的生活,并为此成为了一名并不浪漫的厨师。
当他为罗芸在卧室里挂出了一幅巨大的鲸鱼广告画,他觉得自己已经给了罗芸所有想要的生活。但罗芸更想见的,却是曾经初见时吹着笛子的长发小伙。

换句话说,他们的所谓美好,是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无底线向对方倾斜的人生。如果说罗芸还有着无奈和不甘,傻乐呵的隋东风却没有那么敏感。毕竟人到中年,还有几个是为自己活着的?

“务实主义者”与“理想主义者”的婚姻,看似温馨和谐,实则裂痕难补。黄轩用安全感锁住了杨采钰的率性,杨采钰用隐忍安抚了黄轩的犹豫。如果他们早一点离开餐馆,结局还会如此吗?
应该说,这段爱情里,是每个人都会羡慕的“相濡以沫”。

什么是相濡以沫?庄子原篇写的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其实是挺悲情的一个词,指两条鱼在路边干涸的沟渠里,用唾沫互相让对方生存下来。而庄子觉得,与其这样活着,还不如两条鱼各自去江湖里游水,更轻松自在。
可是再好的江湖里,没有对方的生活总是孤独的。罗芸无法相忘于江湖,她渴望逃离当下的生活,却不能离开隋东风,爱人给了她全部的安全感;而对于隋东风来说,他生活的全部就是罗芸。

矛盾之处就在这里,其实这段爱情对于两个单体的人来说,恰恰是阻碍的,因为他们都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而梅琳达这个角色,恰恰就是他们的另一极,代表着他们各自的渴望。

当隋东风带着罗芸的骨灰去看鲸鱼,当他自己拿起了长笛,漫长的情爱纠缠之后,他们开始追寻属于各自的生活,“相忘于江湖”。
60岁的冯小刚与隋东风,都带着难言的平和,进入了人生的下一个阶段。那一刻,爱不是走远,而是永恒。

这就是62岁的冯小刚所能做到的叙事,前面明明爱得死去活来,却令你始终微笑;后面明明带着释然,却令人哭到哽咽。

3
把日常拍成诗
电影的主创班底里,黄轩和杨采钰都绝对不是减分项,前者拿捏这位有点糙的北京大爷手到擒来,而略带文艺气质的女主角,将爱情里的炽热诠释得无比深情。再次夸一下《芳华》那时候的选角,都是怎么找来的宝藏演员!

而徐帆,在冯小刚的电影里从大妞演到大娘,不变的是,她始终会是冯小刚镜头里最闪光的那个。
风芸婚礼上,她饰演的林太沉湎于丈夫的逝去,酒醉之际突然哭得泣不成声。那段戏,戏剧冲突不如唐山大地震的哭戏,催泪程度却犹有过之。这位冯小刚的缪斯,一直是中国最适合他的女演员。

对于冯小刚来说,在这部电影里你能看到他所有的短板和拍摄习惯乃至套路,却也能看到如今的他有多少变化。
电影的减分项或许在于,他把一段故事拍出了印象派的味道:忽略大部分细节,从而以夸张的手法突出那些鲜亮的色彩和美好。在部分观众看来,这种处理或许过于鸡汤了。

当然,这也和冯小刚一直以来极其戏剧化的表现形式有关。在摄影指导赵小丁的帮助下,他将所有记忆相关的画面处理得既复古又唯美,过曝啊慢镜头啊全都用上。
尤其是配乐几乎塞满了叙事的每个部分,在后半部分或许还行,前半部分确实挺过火。

而冯小刚的段子,也如同叙事习惯一样绷都绷不住。明明是唯美爱情的戏码,非要让黄轩讲冷笑话,还要现场玩“garbage”的烂梗。虽然冯小刚是喜剧高手,但笑话这东西真的分场合。
但同样突出的,是你可以感受到冯小刚的真诚。他在这对夫妻身上所镌刻的深情,对于岁月变迁的感叹,对于“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向往,是一个曾经沧海的人,在耳顺之年的平和与怀念。

他确实把日常拍成了诗,在很长的时间里,甚至父母、朋友这些存在在他们的生活里都是失位的。但这种高度概括,却将他所想表达的内容更加彰显:没有爱情是完美的,但在爱的每一天,我们都努力不留遗憾。

恰恰是那份日常,给了电影最大的力量。它会让你在看完之后,好好抱一下所爱的那个人;会像那个船长一样,想在最快的时间告诉TA:“I love U”。
《只有芸知道》是最好的电影吗?当然不是,但在这部电影里,有最好的爱情。


微博:@藤井树观影团2011
公号:藤井树观影团
“藤井树观影团”已同步入驻平台
| 微博 | 今日头条 | 一点资讯 | 豆瓣 |
| 搜狐号 | 企鹅号 | 什么值得买 | 大鱼 |
| 趣头条 | 虎嗅 | 百家号 | 新知 | 大风号 |
合作、投稿、咨询请联系:17717464097
转载声明:原创文章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