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被要求的学期总结
虽然说是被要求的事情,但这也是蛮好的事情,可以讲实话。
概括来讲,这学期大概是我的对于大学、对于生活的认识开始再一次发生转变的矛盾期。这种转变更多体现在思考问题的方式、对待事物的态度、面对选择的判断上。
但是还是要说说作为大学生,每天都会面对的几个方面。
首先还是谈谈课业。
由于面临出国读博对于成绩的要求,这学期的成绩对于我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学期初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不在状态,但是后来有很大的改善,能够做到完成任务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延拓。这学期的科目很多是对于先前知识的加深,难度较上学期有明显的增加,但课程的逻辑也因此更加清晰。一方面,一些科目的内容在实验室参与科研的过程中会不时用到;一方面,由于高分子物理、材料力学原理等科目的特殊性,其中的知识点可以解释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这些都成为了我面对课程的动力所在,形成了良性的正反馈。这是在先前的学习中面对课内任务不太会遇到的。
除了书本,这学期跟着课程安排参加了很多材料方面的基础实验,实验报告上的墨迹不知榨干了多少无辜的笔芯。说实话,我是挺喜欢写实验报告的。某种程度上来说,必修课的实验属于投入与回报很稳定的学习活动。从预习实验原理,上课努力完成实验任务,进行分析,到最后完成一篇实验报告,是一个很稳定的闭环。而实验报告作为总结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抛开心理因素,电化学的几个实验,包括XRD、SEM等测试方法都是之前在实验室接触过的实验手段,因此也格外亲切。
总体来说,课程学习方面最大的改变就是,能产生明确的兴趣和动力,形成完整的激励。
再来说说科研。
相对来说,我是进入实验室比较早的。但是目前看来科研成果并不是很突出。抛开外部不可抗力不谈,这其中自己还是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
比如,似乎在科研方面我仍然没有解决自我激励的问题。原因主要有几方面。包括基础知识欠缺导致一定程度的迷茫;由于目标不明确导致的学习针对性低下;由于认知体系的不全面造成的创意的缺失;以及由于以上几点造成的自我怀疑导致的更加不积极地和导师、学长进行沟通。过去的一学期这些症状都有减轻,我也在努力克服各种能力和心理上的障碍,积极参与到科研活动中。
只要能意识到问题,能主动思考问题、寻求解决,总会逐渐变好。之前做得不好的地方已经成为过去,不可更改。对于现在的我,与其喟叹之前诸多不对,最好的选择就是反思之后向前看,努力在之后改变上述现象。
不得不提的一点还有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是大学给我最大的一个意外。没有想到在大学里这会成为我生活中那么重要的一部分。
这学期担任蓝协副会长,也在校团委志工部任职。由于学习、科研以及自己一些其他兴趣的限制,作为副会长,这学期没有过多地参与协会的日常事务,更多是在活动策划和宣传方面给予学弟学妹一些建议和志愿项目的上报与审核。
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在团委志工部的工作。与其说是工作的影响,不如说是作为集体的一份子对我的影响。大二一年曾经担任蓝协场馆部部长,对于部门建设有了很多自己新的认识。在后期逐渐发现部门的凝聚力并不能完全寄托于所谓内心对于协会宗旨的认可、对于志愿服务的热爱。我认识到,这些认同感都是很个人的观念,即便做的事情类似,表现出的选择相同,背后的动机也是会存在相当大的差异。部门的凝聚力与给每个成员的归属感,除了一个共同的认可,还有人作为集体的一份子与集体的其他个体建立的富有生活气息的联结。人与人的关系就是在互相麻烦之间逐渐亲密。
志工部的气氛大概就是我之前理解的理想的学生组织的氛围。在学生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互相之间都建立了蛮深厚的友谊。我想,每个人都找到了可以没什么顾虑,一起坐下来说说话的人。如果让我立刻举出一个瞬间,第一个冒出的不是挑战杯期间大家一起熬夜解决问题,而是晚上在办公室一边看文献,三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两句的时光。这种归属感在很多时候帮助我消解了很多各方面的压力。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学期还有很多新的想法和体会来自于书籍、电影、音乐剧等文艺作品。以及在人际交往方面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时间所限,暂不赘述。
总体来说,这一学期是矛盾的,但也是积极的。认识问题,直面问题,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我应当一直坚持做下去的事情。
关于下学期的规划,首先课程的学习不能放松,需要进一步提升专业课的平均成绩;其次,通过和老师、师兄师姐的交流,在科研上的目标会更加明确,希望能有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