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not your monkey and so what? - 失控之后朋(Post Punk)
(如何勾搭喜欢后朋的文青: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38678429/) 后朋,出现时间就在朋克之后没多久。很多的后朋乐队都是受Sex Pistols的影响而组建的,几乎可以算作和朋克是同一时期的音乐。通常后朋的音乐形式结构比朋克要复杂很多,艺术性也严谨不少。精神上倒是和朋克音乐神合,反抗着传统和既有的摇滚乐规矩,展现出一种自由气息。
*此文中指的单曲并不是乐队发行的单曲专辑,而是单个曲目的意思。 *排名不分先
1. Joy Division

Joy Division是后朋的始祖之一。正如很多70年代的青年一样,主唱Ian Curtis受到了David Bowie很大的影响。他将自己的乐队命名为“Warsaw”就是受到了Bowie的专辑Low中的“Warszawa”启发。准确的来说,乐队正式组建是在1976年夏天Sex Pistols在曼彻斯特自由贸易厅(Manchester Lesser Free Trade Hall)的那场演出后。1978年1月,他们第一次以Joy Divison为名演出。这个名字的由来和纳粹关系紧密。Joy Divison是在二战期间纳粹集中营中被监禁的年轻女性为军官“服务”的地方。乐队想要取一个和那场战争关系紧密的名字因为他们的父亲都在二战中战斗过。Curtis阴暗的歌词在Morris不停息的鼓点和Sumner、Hook标志性的吉他促进下让乐队散发出一种阴冷的寒意。Sumner本人也承认Joy Divison对他来说就象征着他的童年和他的生活环境的死亡。1979年他们发布了出道专辑"Unknown Pleasures",尽管收到了不少好评,但是销量却并不好看。在这之后,Ian Curits开始颓废(虽然他一直都挺消极),很难区分他的癫狂抽搐的舞台行为究竟是他的表演还是因为他身患的癫痫。再加上他的早婚(19岁时和18岁的Deborah)给他带来精神上的压力,

最终,1980年5月18日,Curtis循环着Iggy Pop的《The Idiot》,看了Werner Herzog的电影Stroszeck(讲述了一个音乐家自杀的故事)之后,吊身亡。
专辑: 1. Unknown Pleasures 2. Closer
单曲: 1. Love Will Tear Us Apart 2. Transmission 3. No Love Lost
2. The Fall

尽管很多人都是受到了Sex Pistols的启发开始组建乐队,Mark E.Smith眼中看到的有些不同,他觉得:“无论我做了什么,只会要比大多数那些所谓的朋克臭狗屎要好。”(Whatever I did would have to be better than most of the so-called punk shite.) 乐队由加缪的一部小说The Fall而得名。最初由吉他手Martin Bramah, 贝斯手Tony Friel 和 Una Baines组建。鼓手在乐队的时间太短以至于谁也想不起来他叫啥,不过,他因为写了一支赞颂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歌,立马就被踢出乐队。The Falls的音乐,一直就像是Smith的思想蒸馏过后的产物,总是有股黑色幽默,夹杂着撕裂、残忍和紧迫之感。早期的The Fall就像是在向脑子里一拳拳打动,到80年代中期的时候,乐队的旋律更是起到了增益效果,让乐队变得很锋利。之后,Paul Hanley在1985年左右离开了乐队,96年,Brix,Smith的第一任妻子,在离婚后继续在几张砖里做出贡献后,离开了乐队。吉他手Scanlon因不修边幅被开除。到了1998年,乐队乱成一团糟,Smith认为乐队的器乐风格被Karl Burn的个人喜好带跑地太远,并且Smiths自己也因殴打乐队的键盘手及当时Smith的女友Julie Nagle而被逮捕。没多有,Smith把乐队的所有成员全部都开了,换了一批新人。面对新人,前辈Smith是这么说的:他对鼓手Spencer Birtwistle这么说:"You are only a drummer. I am Mark Smith."吉他手Ben Pritchard是这么形容在The Fall的日子里:“I have nightmares, but it's interesting”。The Fall,一个与世界上所有的规矩、价值观作对的乐队。
专辑: 1. This Nation's Saving Grace 2. Hex Enduction Hour
单曲: 1. Totally Wired 2. The Man Whose Head Expanded
3. Gang of Four

后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创新性和每只乐队自己独特的声音风格美学。而在这其中的佼佼者便是Gang of Four。想介绍他们,用一句已经虽然已经被用烂但是十分贴切的话就够了: No other band is like them.
乐队名字来源相比大家都懂...Gang of Four靠首砖一鸣惊人并因此坐拥了后朋界重要的一席,之后的专辑都再没有超越首砖,不过话说回来,后朋专辑能够与他们的首砖媲美的也并不多。虽然一下子可能未必能够轻松上手,不过好音乐的魅力就在于越听上瘾——Gang of Four的首砖Entertainment!就可以很好地诠释这一点。
专辑: 1. Entertainment!
单曲: 1. Damaged Goods 2. Ether 3. Natural's Not In It
4. The Cure

1976年,Bobert Smith和他的校友Michael Dempsey、Laurence Tolhurst组建了乐队。在1979年和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一起进行的演出中,吉他手Porl Thompson突然退出, Smiths试图力挽狂澜,不过他和贝斯手Dempsey的融合并不是很好,Dempsey很快就退出了乐队,随之被Simon Gallup取代。他们的第二张专辑和第一张专辑差别很大,pop的成分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冰冷悲观的质感。随后他们的的专辑大多保持了这样的声音。并且Smith的在表演中的形象变成了高耸蓬松的黑发和鲜红的口红,增添了不少哥特色彩。之后,贝斯手Gallup有过一段时期的离队,随后,在他的回归后,乐队每发布一张专辑,他们在世界上的地位就向前迈进一步。不过这时的Smith突然因个人原因,开始强迫乐队的组件成员以及亲密朋友离开乐队。。(后来大都回来了)专辑Wish确定了The Cure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地位。他们的哥特风格和另类流行分歌一直没有改变,并且对新的一批出现的另类乐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从Dinosaur Jr.到 My Chemical Romance。
专辑: 1. Disintegration 2. Wish 3. Kiss Me Kiss Me Kiss Me
单曲: 1. Lovesong 2. Just Like Heaven 3. Pictures of You
5. 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

1976年, Sue Dallion和Steven Bailey就和其他的青年一样,被Sex Pistols引领的朋克运动所吸引。Dallion之后改名为Siouxsie Sloux,并组建Siouxisie and the Banshees(受到了一部追捕女巫的电影The Cry of the Banshee的启发)。随着他们的追随者逐渐变多,也有一些唱片公司开始对他们感兴趣。他们的出道砖就让他们获得了巨大的成功,Siouxsie也是那时少数的女主唱之一,他们的冰雪女王是形象以及阴冷的歌曲表现出了一种教科书式的哥特形象。1979年就在他们的一场巡演开始后没多久,鼓手Morris和吉他手McKay就离开的乐队,辅助乐队The Cure的主唱兼吉他手临时救场,拿起了吉他,同时Budgie加入了乐队。在新的吉他手McGeoch的加入后,乐队进入腾飞状态。不过1982年他离开了乐队(他随后加入了Public Image Ltd),这时Smith又加入了乐队。同时兼顾两个乐队把Smith给累坏了,于是很快他离开了Banshees。之后乐队又经历了一些人员变化,包括吉他手John Carruthers,Martin McCarrick,Jon Klein。95年,乐队和John Cale联合制作了乐队的最后一张专辑后,次年乐队解散。
专辑: 1. Juju 2. Tinderbox
单曲: 1. Hong Kong Garden 2. Spellbound
6. Bauhaus

Walter Gropius怎么也想不到,他在1919年德国建立的Bauhaus美术学校会在多年后因为一支来自北安普敦的摇滚乐队而声名远扬。他可能更加想不到在多年后Bauhaus被一代代年轻人用来在商场里找黑色的眼影和吸血鬼风格的装饰。乐队由吉他手 Daniel Ash, 贝斯手 David J, 鼓手Kevin Haskins 和主唱Peter Murphy在1978年组建。此前Daniel Ash,David J和Kevin Haskins(David J的弟弟)三人经常在各种乐队里一起混。这些乐队中,他们呆的时间最久的叫The Craze。不过很快The Craze解散了,Ash试图请Peter Murphy加入他们,单纯的是因为Ash的长相和乐队很符合。Murphy当时在一家印刷厂中工作,他决定试一试,尽管他从来没有写过曲子和歌词。在第一次彩排中,他写下了曲子“In the Flat Field”。乐队一开始的名字叫做"Bauhaus 1919",因为这所美术学院的风格含义与乐队的关联。乐队还采用了和包豪斯学院大楼上的同一种字体当作乐队自己的字体。

在仅仅6个星期后,Bauhaus进入了韦灵伯勒的Beck录音棚进行了第一次录音。他们总共录了5首歌,其中一首叫做"Bela Lugosi's Dead"。众所周知,这首整整9分多钟的Bauhaus第一支单曲可以算是哥特摇滚的始祖之一。这支单曲让他们获得了和4AD签约的机会。之后他们又发布了三支单曲,"Dark Entries", "Terror Couple "和 "Telegram Sam”在他们的首张专辑In the Flat Field中。尽管商业上并不是很吃香,不明所以的歌词也让评论家没给好脸,这张专辑让他们获得了一次小成功,登上了英国专辑榜第72名,并且形成了cult一般圈子。随后发行的单曲也让Bauhaus在排行榜上的位置渐渐向上。不过他们打算突破前30的单曲“Spirit”最终并没有突破,而是止步在了第42,这让他们很不满意。于是他们在1982年又录了一张专辑The Sky's Gone Out,并且同年,他们因翻唱了David Bowie的“Ziggy Stardust”而大获成功。也因为这张单曲,让他们的专辑大获成功,并且最终登上了英国榜第4的位置。他们在同年出镜了恐怖电影"The Hunger"并演奏了 "Bela Lugosi's Dead",不过镜头最后聚焦在主唱Murphy上让其他成员非常不满。
1983年乐队发布了第四张专辑,但由于Murphy身患肺炎而不能做出很多贡献。专辑的主力是Ash和David J。他们之后开启了欧洲和远东巡演。他们在伦敦的Hammersmith Palais进行最后一场巡演后便解散了。在1998年,乐队进行过一次短暂的重组巡演并演唱了一首新歌 “The Dog's a Vapour”。2005年,乐队再次符合并进行了北美、墨西哥以及欧洲巡演。2008年,乐队发布了最后一张专辑Go Away White,这张专辑象征着乐队的彻底结束。Bauhaus对后世的乐队影响重大,从Nirvana,Smashing Pumpkins 到 Soundgarden, Jane's Addiction,都称自己受到了Bauhaus很大的影响。
专辑: 1. In the Flat Field 2. The Sky's Gone Out
单曲: 1. Bela Lugosi's Dead 2. Dark Entries 3. She's in Parties
7. Magazine
如果上面五个乐队你第一耳朵都没觉得心动的感觉,那么试试Magazine吧。相比较而言,他们是后朋乐队中比较容易上手,也比较耐听的乐队。尽管现在的知名度可能未必有上面几支乐队高(但感觉其实知道的人还是都知道...)风格很具有艺术气质,加入了键盘和萨克斯。

1977年,Howard Devoto在离开了Buzzcocks后组建了这支乐队,风格元素更具实验性。耳听为实,乐队的风格其实挺古怪的。乐器编排古怪,主唱唱腔古怪,歌词古怪奇葩。由于首砖出现时间过早(1978年6月就发布了首砖Real Life,相比之下,上面提到的五支乐队只有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的首砖发布时间最接近,但也在1978年1978年11月),有时被认为是最早可以被称为后朋的乐队之一。
专辑: 1. Real Life 2. Secondhand Daylight
单曲: 1. Definitive Gaze 2. Shot by Both Sides 3. The Light Pours Out of Me
8. Wire

Wire的首砖常常被认为是定义艺术朋克的专辑。Wire属于那种,爱的人爱的死去活来,不喜欢的人趋之若鹜。可以想见阅读的风格性是很强的,首砖Pink Flag尤其如此,大多以短小精湛的1、2分钟曲目为主,对后世乐队有深远影响,比如借鉴较为明显的Elastica...
前期风格在发布第四张专辑时开始转型New Wave,合成元素更多。转型未能成功获得乐迷青睐,个人也比较倾向于他们的前三张专辑。
专辑: 1. Pink Flag 2. Chairs Missing 3. 154 (总之前三张就按照发布时间顺序听就好了...)
单曲: 1. Ex Lion Tamer 2. Three Girl Rhumba 3. Reuters 4. Mannequin
9. Cocteau Twins

早期从后朋发家,但后来自成Dream Pop风格,乐队整体生涯基本已经脱离了后朋范畴。风格更常被认为是Dream Pop, Shoegaze 或者 Ethereal Wave。
Cocteau Twins是在对Dream Pop风格起到定义性作用的乐队。他们80年代初虽然还有不少后朋的影子,但是逐渐发展自成一家,定义了Dream Pop和 Etherral Wave,是4AD的招牌乐队、仙音典范。吉他手Robin Guthrie在酒吧遇见了对着噪杂音乐独自狂舞的主唱Elizabeth Fraser后,相聊甚欢,并且对音乐有类似的喜好,于是成立了Cocteau Twins。 Elizabeth Fraser虽然生性羞涩内向,但是音域极其宽广,且唱腔唱法独特,风格性极强,在舞台上演出时虽不像Jim Morrison那样爆炸性的释放,但也能以与平时截然不同的人格演绎歌喉,再加上Robin Guthrie本身有不错的唱片制作本领,最终促进了Cocteau Twins的大成功,成为了80年代的奇葩,并且直接影响了My Bloody Valentines的音乐,因此对于Shoegaze的出现也有很大的贡献。
专辑: 1. Heaven or Las Vegas 2. Treasure 3. Blue Bell Knoll
单曲: 1. Cherry-Coloured Funk 2. Heaven or Las Vegas 3. Lorelei
10. Echo & The Bunnymen

相比上面9支乐队, Echo & The Bunnymen的名声貌似远远落后。不过,其实在80年代的时候他们靠一首“Killing Moon”直接打开美国市场,实际上已经是当时家喻户晓的现象级乐队。后朋真爱在回溯历史的使用多半有机会认识到这支乐队的。他们的独特之处是在音乐中融入了受The Doors的启发的新迷幻味道的同时保留了那种典型英国朋克的阴冷感觉,你仿佛能从他们的音乐里找到Joy Division的影子。78年在利物浦组建,乐队早期地位较cult,82年靠一支单曲"The Back of Love"开启主流音乐界的大门。不过乐队关键人物及组队成员之一Ian McCulloch在1988年离开了乐队开始了个人事业,而1989年鼓手骑摩托的时候发生交通事故意外死亡,乐队直接呈凉凉态势。最终93年解散。96年再次重组至今。Bunnymen也是后朋里管弦使用比重较高乐队。
专辑: 1. Ocean Rain 2. Heaven Up Here 3. Crocodiles
单曲: 1. The Killing Moon(异常出名,旋律基于 Space Oddity之上,被巨多电影引用,且被巨多乐队翻唱过...也可以很好体现乐队的风格) 2. Lips Like Sugar
11. The Sound

The Sound的名气很悲惨地被Echo & the Bunnymen和Joy Division掩盖了。虽说相似之处也确实有之,可如果说The Sound只是上述两个乐队的综合体,这样一言以蔽之对他们就太不公平了。成立于1979年的西伦敦,他们时间跨度上也算是比较早的一批后朋乐队。将他们与同时代的其他乐队区分开来的是The Sound核心人物Adrian Borland对当时音乐的独特见解。在朋克风潮时兴的背景下,大部分摇滚的长相已经变成结构相对接单、内容直接、情绪爆裂的构造。而和大概同一时间的Joy Division美学内核类似的是,Borland同样认为这样的音乐貌似缺乏了一点本该有的深度、氛围、密度和乐器之间默契的融合度。他的思想体现在The Sound的音乐里,让他们多了不少变化和内涵。同样,歌词上也不再是那些快要被唱烂的抨击政府、对一些鸡毛蒜皮小事大做文章,这让Borland成为了朋克这个流派里,少数的写出来的歌词值得深究的词作者。The Sound最终被没有跨越大洋流行到美国,不过他们在英国本土掀起了现象级热潮,并且当时评论界对他们的专辑反响都是一律好评,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很具有英国特有味道的后朋乐队。
专辑: 1. Jeopardy 2. From the Lions Mouth
单曲: 1. Heartland 2. Under You
12. Television

Television是从1970年代中期纽约朋克场景中崭露头角的最具创意的乐队之一,创造了具有影响力的新吉他词汇。吉他手Tom Verlaine和Richard Lloyd喜欢即兴演奏,但他们没有遵循传统的摇滚即兴结构——他们去除了蓝调元素,同时保留了车库摇滚的原始能量,加入了既带有爵士感又具有摇滚色彩的复杂独奏。电视的音乐总是走向非传统的方向,为70年代末和80年代的吉他主导后朋克流行乐队奠定了基础。
最初是由吉他手&主唱Tom Verlaine、鼓手Billy Ficca和贝斯手Richard Hell组成的Neon Boys。1973年底,乐队重新组建,并更名为电视,加入了节奏吉他手Richard Lloyd。次年,乐队在纽约的Townhouse剧院首次亮相,并开始积累地下粉丝。很快,他们的粉丝群足够庞大,Tom Verlaine成功说服CBGB开始定期举办现场演出;该俱乐部成为朋克和新浪潮乐队的重要场地。同年,Tom Verlaine为Patti Smith的首张单曲《Hey Joe》/《Piss Factory》弹奏吉他,并与她共同创作了一本诗集。
Television在1975年与Brian Eno为Island Records录制了一张样带,但该唱片公司决定不签约该乐队。Richard Hell在录制样带后离开了乐队,并与前New York Dolls吉他手Johnny Thunders组建了Heartbreakers;次年,他开始了个人事业,并于1977年发行了首张专辑《Blank Generation》。Richard Hell被前Blondie贝斯手Fred Smith取代,电视录制了《Little Johnny Jewel》,并通过自己的Ork唱片公司发行。1976年,乐队在Stiff Records发行了英国EP,并扩大了他们的声誉。之后,他们与Elektra Records签约,开始录制首张专辑。
专辑: 1. Marquee Moon
单曲: 1. Marquee Moon 2. Venus 3. Friction
13. The Chameleons

The Chemeleons向来以现场精妙著称,虽然由于唱片公司的问题他们并没有应得的商业成就,当初几乎没有受到评论界的任何关注,但依旧挡不住他们持续的活动,Interpol、The National、The Smashing Pumpkins等众多乐队都公开承认了来自The Chemeleons的影响。
Chameleons成立于1981年,源自曼彻斯特的多个本地乐队。主唱/贝斯手Mark Burgess曾是Cliches成员,吉他手Reg Smithies和Dave Fielding来自Years,鼓手John Lever曾在Politicians乐队,随后取代创始成员Brian Schofield。乐队通过一系列著名的BBC演出获得认可,随后签约Epic,并于1982年3月发布了充满紧张气氛的单曲“In Shreds”。
尽管与Epic的合约很快结束,Chameleons签约Statik并于1983年发行了首张专辑《Script of the Bridge》。1985年,乐队发布了风格更为独特的专辑《What Does Anything Mean? Basically》,并签约Geffen。接下来在1986年发行了《Strange Times》,这张黑暗复杂的专辑成为乐队的告别之作,因经理人Tony Fletcher突然去世。Burgess和Lever继续组成Sun & the Moon,Smithies和Fielding后来组成了Reegs。
进入90年代,Chameleons成员们依然保持联系并进行个人音乐创作。2000年,乐队重新聚首并准备在英格兰进行三场演出,同时发布了限量发行的《Strip》专辑。接着,乐队在欧洲进行了巡演,并在秋季重新登陆美国。2001年,Chameleons发布了自1986年以来的首张录音室专辑《Why Call It Anything?》,并于两年后发布了《This Never Ending Now》。
专辑: 1. Script of the Bridge(乐评:https://music.douban.com/review/16502726/) 2. Strange Times
单曲: 1. Less Than Human 2. Swamp Thing 3. View From a Hill
14. Public Image Ltd.

1978年,Sex Pistol解散后,Lydon先去了趟牙买加,又回到伦敦,与贝斯手Jah Wobble、吉他手Keith Levene和鼓手Jim Walker一起组成了PiL。乐队的第一张单曲《Public Image》在1978年大获成功,紧接着他们发布了首张专辑《Public Image: First Issue》。随着Wobble和Atkins的离开,以及Martin Atkins的加入,乐队经历了多次阵容更替。1978年,PiL发布了雄心勃勃的专辑《Metal Box》。这是一张雄心勃勃的作品,包含三张12英寸唱片,包装在一个金属胶片罐中。尽管获得了评论家的好评,但制作包装昂贵。当乐队的美国唱片公司华纳兄弟于1980年7月发布该专辑时,改成了名为《Second Edition》的版本,以两张LP的形式包装在普通的纸盒套中。
PiL的第三张专辑《The Flowers of Romance》(1981)继续变革,且在纽约举办的混乱演唱会引发了骚乱。接着,乐队于1982年巡演北美。1983年,Lydon带着新材料创作,推出了热门单曲《This Is Not a Love Song》。1984年专辑《This Is What You Want...》发布,Lydon的创作主导了整张专辑。1986年,PiL发布了《Album》,取得商业成功。随后乐队巡演,1987年发布了《Happy?》,接着是1989年的《9》。尽管阵容变动,包括McGeoch和Dias的离开,PiL依然继续创作和演出。1992年,他们发布了《That What Is Not》,Lydon宣布在1993年退休,专注于个人事业。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PiL在2009年重新集结,开展了成功的英国巡演,并发布了新的现场专辑。乐队发布了《This Is PiL》(2012)和《What the World Needs Now》(2015),并推出了纪录片和合辑。在2023年,Lydon发布了感人至深的单曲《Hawaii》,献给已故的妻子。PiL继续发展,乐队的音乐依然见证着Lydon的坚韧与创造力。
专辑: 1. Metal Box 2. Public Image
单曲: 1. Public Image 2. Rise
三层阁楼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Dunedin Sound(但尼丁之声)- 一种真实诚恳的声音 (5人喜欢)
- Women in Rock 摇滚乐中的女性 (22人喜欢)
- 前卫摇滚的隐秘宝藏 - Gentle Giants (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