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车站的聚会》:看了胡歌的电影,华语影坛终于有了自己的黑色电影,但还不够牛……
1
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是今年戛纳电影节唯一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片,时隔半年之久,该部影片才得以在国内上映。

出于对影片本身故事情节的好奇,以及对于胡歌首部电影作品的期盼,我也第一时间跑去影院,看了这部电影。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2009年的武汉,片子呈现出来的是典型南方水汽氤氲的城中村氛围,昏暗的灯光,迷离的色彩,映射出的是人心的复杂。
2
而这也是导演刁亦男擅长之处,他总是能够在一些灰色地带之中,去呈现快速变化更迭的现实中,给人所带来的变化,并由此表现出人性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影片中,胡歌所饰演的周泽农,是一群小混混的大哥,这群小混混是一个以盗窃电瓶车为生的团伙,靠着与其他“团伙势力”的周旋,勉强度日。

好景不长,有一天,他被人出卖,对方给他设了一个大的圈套,想把他打死在荒郊野外。
他挨了一枪,侥幸逃脱对方的捕杀,但却在逃亡路上慌了眼神,竟朝警察开了枪,在背上了一条人命后,开始了流亡生涯……
3
周泽农的反侦查能力很强,警方一时半会儿追捕不到他,于是,警方宣布悬赏三十万元征求线索,缉拿周泽农。
而这被悬赏的“三十万元”成了整部戏的“戏眼”。因为钱,周泽农成了众人眼中的一块肥肉。

昔日的老乡,为了得到这30万元,使出各种伎俩;周泽农的对手,害怕他落入警方手中把自己供出来,到处买凶杀人;周泽农希望让熟悉的人来举报自己,好让这30万元留给自己患有羊癫疯的老婆和只有几岁的儿子。
4
这个举报者是由桂纶镁饰演的刘爱爱一角所承担起来,她是一个陪泳女,一方面要取得周泽农的信任,另一方面,还要在“黑白两道”的夹击中斡旋。

桂纶镁把人物心中的那种犹豫、焦虑不安、自私的一面,拿捏得恰到好处。
让观众看到在一个“灰色的世界”中,照样存在着复杂的计算,人性的丑陋,当然,也包括人性的光辉。
5
要说这部黑色电影让人最诟病的地方,莫过于在展现暴力美学镜头与故事情节发展上的脱离。

周泽农的兄弟雨夜骑车,却被叉车无情割头;周泽农用雨伞穿肚杀人,随后雨伞慢慢打开,透明伞上的血浆四溅。这些镜头看得人既惊悚,又让人感到有一种暴力“美感”。
难怪在戛纳现场观影的暴力美学鼻祖——昆丁 塔伦蒂诺,看得也乐呵呵的。
6
可是,我想要说的是,在展现这些镜头之余,似乎和故事情节没有太大的联系。或者说,让人感觉导演是为了暴力而暴力。
拿一个正面例子来对比一下,看过《红楼梦》的朋友们应该清楚,曹雪芹在描写大观园宏大极盛的场景时,可谓是富丽堂皇,但他这些华丽的描写,是为了与后面贾府的衰败,形成鲜明的反差。
对于整个故事由盛而衰的推动,是自然而然的,并不会让人感觉曹是在卖弄“奢华的大观园生活”,而是始终和整本书的主题都是有联系的。
7
另外,电影中的荧光广场舞、瓶中女付费表演等,与电影所表现的主题并无太大的关系。似乎有种想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社会,而刻意描写这些情节的动机之嫌。

继续说下去,因为导演这样的审美和剧情安排,导致给演员发挥的空间就小了很多,人物也就显得单薄了很多。
在《仙剑奇侠传》的播出之后,演员胡歌大火,十年之后,《伪装者》、《琅琊榜》又大获成功,观众看到了胡歌的努力,以及他渴望转型,不想成为“类型片演员”的追求。
8
在《南方车站的聚会》中,胡歌进入了周泽农的状态,无论是精瘦的身体,糙黑的脸庞,鲜明的身体线条,时刻保持警觉的敏感眼神,都把一个复杂的亡命之徒的形象给立住了。

状态是有了,但是给演员表现的空间太少了,观众没有看到周泽农这个人物自我表现的内心空间。
反观《琅琊榜》中的梅长苏,他是江左盟的盟主,是身负重伤的患者,也是身负血海深仇的林殊,观众看到了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人物。
9
当然,在肯定胡歌勇于突破自己之余,我们应该还要看到,他的步子一下迈得太大,在尝试塑造一个性格非常复杂的角色上,还是非常有挑战性的。

相对比之下,我觉得可以和隔壁国的国民影帝——宋康昊多学习借鉴一下,饼叔是如何塑造一个个风格迥异、但却个性鲜明的人物,从《杀人回忆》到《辩护人》、《出租车司机》到《寄生虫》……
希望未来,胡歌能够在演员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不断突破自己,不断攀登艺术的高峰!
对了,从影片的角度来看,这次戛纳金棕榈奖颁给了《寄生虫》,大家不妨可以对比一下《南方车站的聚会》与之的差距,大家可以戳下面的影评,具体看喔!
原文首发于公众号:芼芼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