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现在,将来
有时候在现在停下忙碌的工作,就会想起一些深刻的问题,过去那个同时的我,是否也作此这样的想法。
还记得在初中之前的生活,喜欢读书,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那时的信息量远不如现在信息爆炸般惊人的海量,最大的闲暇活动就是打开大百科全书,以为那几十本就是世界上全部的知识。PS,那时的电视剧普遍不那么地精彩,更加有种戏剧的感觉。
02年以后,世界开始剧变,有人迅速变富,但大多数人还在原地踏步。这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出来,人们穿得时髦了,开始流行港台明星了,开始崇拜富人与成功者。学校里都流行穿国际大牌,攀比富贵,争当古惑仔一般的老大。
也就那短短的几年间,信息量暴增,电脑的性能也突飞猛进,之前只能玩魂斗罗般游戏的电脑,马上就能玩复杂的网络游戏了,那时候魔兽世界的推出宛如在人们心中扔了一颗原子弹。那时一切新奇的事物都在出现。
我的初中是一个流氓文化横行的地方,每周不战斗个两场就会感到不过瘾,然后我来到了某学霸高中,就开始变得上进。每天参加各种学生活动,上课认真听课做笔记。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时就喜欢上了读书,然后就变得有点聪明了。我始终能看着书本,发现新的发现与观点。
我感觉我是被这样按部就班的学制给耽误的,十岁的时候我就能理解大多数地理问题了,对于物理化学与高等数学也十分感兴趣,其实很好就能开始学习了。但那时的我始终缺乏自主学习的想法,对于那些装模作样的老师十分地崇拜与信任,耽误了自己的学习,压制了自己的上限。
高中的时候我曾经十分地上进与优秀,然后发现自己始终不能做到“合群”,感到被孤立。“合群”是一个从小到大始终困扰我的问题,可能也是自己有意的或者无意的,始终感到与别人的交流存在着某种困难,或者患有某种交流困难症,发现自己始终难以进入别人的话题。现在可能才知道当初的症结所在。
然后发现自己喜欢的女生似乎对自己不感冒,然后感到心里发生了伤害,然后就感到抑郁了,感到始终无法做一个合群的人,于是对自己的思维产生了怀疑。究竟智力是福还是祸?孤独的我难以回答这个问题,索性就不想,不去理会繁杂的思绪。那是12年前,那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雪灾,上海下起了鹅毛大雪,我一个人走在雪地里,走了很久很久。
我发现我最大的问题是思维,我想改变我的思维,然后那就是一个痛苦的旅程。
当十年后发现思维不是最大的问题,知道自己过去做的都是无用功的时候,才觉得为时已晚,可是那时不懂。
想让自己更合群而不能,想让自己更幽默而不能,想让自己更受欢迎而不能,是最大的尴尬与无解的难题。于是,我部分放弃了自己,我选择了混日子打酱油,然后我就还能进一所985高校,也是够佩服自己的。
那时我的心里有一种悲观的情绪,感到我这样的性格最终只会造成自己的碌碌无为。后来才发现那样是我想多了,是一种年轻时候的不自信。内向是一个循环,不和同学交流,导致别人也不和你交流,导致对人心的理解力变差。同时,在学校的时候,对于上课内容有着深度的思考,往往会陷入个人思索的误区,不像现在那么能够灵活思考。
从进入大学到现在,我总结下来有三大成长:1、更加想得开;2、更能看懂人;3、变坏。
更加想得开就是不再追求成功与卓越,开始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让自己舒适,让自己爽,不再纠结于排名与金钱的多寡,不在意成绩与朋友关系。于是自己开始变得快乐。
变得更能看懂人,那当然是经历了无数挫折,阅人无数之后才发现的,主要还是拜自己在毕业以后能够进入业务部门而不是后台部门做PPT工作所赐。上学的时候接触到的人既少又窄,对人性的理解偏少,直到工作以后大量接触老狐狸、老油条、老骗子、老混子,才发现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才发现了人性的多个维度,才发现之前影视剧、小说、新闻里面所刻画的人物是多么地虚假与浅显。
变坏,这个从进入大学就开始了,踏入社会开始加速,现在还在修炼过程中。其实我小学最喜欢的课程是思想品德课,每每就喜欢看书上那些伟人与善人的故事,然后内心感到了一种震撼。高中的时候我为了我喜欢的女生说了一句谎话,然后被老师指责,我内心惶恐不安甚至自责了一个下午到晚上,不断地向上帝忏悔。我那时都没有料到现在的我能够做到说谎成性,不眨眼睛。改编《太阳帝国》里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不是为好人所设计的,那样的人更加能适应这样的社会,他们是这个社会的赢家”。
至于知识上能否有所成就,对于所有不搞研究的人来说,任何所学的知识只是一块敲门砖。不过社会上的知识更加繁琐复杂,或者说是一种与书本上知识完全不同的体系,这样不能说进了社会就不需要学习了,相反社会上学习的东西更加多,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教育体系是如此如此多么多么地垃圾至极。
每当看到新闻报道里说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所抓狂的时候,我就感到可悲,感到愤怒。想当年我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学习的基本都是皮毛,都是假大空,都是用不到的内容,所有大学前的学习基本都是敲门砖。什么叫奥数?奥数打个比方就是要求你烧菜不放盐也要咸,就好像开车一定要用一档开出60的速度一样,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东西,最终导致的就是思维的扭曲。
小学初中高中,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应付考试,不考的不学,慢慢变成了考试机器。大学学习也被当成敲门砖,为了找更好的工作,然后到了博士又要和国际接轨,结果可想而知。每个人出了大学刚踏入社会都会严重地不适应,这个社会对于一部分来说会很爽,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他们就永远不会跳出这个圈套。我们的教育,就是先把人变傻,然后工作以后,再把人变坏。
说到自己,感觉与十年前相比,还是无多大变化,只是可能更喜欢十年前愣头青的自己吧。要是能再来一遍,我还会选择十年前,因为那是真正自由的四年。人的一生,不管贫穷还是挫折还是坎坷,最好的总归是20-30岁这黄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