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行地图
查看话题 >关西紀行|京都篇 幕末志士的镇魂歌
二条城-光源寺-壬生寺-天道神社-清水寺-祇园-近江屋迹
在京都逛得比较杂乱,由于是跟着大部队,不太可能由着自己去跑一些历史遗迹,这次的repo就按历史时期编排罢。
幕府时期
二条城
二条城由织田信长始建,后由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扩建,作为江户幕府的权力象征。同时也是“大政奉还”的发生地。
就功能而言,二条城可以算相当于日本的紫禁城了。但是······

你们的城门太寒碜啦

我问检票员当年将军大人进入二之丸是不是也走这个门进去,小姐姐回答“是的”······这也太小了吧

二之丸的宣传亮点在于其障壁画,临走前导师也嘱咐我们看里面的“照猫画虎”
室内干净整洁,深色的木制建筑衬的金色画面非常奢华。
不过障壁画emmmmmm我只能说画面干净是干净,但难看也是真难看······虽然贬低他国文化不太好,但是这竹子是真的一言难尽。

您确定这不是涂了绿油漆的椰子树?
二之丸建于江户时代初期(1603-1867),而我们南宋时期的书法家赵孟頫(1254-1322)画的竹子是这样:

其实日本还是有很多好看的画的,后来在奈良国立博物馆有参观到,只能说幕府将军的审美大概不怎么样。
同行遇到了一队中国游客一队日本游客,中国导游自然讲的比较浅显,但日本导游也没有重点宣传德川家光和大政奉还的事。若是在中国,怎么也得搞个“大政奉还100周年成就展”吧。
我一路走一路想,200多年的德川幕府,曾有哪些人造访这里?
庆长十六年(1611年),德川家康要求丰臣秀赖来二条城时,秀赖是如何表现的?
宽永三年(1626年),德川秀忠和德川家光要求天皇来二条城时,通行的伊达政宗去的又是哪个房间呢?
二条城见证了江户幕府从天皇手中夺取政权到归还政权的全过程,不过二条城内的展板都没有涉及这些事件,似乎日本的景点都不是很想宣传那些名人。
二条城的天守阁只剩一座高台,础石都没能看到,(也可能是埋在碎石下保护起来了)

本丸正在维修,无法参观

二之丸庭园据介绍是仿照中国明代庭院设计,但院内的松树都是日式盆栽一样,刻意别成三角形。据说这种把树搣成三角形的技艺已经申遗了。

中国的庭院绿植可没什么雕琢痕迹,我们是“水满池塘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强调自然美。
大政奉还纪念树,居然是枯的······就不能搞个常青树么

天道神社
光源寺附近,不算起眼的小神社,但它是织田信长拜谒修缮过的。


天正二年(1574)3月,织田信长上洛并受任从三位、参议的官位。应该就是在这时来此处拜谒的吧。
此时的织田信长刚于1573年击败二条城的足利义昭,终结了室町时代,又接连击败朝仓氏、攻陷小谷城减灭浅井氏、接受松永久秀的投降,可谓势如破竹,正在与本愿寺的一向宗暴动“一向一揆”对峙中。
本愿寺是日本佛教一向宗的发源地,现在的京都还有两座本愿寺。西本愿寺是天正十五年(1591)在丰臣秀吉的捐助下建立的,因为这个时候织田信长已经死在本能寺了。东本愿寺则是庆长7年(1602)徳川家康授意开的分院。
元治二年(1865)新选组因人数扩大,从壬生寺搬到了西本愿寺,庆应3年(1867)又迁到不动堂屯所。
实际上二条城、东、西本愿寺、天道神社、本能寺、壬生寺、不动堂屯所都非常近,最北端的二条城到最南端的不动堂屯所只有三公里。

战国与幕末的风云变幻都挤在一个小小的京都,就像长安城一样,一日看懂千年。
清水寺
现存的建筑主要是幕府时期修建,整个寺院很大,有神社小街、还有清水舞台,和中国传统的坐北朝南的格局不一样,没有中轴线,供奉各种神仙的高塔与院落都散落在山顶上。
我不太懂佛教的宗派,过来看个热闹。

红叶确实很美,与朱红的木质建筑相得益彰,是个拍照的好地方

祇园
八坂神社内遍布了各式神灵,我不太懂,又是来看热闹。

祇园在当年也是新选组管辖的主要范围,池田屋、近江屋也都在鸭川这一带。

八坂神社门口的商业街灯火通明,想象一下150年前“鬼之副长”土方岁三就带着队员们在这一带巡逻。倒不会有什么安全感,却真的希望能和他们擦肩而过。
八坂神社门口往西就是主路四条,非常繁华的商业街,路侧还介绍了商业街上装饰的来源。

幕末时期——新选组遗迹
非常感谢H君中午陪我从二条城一路赶到光源寺。棋盘式道路,问路很方便。
光源寺
光縁寺是埋葬了新选组部分阵亡将士的地方,起初是新选组副长山南敬助与该寺住持交好,因此请求住持为阵亡将士超度,结果寺庙收到的第三具尸体便是山南敬助本人。

光縁寺依旧在原址,占地面积不大,也没有游客。
寺庙似乎只有住持爷爷一人在经营,参拜一人100円。爷爷能听懂一些中文和英语,给我们参观指南的时候就非常热情地开始讲“冲田总司缘者”的事,看来冲田的名气是真的大,连一个存疑的相关人员都成了寺院宣传的C位。

我用散装日语比划说我很喜欢山南桑,爷爷会用中文说山南桑是住持的“朋友”,我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我很好奇当年的山南桑时如何看待时局的。
Brochure上山南(Sannan)的英文都误写为Yamanami。两张Brochure主要介绍了“山南桑与住持交好”“冲田总司缘者是谁”以及埋葬的将士名单。伊东甲子太郎在油小路被暗杀后也埋葬在这里,但是Brochure上完全没提油小路的事,住持爷爷也没讲。伊东好歹也是搞出过大新闻的人,居然不配在宣传中拥有姓名。

我是空手来的,只能在山南桑的墓碑前鞠了一躬。
后院墓碑林立,贡品都简单肃静。这些逆流而上的普通人,终究把姓名留在了这里。
最后参观了寺庙正殿,左侧书架中是各种新选组相关书籍,还有漫画。

另外还有留念印章,左上角是住持爷爷的画像,他很自豪地拿着漫画书说某漫画作者采访过他,并为他画了这幅肖像。

壬生寺
壬生寺就在光源寺附近(还真是方便···)
新选组于文久3年(1863年)至元治2年(1865年)将这里设置为屯所,"壬生狼"称号也因此得名。
新选组在此驻扎的短短2年间就经历了暗杀芹泽鸭、池田屋事变、禁门之变、山南敬助切腹等事件,

壬生寺比光源寺大很多,主体也不是新选组,因为本身供奉的是地藏。
新选组住的地方在偏殿,参观入口也在此处。

壬生寺内有壬生冢,新选组阵亡将士埋葬于此。


可惜当天中午要赶到京都大学,没时间进去仔细看了。以后有缘再来,一定认真拜访。
这附近的地铁站贴着“新选组的道路”

路过2004年大河剧《新撰组!》中原田左之助的扮演者山本太郎的宣传海报。不过我不太能搞懂原田左之助和消费税能有啥关系,还不如让新选组的“战斗会计”河合耆三郎来宣传hhhh

幕末时期——坂本龙马相关
与新选组的亲幕府立场相对,京都同时也是维新志士活跃的舞台,萨摩藩的西乡隆盛、萨长同盟的缔结之地,禁门之变,等等等等。我来京都之前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没有什么概念,因此也没有详细的寻游plan,却也误打误撞路过了好多熟悉的名字。维新志士中能满大街宣传的,首推坂本龙马。
坂本龙马之墓
从清水寺回到南北向主路上往北走,计划去祇园的途中,路过一个指路牌:“坂本龙马之墓”。

坂本龙马和许多维新志士都葬在灵山护国神社,虽然店家小姐姐告诉我8分钟可以走到,但我在百度地图上定位不到“坂本龙马之墓”这个地名,而且当时大部队没有第二个人知道龙马与中冈慎太郎了,我不好意思让大家改变计划跟我走,只拍了个照片。

另外,高台寺也在灵山护国神社的方向,高台寺是丰臣秀吉正室宁宁(高台院/北政所)居住的地方,不知在此处能不能看到大阪夏之阵的硝烟。
我心目中希望宁宁与三日月宗近都是以一种淡然的态度眺望大阪城天守阁的火光。在战国乱世的女性中,宁宁有理由拥有更超然的视野。

高台寺也是新选组中,伊东甲子太郎带领的“御陵卫士”驻扎的地方。只不过伊东的名气似乎没有我想象的大,至少在各地的宣传中,似乎风头都被土方、总司占了。
(但路上有伊东歌词太郎的海报www)
近江屋迹
池田屋现在还有个主题酒吧,但近江屋完全没留下遗迹,只在闹市中立了个牌子。这里就是坂本龙马和中冈慎太郎被暗杀的地方,只不过暗杀者是谁至今没有定论。
纪念牌旁边就是一个很大的药妆店,龙马的经典照片立在这里,想来他应该也喜欢这样热闹的地方。

被暗杀的当晚,龙马带着自己家传刀陆奥守吉行,陆奥守吉行现存于京都博物馆。不过我在日本的这段时间都没看到刀剑乱舞的宣传,另外也没时间去京都博物馆╮(╯▽╰)╭

我同其他人说起龙马的时候,有时候不知道该重点宣传什么,他是“大政奉还的奠基人”、是“日本看世界的第一人”,这些名号好像都没有“日本第一个度蜜月的人”有吸引力。
从脱藩到创立海军学校,从贩卖军火到促成萨长同盟,龙马走的每一步都浸满了创造力与执行力。
到了后世,这些传奇经历都浓缩成了一个洒脱开明的形象。
龙马真的是一个太特别的存在了,在我心目中,他的超前的政治视野与明治时期日本人积极的学习能力一脉相承。这样的学习热情与学习态度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后世的日本人,会在坂本龙马的变革精神中找到寄托么?后世的我们,还能复现这样的学习态度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