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9年度观影报告
查看话题 >今年看过的日剧20佳
感觉今年选取观看的日剧质量都很高,以至于十佳可能都难以抉择,故而更多地推荐,我想好的日剧一定会更靠近人内心的柔软。
1.《白色巨塔》(2003)
如果人一生只看一部日剧,我一定会推荐《白色巨塔》。这是属于在全方位都极其突出却又能够真正地触动人内心的影像。它的主角也不是传统的是非善恶分明的正义之士,相反他有着自己的私欲,他向往着权力,也有着自己的婚外恋情。他一定不是常规影视中的男主角。剧中表现了他内心是如何深陷误区的,人被周遭推着走,故而不得不走,在他身上你好像能看到这个时代很多人的影子,他们对于行业的热爱最终是如何土崩瓦解的。

这部剧的名字叫“白色巨塔”,所谓白色指的自然是医务工作者这一行业,而巨塔在我看来就是一种理想主义,即将作为医生的天职放到最大。剧中其实真正践行“白色巨塔”这一精神的是主人公财前的反面,对正义怀抱追求的里见。他们彼此人生的路途也因为能否坚持初心而分道扬镳。在里见这种理想的人面前,我都会感觉到自卑。当医疗成为人上升的阶梯时,权力会吞噬人性。

我喜欢它将人性的悲剧淋漓尽致地展现,路途的选择不一定是正向的,很可能是倒退的,在里见所代表的完美人格面前,我可能也能接受财前那样有缺憾的人格,终其一生坚持的或许是错误的,但不否认这或许更接近我们自身,那些必然存在的人性的弱点,剧作有魅力的地方便在于没有把他塑造成十恶不赦的上位者,反倒看到他在每个人生序列上的不得已与不自知,这是我能接受的最完美的悲剧。
2.《世纪末之诗》(1998)
这绝对是日剧中对爱情主题最为有说服力的篇章,不是那种浪漫化的都市爱情故事,相反都有着一些比较暗淡的、没有未来的色彩。所谓的世纪末就是如此一种末世情结,你眼中的爱情是如何欺骗了你,真正的爱情又在何方,人类是否还能找到属于自身的永恒的爱情,这是影像抛出来的一系列问题。
我从未见过这么悲观的作品,它让人一夜白头,原来爱会让人越变越老。它用11个不相同的故事讲述了爱的不同模样与不同形态,却又反向地证明了它们都不是爱,爱成了真空中的秘密。

在这些不尽相同的故事中,随着主人公的视线,我们在他们身上感知到了别人眼中的爱的正确与否。爱不是等待出来的,爱会让人看见多余的东西,你会因此而消失,爱不是突然的浪漫,爱不是心中的永远,当你一提到永远它会转瞬即逝,爱会呼吸却也会因为偏差而冻结,爱不是拿着绷带去伤害对方,爱不是无止境的温柔,爱不是愤怒之后的心殇,爱不是沉睡的失眠。这些对爱的否定是每个篇章中的故事,却也昭示出了人类的爱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
爱或许是天空中飘洒着的五颜六色的气球,你能看到它的地方就有我的爱,爱或许也是潘多拉魔盒,没说出口的那部分才是爱,爱是永不完结的剧集,世纪末早已来临,我们没有结束,爱是没有尽头的故事。

对爱情的解读是千百种的,这部剧或许也并没有说出你眼中真正的爱,但它用不同的例子来说明了什么不是爱,而这些部分才是影像最有魅力的地方。我们对于情感时常说不出道不明,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我们也未必能分辨出什么不是爱。爱可能又会有伪装、欺骗、故步自封的成分。只愿你我能靠近真正的爱更多一些。
王祖贤在其中的末尾篇也扮演了一位给爱情出题的女子,而这个故事或许也是最完美的故事之一,苦苦寻求的爱情在那一瞬间就结束了,但不妨碍它成为人心中的永远,永远不是停滞的,而是带着美好行走,爱不是停止的永远,而是前行的坦然。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这部剧的主题曲《Love》是真正的神曲,值得反复听。
3.《对不起青春》(2014)
如果我是一名编剧,我可能最想改编一个类似这部日剧的故事。因为一场火灾让男校与女校划清了界限,彼此十年互相攻击毫无往来。后来在某个怀抱着美好愿望的老师的促成下开启男女混合的班级,最后男女生在一起收获了比以前更多的欢乐时光与成长。最后火灾的真相揭露了出来,所有人都为之震惊。这部日剧讲述的或许就是这种震惊的部分。
如果你的青春是一场错误,承认它就要失去所有,你敢承认吗?男女共校其实只是一个表面的事件,真正的内核是主人公自我的赎罪,那些青春中荒诞的无心之失,所造成的无法挽回的损伤,不论是对他人还是对自己,都延宕了主人公内心的成长,永远地停留在那一时间节点上成为岁月的牺牲品。14年的时间是人生命的几分之一,却也可能是一瞬间,犯错的一瞬间,无法被原谅的一瞬间,因为这一瞬间,所有都是徒劳。

最后感谢编剧没有让它成真,他人的宽恕一切是自我内心能过去的前提,无论最终造成火灾的原因是什么,也许有的人的青春因此被耽搁,也许有的人会因为内心的煎熬而自责,但我想里面的人物要收获得远比岁月能给予的更多。
这种带着思辨性的影像是国内青春剧缺乏的,它好看就在于它的自省,人可以是自私的,却要怀抱着枷锁,这便是有着抵抗的飞翔。
4.《最完美的离婚》(2013)
所谓最完美的离婚就是最完美的复合。我想婚姻故事其实都是一样的,对于那些一开始就与相爱的人结婚的人来说,其实能够有婚姻这样的结果就已经证明了彼此之间是真正的情感。也就并没有所谓合适不适合的说法,不然也不会走进婚姻,给予彼此承诺。只是婚姻可能更像是一所学校,那些在恋爱中的甜蜜终究是有一定的时限的,步入婚姻总会有更多的恋爱之外的事情接踵而至,这些事情如果不能被妥善解决,婚姻自然会遇到阻碍。

婚姻的感情其实是不需要被证明的,只需要再次找到当初让彼此决定携手共度余生的理由就已经能解决此种问题。我很喜欢它把离婚处理得很轻松,这样我就知道他们在一起的一切都是很轻松的,这种基调是最完美的情感故事,我只是当他们彼此无意中学习退步了,无法再婚姻的学校毕业而已,却不需要盖上时间的终结章。
喜欢日剧或许是因为那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生活,一种不需要太多解释的生活,总感觉自己的心在外边流浪了一圈回来还是会再一次爱上你,这对我来说就是最浪漫的世界,最美丽的情感生活。
5.《昼颜》(2014)
说实话我真的很喜欢展现人比较偏离常规的、有着道德思考的、不计后果的故事。因为在这些故事中,你能看到一个人做每一个决定、每一件事的逻辑与纠结。如果什么都能够非常理所应当地按部就班地执行下去,这可能不符合我对好的故事的期待,那些具有挑战性的恰恰是最有魅力的。在这些时刻,人才能真正面对自己,看到自我的欲望。出轨或许就是其中一条。

我见过恋爱最美好的模样,那就是在这段感情中我发现自己似乎没有什么不可以失去的东西,如果一开始就无可救药地沉沦了,那就不要再醒来,与世界为敌其实是一件很酷的事,这样或许才能更清楚地明白我们爱的多么惊心动魄,需要整个世界为我们倾倒,昼颜的一生就是将自己和盘托出而有可能满盘皆输的一生,纵使粉身碎骨,也要不问因由地爱下去,爱他的每一个时刻,爱他发梢的憔悴,爱他低头不语的沉默,爱他说着一个个昆虫时的洋洋得意,也爱他的无可奈何,包括他的离开。
在时下的道德背景下,此种故事的结局只能是失败的,因为你还无法真正的不计后果地“沉沦”下去,东方式的文化就是这样一种有节制的、社会性的、家庭性的群体文化,个人主义终究还是被打败了。
6.《火花》(2016)
这绝对是最好看的青春剧之一。它的热血、激动、振奋甚至是忧伤都那么令人印象深刻。“火花”就是如此的道理,虽然火光很小,却也能触动一些人的内心,或许自己的内心也会因为火花而有短暂的绽放。这不就是人生的精彩之处:永恒的一瞬。
“我们仍然在故事的中途”,最后一幕让我奉上五星,他的脸望向他的那一刻好像时间给予了他真正的平静。我们都已经忘了主人公的那些难过的时刻,跟随着他好像同时看到了这个世界更多的艰难的故事,但它依旧在绽放着美好,这不就是生活的意义。

话说起来这部剧还挺奇怪的,它的内核好像从来都不是让人成长的。以至于看完我好像没有跟随人物有过真正的成长,它的大部分“情节”其实都是重复的,反复在拍一些恒定的状态,一些迷茫的、缺失方向的、肆意的、想象中的情感波动。这种感觉其实挺恼火,就好像我明明看见了你付出了很多,我却没有真正地感受到,不知道是你的偏执还是我的偏执,也是少有的情绪体验,我和人物之间好像隔了很厚的一层障,我想破除它却无能为力。

但我好像又明白这是故意为之的策略,这是通往主人公内心的路,他的折磨便是我的折磨,也许只有这样我才能更真切地感知到他的存在、他们的存在、他们几乎令人厌烦的存在却又全心全力的活着。
7.《轻轻握紧你的手》(1997)
被遗忘的日本爱情童话,说它被遗忘是因为这的确是一部佳作,远比韩剧的悲情故事要早且要更为深刻。其实它的整个故事更像是电影式的思维,在漫长的一生中截取每一个时间段的重要事件来还原在一路中收获到的情与爱。它的聚焦在于聋哑人的边缘世界,看起来十分漂亮的她其实并不完美,幸运的是她遇到了真正爱她的人,愿意与她共度余生度过艰难的人,这是上天的馈赠,这是给失聪者的一份祝福。

生活比爱情困难,爱情却比生活更坚韧。它让人看见人生的不完美,却也是由此肯定人生的完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难,但每种人生也都有自己的清澈,所有人生都值得被深情以待。用尽气力逃出一个人的生活未尝不需要决心,用尽气力去追回一个人却可能更需要勇气。

它所构建的无声世界不是残酷的,能让人看到远超乎对话所能传递的浪漫,一份传真就能告诉你我对你的爱,听不到的话可能才是我最想说的话,前路漫漫不如握紧双手面对不曾屈服过的未来。
8.《东京女子图鉴》(2016)
在大都市生活,越来越感觉这部剧所反映的生活是可以想见的。一个女人的一生是怎样的,一个都市女性的一生又该是怎样的,她在每个年龄段所做的抉择决定了在之后会有怎样的收获。我很清楚地看到主人公选择了欲望,那时候我也就看到了她之后的几十年,这是可以想见的人生样式。

人们总是不满足于最随处可见的幸福,宁愿让它消失也要去追求更高阶的爱情,城市的诱惑就在于此,我们总以为自己会拥有远比目前更好的,于是一切都被欲望充满了,出轨一次就会有之后的无数次,什么都会上瘾,当你抛弃旧有的一切其实意味着你在逐渐社会化,活着不仅仅是活着,而是为了理想地活着,也不再有那种纯粹的怦然心动。你以为自己在不断获得,在筹集人生的筹码,实际上是在不断失去,奉上仅有的赌注。

看到中间我多想她能回到最初的那个街区,最后她确实回去了,这是活过的痕迹,那里有她期许的稳稳的幸福,哪怕她已经失去了,我想看到这样的剧情,好安慰自己我可能也能有这样的机会,哪怕不能重来,看一眼爱过的人过也是幸事,人总是在错的时候遇到对的人。
9.《border》(2014)
这是一部相对比较另类的刑侦剧,它的另类之处其实在很多日剧中都可以看到,即某种超能力的存在。这种能力也一定因为与某一事故的发生而导致的,算是某种“飞来横福”。
小栗旬在剧中饰演的青年刑警有着能够看见死者的超能力,于是根据其提供的线索能够追击真相,这种超能力帮助他解决了不少案件。但他也会遇到困难。这种困难正是文本的核心,能否独立于执法体系而存在的个人人格与自我坚持,这种自身的信念如果被否定,那么身体里的困兽究竟是否应该被释放,编剧抛出了难题。

不得不说小栗旬身上的魅力是让人物立住的最关键原因,结局算是出乎意料了,七宗罪式的剧情重现,如果绝对的邪恶需要牺牲绝对的正义才能消灭,你敢于尝试吗?
10.《人间失格:假如我死的话》(1994)
这绝对是暗黑“爱情故事”,爱情在不知不觉间在一个男孩与男孩间产生,只是这种爱情是单向度的,对于小诚来说留加只是自己的朋友,但对于留加来说小城是自己最重要的一切。于是就有了致命性的爱,当这种愿望无法被满足时,留加所代表的极致的爱就会不计后果地摧毁对方。于是这就成了一个悲剧故事。

野岛伸司总是这样,让人看见人性的悲剧,直视那些阴暗与缺憾,来自岁月的叨扰与侵蚀,所以会有延续性的关于宿命中某种永恒的失去的魔咒。但有些人还是带着魔咒前行,这就是所谓的人间失格。
11.《魔女的条件》(1999)
这也算是比较早期的师生恋故事。松岛菜菜子的花容月貌与泷泽秀明的青葱懵懂是那么契合,像童话一般让人不忍伤害。但与现实背道而驰的恋情不就是会遭到外界的挑战。
师生恋其实就是被压抑的欲望的燃烧,真实的自我始终活在未被挖掘的程式化之下,我们一直受控于标准的生活节奏与恋爱流程,直到有一天远离了常规,我们才认识到原来不受控的人生才是有意思的值得过的人生,自由的国度并不存在于现实中,而在你我心里。

因为有你,我愿意放下被束缚的婚姻和你经历一场最懵懂的初恋,哪怕我们都还没准备好,但我知道我们都有了面对世俗的勇气,与你每分每秒的相处中我开始明白爱是陪伴、是坚守、是我们生活的痕迹,无关身份与永恒。
12.《最后的朋友》(2008)
因为锦户亮才看到这部日剧,没想到是一个噩梦,锦户亮在其中还是最变态的那个恶魔,感觉再也不能直视锦户亮了,可萌可狠,还都是不动声色的,我爱你,爱到变态。
这就是这部剧的中心,遇到极致的爱,女主人公的态度。自然在上帝视角看来这绝对不算爱了,只能说是偏执的自我人格,什么都要在自我掌控之中,否则便无法有安全感地生活下去。这种人格其实也是自反性的,在拥有所谓安全感的同时其实也在破坏它,让它远离,让爱情远离。

长泽雅美的演绎让这段故事更脆弱,让人心疼与受伤,更独特的是这还是一个有百合恋情的故事。甚至是最后结局的三人行的生活更让人感觉天马行空,他们爱着彼此,犹如爱情的食物链,却珍惜着彼此,知道无法真正在一起的那根弦,所以他们真正的生活在一起了,一种爱与诚的结合,为了捍卫人心中的美好而组成的理想世界。
13.《情色小说家》(2018)
这故事其实很奇妙,用一种障眼法来揭示人究竟想要怎样的情感。色情小说可以是臆想的文学,钟情于剧中那些让人变热的凝视与对视的闪躲,这种心理上的恐惧让人看到了爱的另一面,即勃起的卑微。
所谓勃起的卑微在我看来即是在爱情中的位置关系,面对一个你爱的人,你的位置就是会比对方要低。这是爱情的关系学,在同性关系中可能要更加直接而明显。所以你能感受到他们的对位关系是此消彼长的,一方在猛然的攻势下攻破了对方的内心之后便会迅速退下去,而被攻破的那方则成为了对方的囚徒。这种感觉不得不说是恋爱中的常态,这部剧把这些心理层面的部分处理的很妥帖自然。

构筑在情色幻想上的现实对位会促进内在的真实迸发,所谓青涩而高扬的激情存在于懵懂的交错中,不去看透,不去戳破,只作静态的观想,这种感觉便不会流逝。
14.《靛蓝色的心情》(2019)
作为《情色小说家》的前传,其实也毫不逊色于《情色小说家》。故事的情节是一脉相承的。向我们展示了木岛理生的色情小说世界的形成,这一切都是在又一个他的推动之下的,这其实也是一个很让人欲罢不能的爱情故事。
同性间的关系似乎总是错位的,尤其是在一方有着跟自己不一样的人生追求的关系中。我们表面上看到了那种关系的纠缠,欲望的撕裂,深渊的构建。实际上更为深入地了解到了主人公的内心,他的情色或许只是他的寄托罢了,在一段失败的关系中,靛蓝色的心情会浮现。真实的性他还没体验过,却要写就精彩的情色小说,这种悖论让他自己更清楚地看到了自我的想法。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剧,那就是:人们总是要在清楚地看见肉体之后才能真正地看见灵魂。对于同性来说更是如此,包装在社会化的精致的文明的外衣之下究竟是怎样的内心世界,对爱情的执着的有无都在瓦解着爱人们。
15.《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2015)
这也是近年来相对比较特别的日剧,它的独特程度其实很高,也是能调动人时刻参与的类型。喋喋不休的话语密度让人“耳不暇接”,像极了一个个急于证明自己的人们,但这不见得是坏事,至少他们的人生是有规律的,有条理的,清晰的。对我来说我欠缺这样的清晰感。

约会、恋爱、是什么,对于男女主人公来说,这些问题都有些超纲了,他们的人生看起来其实是不需要这些东西的,只是一个年纪到了而不得已为之的选项。编剧就把重心放在了爱情开始的原因,尤其是对于两个根本无视爱情的人来说,爱情究竟怎样开始,看完之后会感到很有趣且让人信服。
不过说真的看这类剧会很累,虽然它确实有独到之处,但这也是它让人感觉疲惫的原因,比起国产剧事无巨细的展现,日剧其实往往都比较重概念轻内容,它会省略很多细节,留下事件线,也就使得剧集含量过大,而单个场景容量很小,喘息之地就少了。但我认同它的价值观,爱情是会让人痛苦的,甚至超过了快乐,他们在不喜欢的磨合中收获了喜欢。
16.《spec》(2010)
刑侦剧真的是我的一大爱好,虽然我对超能力并不感冒,但在其中还是能接触到一些比较新奇的作案手法与案件本身。加濑亮的表演也是吸引我的原因,那种人物的木讷、带着一些憨厚的气息让人时常感觉表演的木偶化,有些忍俊不禁。

在超能力事情上比起《border》可能都有加强,即超能力与超能力的对抗。这种时候似乎有些跳脱刑侦的范畴了,所以我时常也会有让我做一个没有感情的破案机器就可以的感叹。
17.《问题餐厅》(2015)
问题餐厅看到的不止是餐厅的问题,还有来自社会的、性别的问题。而这些可比餐厅问题重要多了。几个女性因为各类问题聚集到了一起抵抗着男权世界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寻常的力量。

其实起初是因为东出昌大才想看这部剧,但看完之后有一种都不知道东出昌大为何人的感觉,有种奇妙的被治愈感。
18.《东京塔》(2007)
难得看到一部聚焦亲情的剧,这种感觉太久违了。游子们为了远方的更好的生活选择背井离乡,甚至是为了逃离过去而有些抱怨生长的家庭,但最后这些都会一一以最美好的面貌还回来。往往人们最想要逃离的或许也是最想去拥抱的,我想此刻你也在想念母亲。那种惬意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会是被都市同化之后的你最想回到的时光。

19.《未成年》(1995)
青春是什么?或许就是奔涌着的躁动的情欲与灵魂深处的不安。所以青春中一定会有爱情故事,却也会有比童年更多的恐惧,这就是内在的对于成长着的世界的匮乏与缺失。生命就是一个获得的过程,一步步填充这些人生的匮乏,来抚平这些内在的不安,来释放这些涌动着的欲望。或许这样的人生路程会更加程式化一些,但不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吗?听见远方的心跳,拥抱未成年的美好。

20.《1公升的泪》(2005)
一样是因为锦户亮看到这部日剧,也被这个故事给触动到了,悲伤就如同泪水不断袭来。一公升的泪是多少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每个人的世界可能都是有自己的苦痛的,只是有的人的程度更深。在美好刚刚来到的时候,噩耗也紧随而至了。爱情还没有开始,生命却已经要结束。看到锦户亮无奈的脸,我的心也跟着被融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