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纳】艺术哲学【第二编 】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
“作品与环境必然完全相符;不论什么时代,艺术品都是按照这条规律产生的。”
【第二编 】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
【第一章】意大利绘画的特征
安东尼奥·波拉约洛和所有人文主义画家一样,不同于中世纪经院艺术,不是宣扬神秘的教义,而是赞颂人间的美资和情感。他偏爱表现人体丰富的动态,尤其是肢体激烈的动感。在他的时代,波拉约洛是最早熟知解剖知识、精确描绘人体的画家。
意大利画派对风景是瞧不上的,或者是不重视的;静物的生命要等以后法兰德斯的画家来表达。意大利画家采用的题材是人;田野、树木、工场,对他只是附属品;据瓦萨里的记载,...米开朗琪罗说过,那些东西应当让才具较差的人作为消遣与补偿,因为艺术真正的对象是人体。
曼特尼亚潜心研究透视学,他的《哀悼基督》正是这一成就的绘画典范。画中,曼特尼亚从基督的脚向头部透视,有一定的透视问题,左边哀泣的两个人头也存在比较明显的透视关系缺陷,整个画面也不太符合透视缩减的精准比例,却难掩画家真诚的探索精神。
晚期的意大利画家固然也画风景,但那是最后一批的威尼斯派,尤其是卡拉齐三兄弟,在古典绘画趋于衰落的时候。
意大利画家排斥这些琐碎的东西,认为鄙俗。他们的艺术越成熟,越避免描头画角式的正确与形似。...一切前期的画家都在壁画上放进同时代的人的形象。从粗具规模的艺术到发展定局的艺术所迈进的一大步,便是发明完美的形体,只有在理想中找到而非肉眼所见的形体。——在这个界限内,意大利古典绘画还有一个限制。在它作为中心的理想人物身上,固然能分辨出精神与肉体,但一望而知精神并不居于主要地位。这个古典画派既没有神秘气息,也没有激动的情绪,也不以心灵为主体。...文艺复兴前期那一派优美而尚未成熟的艺术,最关心虚无缥缈与崇高的世界、出神入定的无邪的灵魂、神学的或教会的定律。古典绘画可不表现这些,它已经走出基督教与僧侣的时期,进入世俗的与异教的时期。——古典绘画绝不强调暴烈或痛苦的景象,以免引起怜悯和恐怖...
帕尔米贾尼诺早期的画风主要受柯雷乔影响,表现纤细优美。但到罗马后,他被拉斐尔打动,线条变得柔和,也更富有诗意。但与拉斐尔不同,帕尔米贾尼诺更希望创作出比前代大师更有趣、更非凡的作品,他因此尝试着画了一些变形的画作,如《长颈圣母》《镜里的自画像》等。
悲怆沉痛的艺术专门刺激兴奋而病态的感觉,当然为讲究平衡的古典艺术所不容。它决不为了关切精神生活而牺牲肉体生活,并不把人当作受着器官之累的高等生物。...往往连达芬奇在内,形式便是目的,不是手段;形式并不附属于面貌、表情、手势、环境、行动;他们的作品以形象为主,不重诗意,不重文学气息。
乔凡尼·贝利尼是第一位用画布作画的威尼斯画家。他使用淡彩画法,将朴素的宗教感情和温暖的人性深度融合。《忘形状态的圣弗朗西斯》作为一幅祭坛画,乔凡尼·贝利尼以情景交融的宗教典故描绘圣弗朗西斯,从而开创了文艺复兴时代祭坛画趋时入世的新格局。《裸女照镜》中女子抬手照镜的姿态和随意搭在身体上的长巾,使人体既袒露又含蓄。画家运用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包含生命力的柔软肌体,画中的人体曲线与背景坚硬的直线分割并形成强烈的对比,不仅凸显了人体的质感与柔美,而且造成刚柔相济的视觉效果。
...各部分比例的均匀与发展的平衡,经过挑选而描绘下来的姿势的美妙,衣褶与周围的人体布置的恰当,形成一个和谐的总体;整个作品给人的肉体世界的印象,和古代的奥林波斯一样,是一个神明的或英雄的肉体世界。——这是意大利古典艺术家特有的发明。
马丁尼对艺术,特别对哥特艺术风格的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贡献。他的作品往往有着优美的线条、装饰性强烈的细节和珠宝般明丽的色彩。
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画家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种族,一批庄严健美、生活高尚的人体,令人想到更豪迈、更强壮、更安静、更活跃,总之是更完全的人类。
【第二章】基本形势
产生作品的环境
产生作品的种族。他们所以在绘画方面采取这种途径,完全是由于民族的和永久的本能。
意大利人的想象力是古典的,就是说拉丁式的,属于古希腊人和罗马人的一类。...他们的建筑物充满刚强、快乐、开朗、典雅自然的气息,正好和北山(阿尔卑斯以北)的大教堂像七宝楼台一样又繁琐有宏伟的结构,沉痛而庄严的境界,阴暗和变幻不定的光线,成为对比。——同样,就在我们这个时代,他们那种 像歌唱一般的音乐,节奏清楚,即便是表现壮烈的情绪也优美悦耳,正好和德国的器乐成为对比:前者的长处在于对称、圆润、抑扬顿挫、流畅、华丽、明净,界限分明,赋有戏剧天才;后者却那么博大、自由,有时又飘飘渺渺,最能表达幽微的梦境和深切的感情,抒写严肃的心灵在烦闷与孤独的摸索中间,窥测到宇宙的无穷与“他世界”时的说不出的意境。...特色是喜欢和擅长“布局”,因此也喜欢正规,喜欢和谐与端整的形式;伸缩性与深度不及日耳曼人;对内容不像对外表那么重视,爱好外部的装饰甚于内在的生命;偶像崇拜的意味多,宗教情绪少;重画意,轻哲理;更狭窄,但更美丽。
巴托洛梅奥从拉斐尔那里学习了透视的运用法则,以及描绘布料纹理的油画技巧。当时意大利绘画正处于湿壁画和蛋彩画向油画转变的过渡中,油画技巧仍处于探索阶段。研究者发现,巴托洛梅奥所有杰出的油画作品都是在与拉斐尔交往后创作的。
法国民族,更北方式,更实际,更重社交,拿手杰作是处理纯粹的思想,就是推理的方法和谈话的艺术;另外一个是意大利民族,更南方式,更富于艺术家气息,更善于掌握形象,拿手杰作式处理那些诉之于感觉的形式,就是音乐与绘画。
艺术是影子,才能是本体,艺术始终跟着才能的诞生、成长、衰落、方向。才能带着艺术出场、前进,使艺术跟着它的变化而变化;艺术的各个部分和整个进程都以才能转移。它是艺术的必要条件,艺术有了它就能诞生。因此我们要详细研究这个才能,以便了解艺术、说明艺术。
乔尔乔内的绘画,造型优美,色彩绚丽,明暗关系柔和,人物和风景自然交融,并因此开创了风景人物绘画的新格局,而之前,许多佛罗伦萨画家则仅仅把风景作为人物的陪衬。
卡拉瓦乔以精严的笔法描绘了摆放在酒神面前的一篮水果,耐心细致地刻画出每一个细节:虫斑、溃烂地果皮等等。卡拉瓦乔用一种优质地软毛笔和流质地油画颜料描绘这组静物,以表现果皮光洁的质感及葡萄上的高光。
【第三章】次要形势
人本来野性十足,现在会静观默想了。他本来只管消耗与破坏,现在会修饰与欣赏了。他本来只是活着,现在知道点缀生活了。这便是意大利在15世纪所发生的变化。
语言变得明白了,同时也变得高雅了。钻研学问的事业从修道院转移到贵族的府上,不再是空洞的争辩而成为怡悦性情的工具。...厅上摆着名贵的半身雕像,面前放着新发现的古哲的手稿,用的是精致高雅的语言,彼此不拘礼数,不分尊卑,存着互相切磋的好奇心,扩大学问的范围,充实学问的内容,把中世纪经院派的狭窄的论争变作慎思明辨之士交流心得的盛会。
《帕纳塞斯山(壁画)》帕纳塞斯山为古代太阳神和文艺女神聚集的灵地。拉斐尔绘制的画面,以阿波罗神为视觉中心,旁边环绕的分别是文学、艺术、科学等九位文艺女神和今古诗人。此画赞美了人类的道德、智慧和高贵的情感,歌颂诗歌和音乐的理想与联系。画面气氛愉悦而生动,犹如意大利式轻松而经典的交际场景。
...那时意大利人的气质更富于诗意,正如他们的语言更近于音乐。意大利文由于音节丰富、语尾响亮,即使说的是极普通的东西也显得美妙、和谐,何况优美的内容,用意大利文说来当然更高雅更妩媚了。卡斯蒂里奥纳书中有一段描写人生的凄凉的晚景:文字的风格好比意大利的天色,连废墟残迹都照着黄橙橙的阳光,使阴沉的景象变作一幅庄严的图画。
才能只是为上流社会服务的;绝对不应该以学究的态度去培养,而要以令人喜悦为目的;施展才能不应当是为了博人赞赏,而应当为了娱乐他人。因为这个缘故,一切优美的艺术都要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