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400年机巧史——或东芝的诞生
译自:https://tanken.com/karakuri.html(文中相关图片有追加。)
译文:九个妖
JR久留米站前有一架大钟叫「机巧太鼓钟」(からくり太鼓時計)。逢正点文字表盘就翻转,盘中随即走出一位老人向大家介绍自己设计的几样作品。这位老人就是久留米出身的发明家田中久重,后来以「机巧仪右卫门」(からくり儀右衛門)闻名的人物。

以这位「机巧仪右卫门」为核心,日本的机巧技术迅速走向产业化。
日本的机巧术起源不详。一般说来最早的记载是「日本书纪」中,于公元658年传自中国的「指南车」,一种安在车上总是指向南方的木结构装置。(译者按:这车其实并非总指向南方,而是始终指向最初启动时所设置的车头小人所指的方向且只在平地奏效。)
公认最早的机巧插画则出自大江匡房于公元1090年左右成书的「傀儡子记」。其中描绘了操纵人偶的艺人。


完成于12世纪上半叶的「今昔物语」第24卷里,记录了两则有关机巧工匠的故事:
其一:「现在看来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桓武天皇的孩子里有一位心细工巧的高阳亲王。有一年,天大旱。高阳亲王亲建的京极寺的稻田干涸、禾苗枯红行将萎败。于是,高阳亲王制造了一具身高仅1.2米、双手持容器的孩童人偶,置于稻田当中。容器一旦被注满水,人偶手部即联动容器将水倾倒在人偶自己的脸上。人人觉得这结构有意思,终至在京中排起了注水的长队。这么一来,稻田里的水就满了,全无受旱。」
其二:「现在看来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有个人称飞驒之工的无与伦比的大木匠。有一回,飞驒之工邀请画家友人百济川成来家中做客。家里有一间四方佛堂,东西南北四面的门全都开着。川成刚要从南门入,南门叭嗒关上;甫一惊随即要从西门入,西门关而南门又开;转而投北门,老样子,北门关后西门开。如此这般在佛堂四周打转,几次想要进去,却无论如何不得门入。」
到了江户时代,机巧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明历年左右,作为歌舞伎的大道具匠人活跃在那个时代的长谷川勘兵卫创造了旋转舞台、返转门板(戸板返し。译者按:一种两侧事先都附有不同角色图样和衣物的道具门板,演员只需从门板的镂空部分探出头和手臂进行表演并通过黑衣助演翻转门板来调换角色。)、灯笼漏(ちょうちん抜け。译者按:一种通过机关表现灯笼在燃烧状态下从中露出亡魂脑袋的歌舞伎道具)、乘空(宙乗り。译者按:一种通过铁丝齿轮等表现鬼魅妖怪等角色凌空形态的歌舞伎吊具)等舞台道具。

在这之后负盛名的要算「竹田机巧」。常去浅草寺参拜的竹田近江,总想着要做教化育人之事。有一天,他看见孩子们玩沙子遂灵光一闪想到了唐操人偶(译者按:这里作者疏漏了竹田近江是从孩童沙戏首先想到了沙漏原理的关窍,继而以此原理开发了唐操人偶的桥段),后辗转京都尝试制造。
1662年,机巧人偶剧场在道顿崛首次公演,博得了很高的人气。(出自「摂津名所図会」)

此后,剧场小屋界的山本飛騨掾(ひだのじょう)和伊藤出羽掾(でわのじょう)等人的「手妻人形」名声大噪。这是以线牵引,操纵表情变化且迅速达成动作调度的人偶形态。是人形净琉璃的鼻祖。而所谓カラクリ(karakuri,からくり,机巧)的词源正是意为「以线牵制活动」的「からくる」(karakuru,原意:设法使结构动起来)。
随着机巧技术的发展。关于机巧术的书也应运而生。
最负盛名的有两本。一本是1730年刊行的「璣訓蒙鑑草(からくりきんもうかがみぐさ)」,其中详细介绍了「錦竜水」「陸船車」「異竜竹」「唐人吹笛」等当时具有代表性的结构约30种。比方记述了有关能连翻3个筋斗的杂耍人偶,是由注入其腰部的水银移动所产生的重力来牵制动作的结构原理。





另一本是1796年細川頼直刊行的「機巧図彙(からくりずい)」。图解了9种机巧人偶的构造。
「機巧図彙」中也记录了由西洋机械时钟发展而来的日本时钟构造。
实际上日本时钟的历史很悠久。最早的记录是1551年由圣方济各·沙勿略向大内义隆进献的「自鸣钟」。现存最早的舶来品则是1611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三世赠予德川家康的发条钟(1581年造),现藏于久能山东照宫。
要说集日本机巧史之大成的人物,乃在幕末粉墨登场。这位正是人称「机巧仪右卫门」的田中久重。
田中久重生于1799年,是久留米玳瑁工艺师的儿子。1807年,田中虚龄9岁,以一己之力造了个别人无法开启的砚盒。只是利用了钥匙转动的结构原理,却除田中外无一人打得开。由此,声誉鹊起。
15岁上,田中发明了久留米飞白纹样印制机之类的东西,自孩童时起就以「发明家」的名号广为人知。1837年,田中设计了以压缩空气自动补给灯油的「无尽灯」。

20来岁的时候,田中在江户和京都举行了机巧公演。亲眼目睹过这场公演之人的证词留存如下:
「我13岁的时候,在举行加藤清正公大祭的熊本县本妙寺,观看了仪右卫门先生的机巧公演。八桥上好多圆形台盘在旋转,蒸汽烟雾上头又有个大圆台在转,净是这些稀罕玩意儿,不过人气最高的还得是酌茶人偶。人偶是个身高二尺的小姑娘样子,手持茶盘登场,盆上装着2、3个茶碗。看客们吃了茶将碗放回原处,人偶随即静静走回来处,看得我惊呆了!再往后台看,是蒸汽、发条和水什么的在运作一切。蒸汽通过形似澡盆的容器中的管道被排送出来,这个铁质風呂釜(译者按:一种燃烧木材加热水后供洗澡用的浴室用具,算是古早热水器吧)边上有一名大汉拿着蒲扇拼命地扇;发条则是由两名大汉边挥汗边推转的交叉榫卯的木结构。」(言出与子田治子先生、摘自「田中近江大掾」)
这个端茶童子是最有名的机巧具。「機巧図彙」中详细介绍了他的构造。

田中久重不局于这些既有的发明,还不断开发新的机巧构造。
都有些什么其他的呢:
. 连发7箭的拉弓童子
. 各自吹笛、打鼓、敲锣的多人偶小乐队
. 从桃子里露出脑袋左右张望后又遁入桃中的小猴子人偶

机会难得,在下公开几张曾在久留米8间店铺巡展的册页
自右向左:表现涨潮的「和歌之浦」>自水中升起鸟居的「严岛」>从云中现出桥身,美人开始说故事的「月宫殿舞台」

到了50年代,田中制造日本时钟入了迷。
1850年,田中发明了隶属天球仪之一种的机械时钟「须弥山仪」
1851年,公认最高杰作的万年钟「万年自鸣仪」告成。这是对应昼夜长短随四季变化的日本不定时法的时钟,随时间不同,文字盘面的示意间隔自动运转;且日月运行、月相盈亏、潮汐涨落、周期、节令全都一目了然;正点钟鸣自不消说。



佩里来航的半年前,田中来到佐贺藩,从事巨大基础建设的工程设计,具体如下:
. 汇集整理国产最早的蒸汽机车以及蒸汽船的制造方法

. 在反射炉的设计和大炮的制造上有巨大贡献

1861年,于佐贺藩的三重津海军所制造了蒸汽机关

. 1863年,国产第一艘蒸汽船「凌风丸」落成

. 1866 年发明了制冰机。1874年受工部省任命,成功制造了宝玑(Breguet)电信机。 这台电信机于1869年在东京、横滨之间开始通信使用并渐趋国产化。




除此之外,发明改良了从消防泵、精米机到风吕釜、自行车一应机械的田中,得到工部省支援从而拥有了自己的工厂「田中制造所」。

田中久重,于1881年亡故,享年83岁。
久重死后,田中制造所迁址芝浦,成为三井家下属的芝浦制作所,后来与东京电气合并成为东京芝浦电气,继而成为日后的东芝。
「附」:「機巧図彙」的序文里讲「这类奇器制造之要,贵在博览强记、灵机一转。」,是说发明一事需要不懈的慎行和机智。田中久重这个人,每当有想要投其门下的人来找他,首先令其画圆和四方各一图,根据成品决定是否录用;之后,弟子如有失手,第一回谆谆教导,第二回即视为不堪用而置之不理的情况也是常有的。
田中后来是这么讲的:「我总是只想着工程上的事,夜里琢磨工程中的关窍,白天就试着做出来;吃饭喝酒的时候也只顾着继续思索。我最喜欢的就是“绞尽脑汁的发明”这件事了,简直无与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