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刻你觉得众生皆苦
查看话题 >来乡下的警察
夏天,一辆警车开到村里来,在小河边停住,车窗缓缓摇下,一位穿制服的警官向路过的女人问路。问罢,车继续往前开。
女人被榕树下乘凉的人们围住:“问你什么了?是不是去谁家?”
她不作声,正要组织语言,扭头瞥见我妈从一旁走过,便喊起来:“有警察来了!要去你姑娘家!”
我妈说:“噢噢,知道了。”
“出了什么事?”人们继续追问她。
“不知道。”她说。
“要不是你们提前告诉我,”我妈后来跟我说,“我得吓一跳。”
乡下人不怎么跟外面打交道,一有风吹草动就大惊小怪。
我们刚回来那年是冬天,我妈说,附近的田里有外地人承包了,种了一大片马蹄,这时候正好成熟,每天从村里雇一些妇女去帮忙采挖。
“我也去了。”我妈说,“一天几十块,一边聊天一边干活,也不累,挺好玩的。”
若哪天没活干,女人们便约着一块出门,到那些采收过的田里去捡漏采的马蹄,运气好的话,能捡半篓子回来。
我妈说:“我们也去,带小孩玩去。”
“这不算偷吧?”我说。
“怎么能算?都是人家不要的啊。那个老板还主动叫我们拿呢。”
周围的田里四处可见带背篓的人们。我们的运气实在不怎么样,走了一块又一块田,腰也快折断了,才挖着几颗怪模样的马蹄。
而小孩光顾着揪野草玩。
这时,听见呜呜的警笛声,一辆警车停在远处的田边,不知从哪儿冒出一大群人,似乎在争吵着什么。
回到村里才知道,种马蹄的老板报了警,说有人偷马蹄,警察们把田里的人们围住,慌乱中有人逃跑,有人被带到了派出所。
从现场回来的人边说边比划:“凭什么说我们是小偷,又没去挖种的,都是捡的,捡的!别个村还说,这个村的人不得了,全都出动当贼了,有男有女,又有老的,还有带小孩去的。”
我们听了,面面相觑。
这事最后还上了新闻。
来年的时候,老板不再种马蹄,改到村里租一块地种药材。
我是不怎么愿意跟警察打交道的,天生胆子小,怕老师,怕警察,莫名的心里犯怵,还没张口就矮了一截。
有一回接到电话,对方一说是交警,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才知道是我们停在路边的车,自己从坡上滑了下来……那是刚买车的时候。
唯一一次正式打交道,是前两年从北京带来的猫,叫老鼠的,夜里被捉走了。
擦干眼泪,我执意去镇上的派出所报警。
派出所是午休时间,不开门。等了好一会儿,见有人进去了,我才进去。值班的警官从铺位翻身下来,披一件外套,掏出一张纸,叫我填表格。
他说:“这事我们还没遇到过,如果只是普通一只抓老鼠的猫,一般不见了也没人来报案。我没办法给你立案,损失金额不够……除非是特别贵的宠物猫。”
我哆嗦着打开手机给他看照片:“是宠物猫。”十年前我捡到它的时候,从没想过有一天要冠以“宠物”之名。
“什么品种?”
“可能是波斯?”
他打开电脑,在百度图片搜索一番,说:“这样吧,我先给你登记。”
“然后呢?”
“然后就是去走访一下当地群众,了解情况。”
我知道这件事到此为止,没再说什么便离开了。
我在电话里指路,带来喧哗的警车在竹林停下,那里正好有一片荫凉。
来我们家的客人,大多数会提前打电话预约,偶尔也有不速之客,轰的一脚油门,从桥上开下来,穿过狭窄崎岖的小路,在门口刹住车,把路全堵死,再猛敲门:“这位是某某领导,想进去看一下。”
几位警官从小路走过来,远远地向我挥手,看上去是文质彬彬坐办公室的人。
照例在家里四处看了看,沏茶,拿出昨天做的蔓越莓蛋糕,切成小块,和对面的女警官分吃起来。
头顶的吊扇呼啦啦地转,沥水篮里放着客人用过的玻璃杯,滴答掉下来。
我没告诉他们,屋里有一位从广州来的客人,是刑警,这几天晚上正教我们如何品普洱茶。
他从身上抽出一把匕首,敲开茶罐,见我惊讶,便说:“职业习惯,去哪儿都带着。”
我们灌满一肚子高级普洱,脑子里装了好多故事,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到了白天,客人抓了只我妈养的鸡,教大家做他发明的“世界最好吃焖鸡大法”。
当他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大剁鸡块,我是如何也想不到会有这样的奇遇。
可惜这时他和太太出门散步去了。
天气很热,来访的警官喝着茶说,他们不知县里有网约民宿,直到上头通知才知道,我们家是全县唯一的一家。
“你们家挺舒服的嘛,自己设计的?”对方客气地说,“办证了吗?”
我翻箱倒柜找出工商营业执照,说这是几年前办的,但是旅馆业的《特种经营许可证》没办下来。
“为什么没办下来?”
我说没开客栈之前就知道了,开旅馆一定得有那个证,装修的时候我们就去公安局问,被告知得先办营业执照,再走消防、卫生,最后才是公安局颁证。
我们头一回去消防就被拒了,连材料都没填,直接告诉你,你们家是砖木混合结构,不能作为旅馆营业。
可是那北京的四合院、凤凰古城、苗寨的客栈……不都是开了好多年吗?
“他们都是非法的。”对方说。
“现在政策不一样了。”听我说完,警官安慰说,“直接给我们递交材料就能申请办证。”
我和孩子爸对看一眼,又惊喜又难以置信。
他们说,一个房间配一个灭火器是不够的,至少两个,还要装应急照明,大门口也要装个摄像头。
我们纷纷低头做笔记。
“如果有外国人入住,必须登记,这里有个APP,到时候扫一下护照就可以了。记住,你们俩的手机都要装上,千万不能删啊。”
我暗想:这个鬼地方一个月来不了一个客人,要等几百年才能有外国人来。
结束时,警官们给了我一张“整改通知单”,说照规定每年都会例行检查。
“下次什么时候来?”我说。
“不一定,你们家太远了啊,来乡下一趟不容易。”
我常想起那些生活中的警察朋友们。
有一年姐姐的初中同学来家里聚会,她说有一位当上了警察,“就是那个谁啊,好像读书那会儿来我们家吃过饭的。”
我的同学里有当了警嫂的,假期一家人来玩,我们嘻嘻跟着别人喊她爱人“所长”。“所长”没什么脾气,爱挤厨房做菜,爱跟孩子们玩作一团。
我们陆续把要求的器材买了,想着年底前把证办了,即使要准备那么多令人头疼的文件。
孩子爸后来去公安局办证大厅,回来说遇见了上次来的女警官。
“怎么样,她还记得你?”
“记得。她问咱们家有外国人住了吗……”
中午,当再次接到给我们办证的警官电话时,我习惯性地心里又咯噔了一下。
“是这么一件事。”他顿了顿说,“网约民宿要实名制管理了,准备搭建一个系统,要求在网约平台发布信息的都得安装门禁。就是客人进门都要刷一下身份证那种。费用还不少。我算了一下,你们家这个情况,这次装了可能好久都挣不回来。”
“要多少钱?”我问。
“一个房间装门禁是600元,头一年的管理费是600元,这样一个房间就是1200元。你们家两间房,得2400元。”
我脑门突突地跳,还有一间房没装修完的,那就是三千六。
“那别的旅馆呢,不在网约平台登记的呢?”
“那是另外一套登记系统,更贵。20号要求全部安装完。”他说,“你们考虑考虑,确实不划算。”
当他说这些话时,我望向窗外正在盛放的枇杷花,蜜蜂三五成群,在花朵上停留。这一幅画面,我已经看到了第五年。
驴打滚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一把猪鬃梳78/100 (2人喜欢)
- 周末77/100 (3人喜欢)
- 双子座流星雨75/100 (2人喜欢)
- 忘年会74/100 (3人喜欢)
- 如果可以选择一份职业73/100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