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餐之荤菜
终于写到荤菜了。
荤菜是比较好做的。首先肉这个东西本来就比较好吃。其次,随便打开一个做菜APP,或去书店烹饪书籍区域逛一逛,数量最多的食谱,除了烘焙甜品类,就是荤菜了。进入一家饭店,打开大众点评,排在最前面的也是荤菜。只要有心学,资源多的是。
在食材的选择上,你可能会觉得荤菜吃来吃去也就那几种啊。今年猪肉涨价的事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猪肉在中国是刚需。猪肉涨价告诉我们另一个道理:你可以吃点猪肉以外其他的肉啊!反正猪肉价格已经比大闸蟹都贵了。
好吧,还是先聊聊刚需吧。一提猪肉,我脑中第一个出现的就是:五花肉。苏东坡说: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别忘了下一句是“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大名鼎鼎的东坡肉,正是用猪五花烹制的。
除了五花肉,猪肉还有哪些呢?糖醋的排骨,炖汤的筒骨。再想想?炒菜的里脊,做馅儿的腿肉,还有猪蹄,还有连着猪蹄的蹄膀。还有吗?除了口条、尾巴,还有些内脏:猪肝、猪腰、猪肚、猪大肠。
这样算一算,说起来都是猪肉,却能用十几个部位做出完全不同的菜肴。这么顶事儿,难怪是刚需了。不过想做一桌全猪宴,还是得有点儿功夫的。


排在猪肉之后的应该就是鸡肉了。一般人家里鸡有两种吃法:炖汤和红烧,吃久了依然会腻。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像研究猪肉一样细分:鸡身上有鸡胸肉、鸡翅(翅根翅中翅尖)、鸡腿(三角腿琵琶腿)、鸡爪、鸡血、鸡杂(心肝胗肠)、鸡架。细分分竟然也有十几种呢!学完全猪宴再去学全鸡宴。



荤菜的分类就是以猪为代表的畜类,和以鸡为代表的禽类,还有水产类。水产有鱼(河鱼海鱼)、虾、贝类以及其他水产(蟹、蛙、鱿鱼章鱼、海蜇海参……)。



忽然想起个笑话:绑匪绑了孩子,给家里打电话要赎金之前,怎么知道要多少合适呢?办法就是给孩子烧条鱼,看他第一筷子指哪儿。指肚子的,穷人家的孩子。有钱人家的孩子指哪儿呢?答案是——脸。擦!我听了这个笑话才知道鱼还有脸!回家看看我妈最常烧的鲫鱼,谁能告诉我它的脸在哪儿?!在哪儿?!
写了这么多,想说的只有一句:做菜要打开思路。别只买鲫鱼,你也可以买有脸的鲈鱼啊!别只买鱼,你还可以买点虾、买点贝。猪肉都涨价了,还是多吃点牛肉吧,比猪肉更有营养。就算顿顿猪肉,也至少可以七天不重样,只要你别只买五花肉就行(只买五花肉也可以有不同的做法呀好了好了扯远了)。
思路问题解决了,我们来谈谈基本功。做荤菜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点是什么?我觉得是:肉一定要嫩。不管牙口好不好,都没人想吃又干又柴的肉。那怎么才能让肉更嫩一些呢?
如果是炒菜,炒肉丝炒肉片,记住肉要“先滑后炒”。滑是什么?就是用较多的油(像炸那么多)烧温,不要太热,肉下去以后小火扒拉扒拉,看肉慢慢变白就可以盛出来了。炒其他配菜到七分熟再把肉倒下去大火翻两下就好了。这样炒出来的肉像放了嫩肉粉一样。

炖呢?就是苏东坡说的那样,少着水,焰不起,火候足时它自美。如果要焯水,焯水的时候冷水下锅。放了调料以后,大火烧开转小火,细火慢炖,肉就嫩了。

清蒸一般要根据食材的重量计算时间,关火后可以虚蒸(关火不开锅盖)并适当减少点火蒸的时间。

油煎要注意的是食材晾干或擦干水份,或者拍上干淀粉。锅烧热再放油放菜。

油炸除了裹粉,还可以炸两次。第一次中火炸到食物颜色欠把火的样子盛出来,第二次大火炸到金黄色,这样的炸物外酥里嫩。

烤箱菜可以尽量减少食材表面液体以缩短烤制时间,让肉更嫩。

最后说说调味。这大概是荤菜出彩的关键,但是每种菜、各地做法不一,要多看多尝多做多想才能博采众长。调料除了最常见的油盐酱醋外,少糖可以提鲜,酒(料酒米酒红酒白酒啤酒)可以去腥增加风味,还有各种香料(八角桂皮香叶花椒胡椒等等)和酱料(黄豆酱甜面酱豆瓣酱番茄酱甜辣酱沙拉酱等等)。做菜的时候,把这些调味品慢慢配齐,时不时都要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