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公立学校中文老师的生活分享!!
不知不觉已经来美国教对外汉语已经3个月了,今天终于能沉下心来写这一篇文章,也算是自己的一些见闻,仅此而已,如有偏颇,请见谅。 从我记事以来,我一只认为用崇洋媚外这个词来形容我在合适不过了,所以在大学我选择了英语专业。毕业后,我考上教师编制并在深圳教了2年英语,但心中的那抹蚊子血,始终未淡去。我离职了,做了一个任性的决定-去美国做中文老师。美国,这个曾经遥不可及的国家,如今得以成为我的记忆,甚至未来中的一部分。 与其说来美之前我对美国有所了解,不如说我对纽约有所了解。换句话说,借用网上的段子,美国只有两个地区,纽约,和纽约以外的地区。而我便来到了纽约以外的地区,一个清心寡欲之地-盐湖城。如果不是冬奥会的原因,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这个城市,来美之前,我也是。其实除了冬奥会,这里更是摩门教的中心,是摩门教徒的圣地。摩门教属于基督教,但是摩门教徒信奉的理念并不完全和基督教徒一致,在这里我不想针对摩门教发表意见,就像其他宗教一样,存在即合理。不得不说,在摩门教的洗礼之下,盐湖城的治安真的出奇的好,完全不像影视作品中的美国。在这里,晚上在街上闲逛不会担心安全问题,路上碰到的路人大多会冲你微笑并且打招呼,人际关系及其简单和融洽。说实话,这是和在国内完全不同的一种感受。·我想从饮食,教育,医疗,娱乐,价值观等各个方面来谈谈美国。 美国的饮食 首先饮食方面,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还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果自己在家做饭,那么可以忽略中美饮食的差异,现在美国大部分城市都有中国超市,国内能买到的蔬菜水果在美国基本都可以买到,最多就是价格贵点。美国的食物大多是有机食品,一般不会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而且美国买来的水果蔬菜大部分都不用洗,很多包装上会标明已经清洗过放心使用的字样,确实考虑周到。·美元的购买力在美国超市体现的淋漓尽致,超市里的顾客无不推着满满一购物车的商品结账。据报道,美国人在饮食上平均要浪费百分之60以上的食物,为什么?因为超市的食物便宜,有的食物即使换算成人民币都比国内要便宜,比如鸡肉牛奶这类批量生产的食物,所以超市里的消费对美国人来说从来不是一个问题。换句话说,只要不和人工挂钩,在美国吃饭确实不会肉疼,当然,下馆子另谈。大家可以体会一下超市的物价。 说到下馆子,就要谈一谈美国人的味觉了。如果世界上只有甜味的话,美国人会适应的最好,用嗜甜如命这个词来形容老美最合适不过了。我永远忘不了来美国吃的第一个甜甜圈,简直甜到发齁,无法下咽,要知道我在国内是个钟爱甜食的人。这也是美国人的肥胖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感受一下甜甜圈上糖霜的厚度。 美国人还特别钟爱party, 各种聚餐,这时又回出现一堆甜食,比如下面这是我在美国的一场婚礼上吃到的婚宴,婚宴,婚宴… 上班的时候开会也会准备各种甜食,基本人手一个甜甜圈。 即使在中小学的食堂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美帝国主义的独特口味。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这些搭配就是美国人眼中的健康饮食。主食基本就是芝士搭配一切,配餐要不就是甜的发苦的甜点,要不就是丝毫不加工的蔬菜挤上一堆酱,各种酱。我现在也已经习惯了生吃一切蔬菜,感受一下生吃菜花,不是西兰花,是白色的菜花…… 所以在饮食的健康和口味方面,中国毫无疑问的占了上风。说到这里,有人就会有疑问了:美国是一个大熔炉,全世界的美味都可以在美国吃到,饮食怎么会单调呢?这是个好问题,在美国确实可以吃的各个地方的食物,只不过大多都是美式的各地特色,比如传说中的中国菜左宗棠鸡,反正我是没在中国吃到过这道菜的。当然,现在美国也有很多地道的外国餐馆,特别是在纽约洛杉矶这些大城市,只要钱包允许,还是可以一饱口福的。 美国的教育 因为笔者在美国教中文,所以想重点谈一下美国的教育,一个全世界都想向之看齐的教育系统。来美国之前,我在深圳的公立初中教过2年英语,所以我会以对比的视角来写美国的中小学教育。说实话,来美国教中文的时候,我是完全不习惯的,和国内相比,美国老师的各方面压力确实大很多。就拿美国的六年级来说吧,工作时间从上午8点半到下午4点,上课时间从9点到3点半,中途只有1个小时的午饭时间,其余的时候都在讲课。所以备课的时间只能放在平时。还有一点和国内不同的是,美国大部分是全科老师,每个老师都要教文学,数学,科学,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因此备课的压力相对大。说完老师就该说学生了,说美国的小学生过着“天堂”一般的生活一点也不为过。上课时间从9点到下午3点半,其中一半的时间都在休息和上课外活动课,即使是在文化课,也就是我们说的“正课”的课堂上,学生们也不必拘泥于条条框框,上课画画,看书,吃东西,随意走动的情况发生在大多数学生身上,注意,是大多数。这是我班上学生的常态。 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责任自然就落到了老师头上。对学生不严格,学生会说话闹腾,对学生太严格,学生会背地骂你,甚至编造一些谎言向家长告状,要知道美国的家长权力是很大的,只要孩子出问题,家长会直接找校长,基本不会和当事老师沟通。 美国大部分小学一般是不会布置家庭作业的,偶尔会布置一些动手或网上作业,即便如此,能够按时完成的人数也屈指可数。如果学生不想去上学,可以直接让家长请假,我就经常碰到有学生请假出去旅游。整体来看,除开顶尖的学校,美国的小学教育是非常轻松的。然后,美国小学会开设一些活动课,包括美术,劳技,乐器,舞蹈等等,旨在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为初高中的课外社团打下基础。这一点也是美国教育做的好的地方,学生在低年级有足够的时间广泛接触不同领域,去探索自己的爱好。也正是因为这样,大部分美国孩子在自己高中的时候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比如喜欢钢琴的孩子,会在高中利用课后的时间去参加钢琴社团和培训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为以后申请好的大学的音乐专业做准备。 初中的差别就很大了,优秀的初中生会开始准备AP课程,下课后会去参加兴趣班,为以后大学升学寻找捷径。一般的初中学生则还是过着和小学类似的生活。因为美国的大学学费很贵,到了高中,如果还是没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的话,很多美国学生会选择高中毕业后就去工作。·其实在这样一个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一个服务员的税后工资不会比一个大学毕业生少多少。而那些决定上大学的学生,他们大多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即使面临着不菲的学费,他们也会选择上大学。所以美国的大学生是很努力的,他们大部分毕业后需要偿还一大笔的学生贷款。 整体来看,美国和中国的教育各有利弊。中国体制下的孩子被要求精通更多科目,课外时间被剥夺,孩子们更懂得守规矩,老师则在教育里扮演着绝对权威的角色。这样的体制下走出来的学生大部分能适应社会,成为中庸分子,但是相对缺乏创造力。美国教育更倡导人性,低年级主张放养式教育,顺从孩子的天性,而在高等教育中,美国的要求则比中国更加严格。所以美国的学生更加有创造力,但是从整体的受教育水平来看,中国还是占上风的。
美国的医疗 下面来谈谈医疗,这也是国人比较关心的话题之一。我们常说中国人背上有三座大山,教育,医疗和养老,美国人又何尝不是呢?有很多国人移民就是为了能到美国享受医疗,美国的医疗和养老制度真的这么好吗? 不像国内,美国的医疗价格贵的没法想象,所以一定要买医保,不然去医院分分钟破产不是开玩笑的。美国的医疗保险分为公和私两种医疗,大部分美国人都参加私立医疗,而私立医疗价格不菲,所以只有成为雇员才能够购买私立医疗保险,公司一般承担百分之八十到九十,个人承担的金额一般在100到200美金一个月。这种私立医疗大部分都可以承担看病费用的百分之八十左右,自己也要支付一部分费用,一般会有诊疗费,器材费,药费等等。在美国开药也是有讲究的,不同的保险支持的药品也不同,也就是说可能你的医保不能报销医生给你开的药,那么你就需要换一种药效相当的其他药。公立医疗一般是针对退休人员和低收入人群的,大体可以分为两类,medicare和medicaid。年满65岁的在美居住超过5年的永久居民,在积攒够40个workingcredits的时候,是可以申请medicare的,这个保险保障很不错,但是对于华人来说要求太高,很难满足。另外一个medicaid保险,是给低收入人群准备的保险,如果收入达到最低标准是不能申请的。同样,medicaid也需要获得绿卡以后5年才能申请,但是不需要满足交税年限,更适合新移民。不过接受medicaid的医生没有medicare多,福利也不如medicare好。 美国的医疗和国内相比究竟怎么样,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在这里笔者也不加以评论。不过以我自己的视角来看,如果是癌症肿瘤一类的绝症,尽量买好些的保险来美国看,美国的医疗技术确实没的说,如果是其他的疾病,国内就诊的体验和效果会强过美国,毕竟国内的医生见过的患者多,经验比较丰富,并且国内的花费会远远低于美国。 休闲娱乐 再来说说娱乐。美国是一个家庭观念特别浓厚的国家,所以美国人下班以后基本所有的时间都会和家人在一起。周末一般是他们一家人出去郊游的时间,打电话?对不起,一般是不会有人接的。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和中国人做生意的节奏很难一致,我们习惯了周末加班聊工作,而他们周末的时间百分之百都是家庭的。再者,和国内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不同,大部分美国人的娱乐生活则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们酷爱远足,爬山,野营,凡是能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活动他们基本都爱。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因为公共交通极其不发达,在美国没有车寸步难行,所以美国人倒是养成了爱开车的习惯。我身边的同事和朋友都表示开车在8个小时以内的路程都不远,甚至有一个同事每周末都要开车6个小时去周边的市看望爸妈。不夸张的说,美国人一半的时间是浪费在了车轮上的。如果你是一个喜欢自然的人,会很喜欢美国的生活方式。 除了大自然以外,各种聚会就是第二个重要的娱乐方式了。美国的聚会和中国的不同,中国的聚会重点会放在形式,会一起挑选餐厅,如果在家里,一般主人会精心准备餐饮,而在美国,重点是在人。如果在国内有朋友邀请你到家里做客,结果用一堆薯片和饼干招待你,你会怎么想?在美国这可是家常便饭,没有人会关心吃什么,甚至没有人会关心聚会的原因,大家在意的只是交流这件事情。从生活中的小事谈到宗教信仰和国家大事,美国人是真心喜欢说话,也真心健谈。所以,如果不了解美国文化,是比较难融入他们的社交圈的,大部分的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并不感兴趣,有些对中国的印象甚至还停留在清朝,一点也不夸张。 人际交往方面,我觉得有一个词能很好的形容美国的人际关系:舒服。可能也是因为家庭的原因,大部分美国人用在社交上的时间并不多,而且美国把工作和交情分的比国内要清楚,虽然不可避免的会有人情事故,但是大部分的时候还是分开的。所以不管是同事之间还是朋友之间,大家的关系都保持在一个比较舒服的距离,不会过于亲密,也不会过于疏远。大家下班之后基本就不怎么联系了,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家庭生活。在美国生活,需要注意政治正确的问题,在敏感问题上一定要注意自己言行举止,比如种族问题,政治问题,体重问题,性向问题等等,如果被心眼不好的人抓到话里的把柄,就有被起诉的可能。当然如果是很熟的朋友偶尔开玩笑也是有的,我就见过很要好的同事之间拿体重开玩笑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美国人的消费观念也和我们截然不同。美国人平均收入比我们高,整体的物价也比我们低,但是他们人均存款却比我们少了不止一点点,究竟原因在哪里呢?来了美国才知道,美国人的消费观导致了他们基本存不了什么钱:浪费食物和资源,过量采购商品,冲动消费,没有攒钱的习惯。很早就听说了美国的垃圾桶是可以捡到宝贝的,不想吃的食物,不喜欢的家电,这些都可以成为被遗弃的对象。身边的一个朋友,因为觉得邮轮旅行很酷,就花一千多美元报了两天的邮轮行,而且还是在自己失业的状态下,实际上自己根本不喜欢旅游。像这样的冲动消费在美国不在少数。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美国人的工资很大一部分都要用来支付税款,房贷,房产税和保险。在美国税款是很高的,在大部分的州,月收入4000多美元可能就需要交近1000美元的税。其次美国的房产税每年是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也就是说即使你全款买下了房子,每年也要再交这么多的税款,不然房子会被政府收走。如果是对孩子要求比较高的父母,则还需要在教育上花费不少。和国内一样,如果想让孩子上好的公立学校,就必须住在对应的学区房,学区房一般是很贵的。如果想上更好的私立学校,那花费就更多了,动则上万美金一学年。所以这样看来,美国人养家的压力也很大。 久而久之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这种消费观念下生活的美国人,比中国人知足的多。记得在深圳教书的时候,和学校里的外教聊天,他是一个不到30岁的美国人,我怎么也想不到,他来中国教书以前在美国做房地产生意。无论是收入还是地位,教师都是比不上房地产生意的,而他给我的答案则是,想在有限的人生中,多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他觉得做房地产生意不是自己的追求,希望能够用这种教书同时周游世界的方式找到自己的目标。我身边还有一个美国朋友,夏威夷人,三十一岁就退休了。他准备休息一年,用自己工作近十年的积蓄周游世界,他喜欢冲浪,励志踏遍全世界的海浪。当我问到他以后的计划时,他竟然有一丝不解:为什么要现在考虑一年以后的事情呢?一年以后我还可以工作,一年以后我又会有新的目标,新的计划,当下我只想做我喜欢的事情。老实说,我十分羡慕这样的生活态度,甚至觉得这样才是真正的“生活”。中国人身上,背负了太多甩不掉的压力,来自家庭的,社会的,仿佛永远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可是如今在中国想过这样的生活谈何容易,当你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为了个人发展拼命的时候,你能找到心中最真实的那个自己吗? 所以美国好吗?这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就像美国的民族一样,答案是多元化的。不过如今的中国确实是在高速发展,美国梦也不像从前那样绚烂。怀揣着美国梦的你,何不出来体验一番?这种体验抑或会坚定你出国的决心,抑或会激发你的爱国情怀,总会给你留下一些什么。 我相信每个到过美国的朋友心中都有一个独特的美国,这也正是美国吸引人的地方,它太多元化,太难以捉摸。美国梦曾存在于无数国人的心中,它让一代又一代的华人魂牵梦绕。如今移民政策进一步收紧,可这丝毫不会成为怀揣美国梦的那些佼佼者的障碍,他们大多舍弃了很多,漂洋过海,重新开始。这样的选择,值得吗?问题的答案,好像已经不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