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昆汀《低俗小说》的感想
即使是误杀兄弟的爆头是我目前为止看过最暴力血腥的画面,但是我依旧在不舒服的心理状态中夹杂一丝酣畅淋漓的过瘾。
从小时候听过的童话故事开始,到后来看过的文学著作,我大多数习惯的故事的情节发展总是线性叙事的,高中时期语文文章情节作用分析题中总会有这样一个经典的答案:该情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样的,电影和文字的逻辑是相通的,大多数电影的叙事结构也总是习惯采用线性叙事,因为这样的做法不仅让故事发展的顺畅和流利,而且符合我们对完整故事的期待和理解。
然而在电影界最不平凡的1994年,在第47界戛纳电影节上,一个名叫昆汀的野生导演带着他的非线性叙事的口碑和他的《低俗小说》仿佛黑马一般,一举夺下了94年的金棕榈大奖,并且也获得1995年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剧本奖。这是我在观看该电影之前在网上搜集的资料,其实我很好奇为什么他的反响如此之大,所谓的非线性叙事又究竟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我兴致的去看了这部电影,不过中间的观影过程并不那么愉悦。首先我觉得一开头整个电影仿佛把我带入美国90年代黑帮社会,人物大量有大量无聊的闲谈,带着劣俗的脏话,这是我听见“fuck”这个词最多的电影。而且整个故事情节有持枪抢劫、枪支爆头、吸毒,非法勾当、同性强奸等等低俗情节让我看的非常不舒服,对于极少接触黑帮社会以及厌恶甚至于畏惧黑帮社会的我来说,一下子接受这些低俗情节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不得不承认《低俗小说》的“低俗”真的穿插的淋漓尽致。
摈弃情节本身,昆汀使用的展现手法却让我觉得非常过瘾,可能是因为他展现方式的浮夸和黑帮气息的裸露感太彻底了,杀手杀人和抢劫夫妻那种毫不遮掩的凶恶和低劣,或者老大的女人mia吸毒过量时口吐白沫濒死的狼狈相,简直太过于真实。即使是误杀兄弟的爆头是我目前为止看过最暴力血腥的画面,但是我依旧在不舒服的心理状态中夹杂一丝酣畅淋漓的过瘾。可能这就是所谓的“暴力美学”和“黑色幽默”,在赤裸的暴力感中带着一丝优雅,优雅感如何体现?也许是因为杀手杀人举枪的时候一身西装笔挺和梳着痞帅的发型,也许是老大的女人mia口吐白沫之前是冷酷而美艳的,以及酒吧里那段经典扭动的“兔子舞”,或者拳王救下那个原本要杀死自己的马沙等等,这种低俗与优雅的相互交融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甚至于每个演员安排的位置都那么恰到好处,换了人可能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虽然这部影片有很多荒诞幽默的夸张情节,但很奇怪的是明明很浮夸,却让我有一种莫名彻骨的真实感,昆汀展现的那个社会就是美国黑帮社会的样子,但是我们如今的生活其实也是这样。前面开头片段小白兔和小南瓜野心勃勃的畅谈抢劫计划,以及文森特和朱尔斯在开车时无聊的闲谈,好像是很多平凡的生活里常见的被我们当作浪费时间的生活细节。而且说脏话在日常吐槽中也是十分频繁的,只是我们没注意,并且惯于电影里不会有数量如此多的劣俗的脏话,所以觉得低俗,但恰恰忘了我们自己本身可能也会有如此低俗的时候,这很日常,只是被昆汀摆出来放在大众眼前了而已。
然后我想谈谈一开始我对“非线性叙事”的疑惑在观影之后的理解。其实一开始看完的时候第一感受就是:这部片子到底讲了什么故事?后来尝试找找逻辑关系的时候发现好像各个人物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有好几个片段故事组成,但时间线是凌乱的,所以我陷入一丝疑惑,当朋友问我这部电影讲了什么,我竟一时无从下口描述。不过后来结合影评和上课视频的讲解,我才渐渐明白原来这就是所谓的“非线性叙事”,故事的时间是破碎的。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手法居然让我对这部电影的好感有所提升,所以其实昆汀也没有像通过故事告诉什么,只是把一些生活或状态展现出来,如果直接按照正常时间讲述这些故事,那必然会索然无味很多。所以趣味点在于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没有任何期待,也没有任何设想或猜测,因为真的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就算有所猜测,事情的发展却和猜测的完全不一样,比如文森特被老大要求陪他的女人mia一个晚上,我会猜测文森特是在被考验他的忠诚度,按常理出牌的话,文森特有可能会做出格的事。但酒吧的聊天却没有这样的趋势,他们聊的不冷不热,即使是跳完兔子舞。回家之后,我的期待依旧在于文森特和mia会不会擦出火花,结果mia突如其来的吸毒过量昏厥,还出现口吐白沫的画面,和前面的画风完全不是一个走法。所以我那时候就发现我的期待是多余。
不得不说,昆汀这种开天辟地且大胆的手法成就了《低俗小说》在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一次跨越,就是得益于它的叙事结构是破碎的,这种叙事方式完全颠覆了原本线性叙事的认知,但这是这种非线性叙事更加重了真实感和同在感,的确文森特在厕所随手翻的杂志一样,翻到哪就从哪里看。
我很认同老师视频或者某个影评提及的,这恰恰就是生活的样子,也是记忆的样子,没有连贯性。因为每天生活穿插的场景和事件很多,可能上午还在学校赶作业,可能下午有人就请你去餐厅吃自助餐,这两者有联系吗?并没有。或者我们在看微博热搜的时候往往先知道的是事件被呈现出来的结果,然后才去探究原因,我们不可能先知道原因,然后知道结果。生活的轨迹是很零散的,也没那么多前因后果,所以记忆也是零散的镜头。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生活的时空是破碎的,无论在自己的时空里,还是和他人交集的时空里,我们都是半路闯入的,然后一点一点还原整个样子。所以我觉得昆汀的伟大就伟大在于他看到的生活的本质,同时将这个本质用电影呈现出来。
那知道了生活的本质是碎片化了之后,我觉得对待生活的方式有了另外一种视角,我们应该好好的珍惜当下的生活,不要过分追究以往生活的快乐或者遗憾,既然发生就应该面对发生的一切,同时也不要过于担忧未知未来的一切,因为可能真的猜测不到下一秒究竟会发生什么。就像期待文森特和mia的火花下一秒她却口吐白沫,或者就像拳王按道理不应该救要杀死自己的马沙结果他选择去救他,又或者像一直以为以为自己能拿满绩点的选修课结果发现自己差点挂科,生活时不时的惊喜或者惊吓才叫做生活。既然如此,倒不如保持一种低期待的状态去做好当下的事,享受此时此刻的一切,那是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