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经济学是让人回归现实的伟大牵制力
☄ 经济学融入了现实本身的结构中,是一种回归现实的牵制力量,与地心引力没有多大区别。☄ 经济学要求我们自律、成长、脱离幻想、面对生活的现实。
❦文:杰弗里·塔克(Jeffrey A. Tucker)

当今时代,无论政界还是学界,都有一种看法,那就是人们应该塑造自己的现实,每一个结果都是真实有效的,和其他结果一样。你有你的真理。我有我的真理。说话就像做填空题一样,我的观点摆在这里,你可以用我刚才表述的方式来讲述我的理论:认同就是真理,仅此而已。让我们所有人都编造一些事情,做自己的梦,然后通过恫吓或法令的力量,将其强加于人。
如果别无它法,我们就来打一架吧。
这就是经济学相形之下如此美妙的原因。的确,经济学家在某些事情上存在着分歧。但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学努力理解在起作用的普遍力量,这种力量将我们和人类经验通过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而不管我们渴求什么、梦想什么。更重要的是,无论经济学家们自己怎么认为,经济学是一种对智识和政治上的胡乱想象令人惊喜交加的约束。
例如,上周,伊丽莎白·沃伦的总统竞选遭撞上了一堵砖墙。这墙就是经济学。几个月来,她一直面临着这样的要求:请务必解释将如何替她花费数千亿美元实现一切的诸多承诺付款,对亿万富翁征收一点税,要弥补这些成本,似乎令人难以置信。最后,她勉强拿出了一份白皮书,专题探讨了收入方面的问题。
哎呦。这些数字加起来不对。她面对来自各方人士的责难,被批评得体无完肤,大家说她基本上是在做白日梦,一种危险的妄想,会导致对中产阶级的大规模掠夺,且即使这样行事也还不够。喊喊只要赋给她权力,无比美妙的丰厚馈赠就会赐予所有人的口号,被证明改变不了现实。
在奥巴马政府财政部工作过的斯蒂文·拉特纳指出,沃伦的医疗保健计划提议了一连串的改革,而这些改变将会带来巨大破坏(比如对1.56亿拥有私营医疗保险的美国人来说),且代价高昂(至少在未来10年达到23万亿美元)。值得称赞的是,她提议要为所有这些开支付钱——但要开征海量的新税,这将使联邦收入增长50%以上。这里要谈论的是不知收敛、无限膨胀的政府。
在过去18个月里,唐纳德·特朗普面临着类似的窘境。他在上世纪80年代的某个时候,不知何故,脑子里冒出一出想法:将生产外包给外国,总会让国内经济付出代价。他莫名其妙地开始相信,美国人对国外生产的依赖程度越高,国内经济环境就越不健康。他当上总统之日,也是他检验这个理论之时。在所有人中,特朗普是最不愿承认错误的,但即便是他,也无法避免这样一个事实:自从开始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以来,美国制造业承受了更大的打击。市场和商业投资疲软了下来,他宏伟实验的代价沉甸甸地压在了美国人自己的身上。
马克斯·古尔克引用《华尔街日报》说:
“有力证据表明,贸易政策是妨碍经济增长的元凶。美国制造业下滑,与出口放缓密切相关。贸易战让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美国农业、工业和建筑设备出口从而减少了。第三季度信息处理设备销售降幅是7年来最大的,大部分是出口下降带来的。”
这两位意识形态狂热者中,哪一位将敢于面对经济学教给他们的真理?这难以说清楚,因为意识形态的“坚果核”很难被打破,特别是当他们的职业生涯依赖于这些“坚果核”的完好无损。然而,我们其余人可以观察和学习,且易于察觉到他们的计划与任何既存的现实都不相符。这些计划全都站不住脚。经济学是真理的宣谕,它揭露了政治上的两面三刀、智力上的不负责任和财政上的轻率鲁莽。
这是经济现实介入并有力戳穿政治谎言的美好时刻。经济学常在政治世界中发起这样的挑战,揭露不切实际的美好梦想和人人免费的精致承诺,不过是来自极乐园的一种幻觉。
但这不仅仅是政治上的。经济学是一种让生活各方面保持真实的力量。砖墙是一个很好的比喻。经济的力量不是由任何一国或强大的利益集团,甚至也不是社交媒体上有影响力的人士建立起来的。经济学融入了现实本身的结构中,是一种回归现实的牵制力量,与地心引力没有多大区别。
经济学是一系列无处不在且引人注目的限制,它让每个人都打起精神,停止蠢货般的唯我主义,面对现实,变得自律,在我们根深蒂固的认同感之外,增强适应性,变得量入为出,接受可靠的价值观,过上美好的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中某个时刻触碰到这样的现实。我们在家庭中长大,呈现于眼前的,是一个物资充裕的世界。在充满爱的家里,我们会得到免费的东西。我们食来张口、居有定所、享受教育、维持健康,代价由他人(父母)付出。直到我们的青少年末期,这是我们所知道的唯一经济现实。你可以称之为社会主义的一种形态,但更准确的说法是,我们从自己的照料者那里,体验到了负担得起的善行。我们只是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现实总会在某个时刻降临。我们从大学毕业,出去寻找工作,这才发现自己震惊于挣钱有多么困难,而要量入为出又如何难上加难。我们意识到,如果我们想要明天美好的东西,我们必须舍弃今天的消费。这条道路随着时间向前推进:我们思考和计划得越为长远,我们就能享受到越多的安全和繁荣。
另一条路,就是假装对着某些东西抗议和尖叫,发明不着边际的意识形态,以证明自身的不成熟将导致现实屈从于我们的愿望。如果这发生在一个7岁大孩子的身上,大概还是可以理解的。可如果这种态度持续到成年,并占据政界和学界时,那简直就是卑鄙可耻了。
我们应该热情拥抱任何可以遏制这种思维模式的东西。人们谴责经济学缺乏人情味(非人格化)。事实上,经济学最终是极为个人化的。它不向任何人屈服,无论对方有多么强大,多么有说服力。它要求我们自律、成长、脱离幻想、面对生活的现实。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政界和学界如此努力地忽视经济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