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活接近真空,人们需要精神树洞
“你必须非常努力,
才能过上平庸的生活。”
◆
一眨眼,
2019年只剩下11天,
这意味着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意味着第一批90后就快30岁了,
写到这
还是忍不住想说一句:
时间过得太快了。
然而最可怕的不是时间过得太快,
是时间全速前进,
人生却并没有什么进展。

据统计,除去工作和睡觉,中国人日平均休闲时间是2.27小时,而生活在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的人们每天的休闲时间分别是1.94、2.04、2.14和2.25小时,不及欧美国家的一半。
时间自由,成了当代人最大的奢侈品。
在太阳还埋在云里的时候出门,在月亮已经高高挂起的时候下班,出发和回家都是天黑。回到家洗漱完如果不立刻上床睡觉,基本就不会早睡了;看着乱糟糟的房间觉得自己真邋遢,却迟迟难以动身整理,更别说坚持每天看书、运动、学习了,这就是大多数人的真实生活。
我们早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时间贫瘠”。

有人尝试为自己规划好时间,几点钟起床,几点钟读书,在几点拿起画笔创作,可事实往往是在赖床,吃饭,午睡,玩手机过后,时间已经所剩无几。
为了挽回对时间的掌控权,为了不让自己落得太远,我们继而开启了新一轮的熬夜——熬夜看书,熬夜创作,熬夜谈恋爱......

也有人说:生活实苦,谁不是一边不停地熬夜,一边不停地焦虑,又一边不停的重复这样的生活?想要得到就要付出,就要拼搏,即便熬夜“奔跑”很累,但这样才会有所收获。
然而最近发生的事实告诉我们,一味熬夜“奔跑”的结果很可能是——猝然长逝,驾鹤西去。仔细想想,如果是无限“996”“007”的工作模式,哪一种职业不高危?
当生活空间一再被压缩接近真空,一些留白、一些温暖成了人们还能有力气好好活下去的刚需。
◆
当代人看中国山水画常觉得意境悠远,而悠远意境的营造少不了恰到好处的留白。
艺术家黄齐成用留白和弯曲流溢的线条所构建的山水世界,是为当代人营造的“精神树洞”。


“作品《乐山乐水》中只见“山”而不见“水”,是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借鉴了国画的“留白”方式,空白之处即为水,在我的作品里,山之外即为水,水流动的地方即是水系,水系需要前后贯通,自如流动,这样才能达到气韵生动的效果。
二是指不锈钢材质的反光材质也是水的体现,水与山融为一体相互运转,形成和谐的山水统一体,以虚空通透的形式来展现山水的空灵飘渺。”
——黄齐成

我们都是神经敏感的当代人,听见电话铃声、收到一条长于30秒的语音,都足以让我们烦躁;而有时却又因为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雪,堆了个可爱的雪人就觉得世界真迷人。
古人把受困的生命浓缩成一句诗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当艺术被展陈在城市的公共空间,在都市熙攘繁华处辟出一份难得的静谧,这似乎是人们用无声的方式展示着沉静的艺术魅力。


我们手脚并用地向前飞跑,忽略了头顶的天并不是空的,只是地上的人忘记了抬头看。
◆
所有的時代都一樣,都得死,但每个人手中都有一颗救命稻草,可能是一丝信念,一点希望,一个不靠谱的梦想,也可能是其他别的什么,这些都是我们抵御焦虑最后的底牌。
(领导说这篇稿子读起来太丧了,所以接下来让我们大声呼唤正能量!)
面对高危职业、焦虑生活,人们有太多理由沮丧、绝望、破罐子破摔,但转眼我们又会因为冬日的一杯热咖啡、雪后的清新空气而感到活着真好,也许乐观才是人类真正的天赋,这让我们有更多的理由积极、珍惜、满怀希望。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只是被生活的忙碌与焦躁压抑了身上的艺术细胞,愿时间带给每一位“艺术家”的不是发际线的后退,而是人生的前进。
最后,送给你电影《返老还童》里面的一段台词:
做你想做的人,
这件事,没有时间的限制。
我希望,你能见识到令你惊奇的事物;
我希望,你能体验未曾体验过的情感;
我希望,你能遇见一些想法不同的人;
我希望,你为你自己的人生感到骄傲;
如果你发现自己还没有做到,
我希望,你有勇气,
重头再来。
人要先感到幸福,才能看到玫瑰。
艺术家简介

1990年生于广东阳江
青年艺术家
现工作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01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获学士学位
201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获雕塑专业硕士学位
参展经历
2018年《山·水·云》落成于海南生态软件园沃克公园 海南
2018年《乐山乐水》系列被宁波均胜电子集团收藏 宁波
2018年为宅雕塑·2018中国青年雕塑家邀请展 潍坊
2018年“寻找你的童话秘境”当代艺术展 杭州
2018年“中国设计四十年——传承与创新”主题展 巴黎 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