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因爱而生
恐惧是灵魂的阴影,它可以让我们追寻,但却是一个怯懦的自己。 而爱,真的是一束光亮,它指引我们追寻,找到一个战胜强大力量的勇敢的自己。
生命,与外在本来就不是势均力敌,总会与强大的事物不期而遇。强大有时意味着强制。对于孩童来说,是成人世界的训诫;对于成人来说,是社会熔炉里的评判。
读了许多遍波兰作家普·沃兰茨的散文《铃兰花》,今天突然又有了新的感悟。文中的小男孩惧怕一个名为“地狱”的荒草丛生的大坑,六岁时便被父亲逼迫去那里放牛,把牛赶到这恐怖的“地狱”,他慌乱而逃,向父亲撒谎说牛儿被“地狱”吞噬了,不见了。父亲带领他再次来到这里,却发现牛儿安然无恙,埋头吃草。可是小男孩回到家泣不成声,狼狈不堪。
直到有一天他的母亲希望得到一束铃兰花到教堂祈祷,而这花只生长在“地狱”,他便鼓足勇气走向“地狱”,采到铃兰花送给母亲。原文说:“我沉浸在幸福和无限喜悦之中,更显得容光焕发”。这对于一个小男孩而言,真的是一次壮举,既艰难又充满喜悦。
铃兰花在西方象征着幸福和吉祥,我想作者让它生长在“地狱”是颇有深意的。那些美好的事物需要我们去追寻。但是追寻的出发点呢?是父亲的强制,还是与母亲天然爱的联系?
强制的恐惧让孩子学会了撒谎,他甚至不会发现美丽的铃兰花,这是一种退缩到本能的自我保护,它让孩子无力和卑微。
对母亲天生的爱让孩子充满了勇气,他觉得那个早晨“地狱”五彩斑斓,这是一种感受到力量的自我认可,它让孩子喜悦和幸福。
在这个纷繁的世界,最简单粗暴的训诫无疑是恐吓和威胁。它让人心生恐惧,我们会因此生出多少自我保护的机制,找理由做搪塞。靠着这点摇摇欲坠的外在支撑,如果我们没有实现目标,便会垂头丧气地承认我们的无力和卑微。
勇敢向着光亮处走去,始终是由爱的指引。上次参加读书会的书友说,为了孩子,我愿意从沉沦中走出,通过阅读这条路做更好的自己。这种由爱发出的力量是如此强大、恒久。因为它不随他人的目光而转移。此时,爱,像定海神针,无论风往哪个方向吹,它始终屹立不倒。
被恐惧支配的人生如履薄冰,被爱滋养的人生静水深流。
我感激父母的爱滋养了我,让我努力向阳。
我的嘴角有颗黑痣,许多不知道我名字的人会说,那个嘴边长一颗痣的有点黑的老师。但是我从来不因此自卑。小时候,妈妈告诉我——这颗痣是福痣,在嘴边,你要靠它吃饭。妈妈虽然没读过书,这么多年来我不知道她是迷信还是自己编造的,但是我对此深信不疑。
我深信不疑的是别人可能都觉得这颗痣取了更好看,但是我觉得它是我的一部分,我坦然接纳。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人,但是母亲无条件的爱,给了我们面对外界的各种评判时足够的底气。我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这颗痣是我自己的一部分,即使在别人看来就像张爱玲说的蚊子血。
我同时感激上天的眷顾,我能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
和老朋友见面,谈起如何做一个更好的老师。不是外在的检查和应付,而是对语文的热爱,对课堂的热爱,对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神的热爱。我在许多前辈那里看到这样的风景,当你打开课堂,就会发现一朵朵铃兰花,生机勃勃,你可以激发他们绽放,这是多么美妙的生命交响。
恐惧是灵魂的阴影,它可以让我们追寻,但却是一个怯懦的自己。
而爱,真的是一束光亮,它指引我们追寻,找到一个战胜强大力量的勇敢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