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外国人中文的时候,学生不配合,对外汉语老师应该怎么做?
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对外汉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不配合,上课不愿意开口回答问题,只肯回答一些简单机械的题目,或者在齐读时才愿意开口。而外国学生不愿开口回答问题,是对外汉语教学当中令老师头痛的现象之一。问题引发的原因多种多样,课堂教学内容太难、对外汉语教师提问方式不当、学生本身性格腼腆等等,都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教师如何鼓励学生开口说汉语?有哪些切入点?

那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原因有多方面的,小文大概总结为以下四点:
汉语语音语调本身区分度较大语法灵活复杂教师提问方式不当同班同学存在不友善反应这些都是导致学生不愿意开口回答问题的原因。
作为汉语学习的引路人,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怎么做呢?如何展开鼓励教学?
下面是小文整理的资料:
从教学内容入手
学生不愿意开口有许多原因,教师在得到学生们的如实反馈之后,决定是否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调整,如放慢语速、改变提问方式、多举例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从部分学生入手
有部分学生本身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在面对发散性问题时,比较难以快速作答。对外汉语教师可以首先观察学生课堂上与课下的内在性格,再在课堂上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进行有针对性提问。

从全班同学入手
有时候存在学生对回答问题的个别同学给以负面反应的情况,如嘲笑、奚落等,容易对回答问题的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学生们对回答问题这一行为存在回避心理。对外汉语教师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在班级实施奖励机制,如在课堂回答多少个问题就可以免除部分作业、期末考试加分等。
从沟通入手
除了性格、课程难度、环境等因素,学生不愿开口回答问题还有几个方面,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就是学生汉语老师本身存在负面情绪,如老师在课堂无意冒犯、学生对老师存在误解等等。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私下与该学生沟通,化解矛盾,以此解决问题。

小文提示:在对外汉语课堂上,为了解决学生不愿开口的问题,教师应该尝试多种方法,从不同方面切入,以此鼓励学生开口说汉语。并且不同情况不同处理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首先清楚其中原因,然后再具体展开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