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一辆车,住进新州内陆小镇,向着首都堪培拉,出击!
hiahiahia...
既在悉尼住了近4个月之后,我即将离开这里前往塔斯马尼亚州的霍巴特,但是,临走之前,我还想趁有一段空闲时间自驾前往位于澳大利亚首都领地的堪培拉。我在悉尼的时候得到过一次机会跟着房产中介去堪培拉逛了一圈,但主要是陪别人参观房产,并没有认真体验这座城市。所以这个卡,一定要好好补一下。(注:土澳十分重视交通规则与效率,并且是靠左行驶,不建议无本地驾驶经验的中国观光游客租车,在悉尼4个月的时间中我3个半月在开车,天天开那种,共跑过1万4千公里,去过悉尼大都会区的所有30个行政市/郡,所以十分有把握)
Fun Facts
堪培拉(Canberra)位于澳大利亚首都领地(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是首都领地最大的城市,全国第八大城市,也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内陆城市。堪培拉在澳大利亚所有的城市当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存在,是完全靠人为规划的,独立于所有州的城市,类似于美国的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 D.C)和巴西的巴西利亚(Brasilia),是完全的全国行政和政治中心。位于悉尼西南248公里,墨尔本东北654公里,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亚联邦化以后,根据澳大利亚宪法第125条(Section 125)之规定,新南威尔士州内的一片土地于1911年正式转让给联邦政府,成为一块飞地,而这座城市于2年后的1913年正式得名堪培拉(Canberra)。该名字起源于当地的土著语言Ngunnawal对该地的称呼"Kambera",意为"会面地"(meeting place)。
紧接着在一场征求堪培拉城市设计的国际大赛中,美国的建筑师夫妻华特·博利·格里芬(Walter Burley Griffin)和马瑞恩·马和尼·格里芬(Marion Mahony Griffin)的设计蓝图被采纳,并于1913年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建城计划。格里芬夫妇的设计受当时花园城市运动的影响,使现在的堪培拉融入了大量的自然植被,以及圆形、六边形和八边形等几何形状。
截至2018年,在首都领地共423,811的人口中,堪培拉占据了其中99.3%的人口,为420,960人,基本可以说堪培拉代表了首都领地。在所有的居民中,出生地前三名分别为澳大利亚,共26.9万人,第二名为英格兰,共1.2万人,第三名为中国大陆,约1.1万人。这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堪培拉居民的年龄中位数为35岁,只有12.7%的人口超过65岁。由于该城市的居民主要为议会、政府机构工作人员,截至2017年,年龄在25-64岁的居民中,43%拥有学士及以上学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1%。堪培拉的人口素质与全国相比,总结来说就是失业率更低,平均收入更高,高等教育水平更高,但是却更年轻。
值得一提的是,堪培拉并没有像其他土澳城市一样拥有地方政府。澳大利亚首都领地议会(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 Legislative Assembly)同时扮演着市政府和领地议会的角色,另外领地并没有自己的治安力量,而是由澳大利亚联邦警察来负责安保,这在土澳都是非常特殊的。另外有趣的一点是,首都领地是全国唯一一个土地不是私有的地方,全部土地归联邦政府所有。
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以为土澳的首都是悉尼或墨尔本,堪培拉也从来不是土澳人,更不是外国人的旅行热门目的地,堪称世界上最没有存在感的首都之一。
租车 Car Hire
通过对几家租车公司的比价之后,我选择了位于悉尼Clyde的Hertz分店。由于对用车并没有特别需求,所以官网预订了一款Suzuki Swift,这是租价最便宜的车了。

预约10点来取车,这里生意不错,办公室里有好几个人在柜台前等着取/还车。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任何一个租车品牌都不会把自己所有车的型号贴在官网上,而只是贴出一个该类车型的代表,所以我们并不是一定会取到我们所预订的型号,这是合理合规的,不要以为租车店在敲你竹杠。如果你所预订的车型级别在取车店当天没有空车了,那么他们只会给你一个更高级别的车而不会是一个更低级别的,并且不需要补差价。整个土澳手动挡车非常少,家用车也都是自动挡,所以租车店的车也基本都是自动挡。西方的租车文化和法律是非常发达完善的,也不会出现租车店给你一个故障车,然后赖上你的做法,你只管按工作人员的要求,放心取车就行了。
取/还车的流程都非常简单,首先告诉工作人员你是来取车的,在柜台报姓名,他们直接就可以查到。然后提交土澳政府承认的驾驶证和银行卡/信用卡即可。澳大利亚的收费高速非常少,但是悉尼有四条高速(M2,M7以及一部分M5与一部分M4,由不同公司负责收费和管理)和海港大桥(Harbour Bridge)南向单向行驶收费。所以第一个问题,他们会问你你有没有自己的悉尼tag(类似中国的ETC设备,充值使用,直接扣的是你的款,否则的话后期相应的管理公司会邮寄账单到车辆的注册地址)。如果你需要走悉尼的收费高速却没有当地的Tag,他们会提供,当然这个费用是你自付。如果你没有tag也确定自己不会去上收费高速,直接告诉他们我不上收费公路(toll road)即可,他们会无条件选择信任你而不多扣除任何费用。第二个问题,问你需不需要针对你的人身事故保险,你觉得你需要就买好了不需要就不买,简单一个Yes/No,他们并不会一直推销,这对他们就只是个例行问题而已。
租车总费用包括除租车费外的车辆路权费(Vehicle Rego Recovery),行政费(Administrative Recovery),土澳的消费税(GST, Goods and Services Tax, 10%),按租车时常来确定,加起来没多少,但是如果你年龄大于21周岁小于25周岁,还会被收一个高昂的附加费(Under 25 Driver Surcharge)。小于21周岁租车会非常麻烦,因为绝大多数公司并不允许21周岁以下的人租车,仅有非常个别的,比如Jucy,才可能租得到。另外还有一个租车押金,也不是很多,大概是你总费用的一倍而已,视情况而定,还车的时候当场退回到你的银行卡/信用卡内。租车公司都会提供幼儿安全座椅之类的各种设备,你按需选择即可,费用叠加。
当天我乘坐火车从Parramatta来到Clyde后,在店周围先逛了一圈,发现停车场里并没有Suzuki Swift类型的车款,最小的是Kia Cerato Hatchback,于是我暗暗庆幸,我可能要捡便宜了,这是比Suzuki Swift高一级别的车,应该取的就是这辆Cerato。然后果不其然,工作人员拿上车钥匙到外面,不断按着车钥匙开锁按钮,此时停车场中作出反应的就是这辆车!

Hertz公司对车辆的保养做的非常棒,内外刷的都非常干净,犹如新车一般。工作人员,我记忆犹新她是一个很漂亮的土澳白人少女,蓝眼睛棕头发,工作服里面穿着一件蓝色的衬衫,启动车子确认车辆正常后,拿出单子主动告诉我车辆哪里有小的剐蹭,单子上有图明确标识了,让我确认一下有无单子上没有标出来的污点。结果不仅不存在其他污点,我甚至连图上标明的剐蹭都没看出来,跟这个少女指明了两处,她也没看出来,她说好吧可能是有一点但是不严重,否则不会标出来的。可见Hertz工作的细致程度是比较高的。
签字确认无误后,客套地道了别,我就坐上了这辆车。从在柜台开始跟工作人员说话起,到我坐进车开走为止,全程只用了十几分钟,没有任何多余的废话。

只要有车机系统,Carplay在土澳是标配,十分好用。我没见过世面,上这辆车感觉我一下从开拖拉机开上了凯迪拉克,因为我在悉尼开的车是下面这样的:


这车是日本牌子泰国造,土澳和新西兰卖,可以说也是非常有土澳特色的车了。这车我开了约14,000公里,最后都人车合一了。
出发
这是我在土澳一年的时间中,唯一一次不是我一个人的旅行。我接上了刚刚来到悉尼旅行的大学同学,这家伙下榻位于CBD的富豪区The Rocks的香格里拉——旁边的某家,上楼顶海港大桥和悉尼歌剧院跃然眼前,本来是要来租车店和我一起取车,结果导错了地址,仅刚刚走出CBD,离租车的地方这里有20多公里。开车去把他接到我的住处Merrylands West, 我收拾了些旅行用物品,此时已近中午。我住的地方旁边就有一家麦当劳,takeaway一顿午饭,坐在车里我们两个加在一起,像400斤的傻子高兴的吃着。因为,吃完我们就要出发了,一次正经的Road Trip.

我们先出发去距悉尼80Km的卧龙岗市(Wollongong)的Sea Cliff Bridge,悉尼南部有一片皇家森林公园(Royal National Park)我还没有去过,里面是风景非常漂亮的环山公路,从Princes Highway进入皇家森林公园后,沿着一条路可以直达Sea Cliff Bridge, 还能一瞥沿路美景。开上我走了无数次的Highway A28,在Liverpool左转上A34,然后右转A6,左转Bangor Bypass,再一个右转上A1 Princes Highway,我对悉尼的道路太熟悉了。
海崖大桥 Sea Cliff Bridge
Sea Cliff Bridge是位于新南威尔士州北伊拉瓦拉地区(North Illawarra Region)的一座悬臂桥(Cantilever Bridge),耗资5200万澳元建造,于2005年12月11日正式通车,是世界上现存的7座与海岸平行的离岸大桥之一。该大桥是为了替换于2003年8月永久关闭的Lawrence Hargrave Drive的一部分,因为这部分经常发生塌方事故,于是干脆直接建了一座离岸的大桥,不受自然塌方的影响。 该大桥由于风景壮美秀丽,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大桥上有步行道,旁边也有供游客停车的辅路,适合自驾。







很有意思的是,大桥的名字是通过一场向当地小学开放的命名比赛选拔出来的,命名者是一名来自圣布里奇德(St. Brigid's)小学的11岁小学生麦肯齐·拉塞尔(Makenzie Russell)。这个孩子获得了非常大的荣耀,和时任新南威尔士州州长莫里斯·耶玛(Morris Iemma)一起参加了大桥通车剪彩仪式,并且将名字永远留在了大桥的名碑上。

在前往卧龙岗市区转了一圈,到超市买了点吃的东西后,我们继续出发,从Wollongong上M31高速,前往200多公里以外的Queanbeyan.
小镇Queanbeyan
Queanbeyan是离堪培拉最近的大城镇,位于新南威尔士州和首都领地的边界处,但仍位于前者境内。Queanbeyan这个名字是英语化了的土著语单词Quinbean,意为“清澈的水(Clear Waters)”。有趣的是,这次堪培拉之行,我们选择在新州的Queanbeyan居住,离堪培拉市中心约9英里(15公里),也就15-20分钟的车程。虽然它处于新州以内,但由于其地理位置,自然生活中心是围绕堪培拉来的。我是非常喜欢住在这种静谧的西方小镇。好吧还有一个原因是这里有一家价格合适的Motel.
小镇的夜晚似乎降临的更早,Motel晚上九点就会停止办理Check-in, 我和同学由于绕路悉尼的皇家森林公园,在Sea Cliff Bridge和卧龙岗市区都花了一些时间,比我们自己预计的晚到了一些。虽然是晚上8点半就到了,但前台也关门了。当我们正准备打电话的时候,motel外面的其他客人告诉我说你敲门就行了,没人的时候这人在自己的房间里,敲门就出来了。原来如此。
Check-in也很有小镇风范,什么证件电话都没要,直接报上我的名字就行了。他也没有用电脑查询,而是把当天会来Check-in的客人名字打印到了纸上,看有我的名字就把钥匙给我了。善良的社会。虽然时至冬天,但沿海的悉尼和内陆的Queanbeyan气温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在悉尼中午还穿短袖的我,到了这里和同学都穿上了外套。




这个汽车旅店非常棒,卫生条件不错,空间也很大,这钱花的很值。这个酒店旅馆并不是位于商业区,而是在居住区一条道路的最尽头。停车场中停满了旅行的人们的车,生意也是非常好。

Motel的旁边,就是Molonglo River的支流,贯穿Queanbeyan的Queanbeyan River. 步行5分钟过桥即能进入小镇的商业中心,非常方便。

各位途径堪培拉的货车司机、旅行者们,早上起来的都很早。一般我们从堪培拉回来的比较晚,早上8点多起床再吃早饭,一般都是10点左右出门,每次出门,晚上还是爆满的停车场,早上一下变成下面这样了,只有我们的车在寒风中哭着抱怨:为什么别的车都走了,就剩我自己在这里!

有一天晚上回来的比较早,我们打算出去散下步,结果让我们非常惊讶的是,晚上的Queanbeyan,简直是另一个世界!人类全部回到了自己的洞穴里,各种土澳野生动物晚上全跑了出来,有打架的,有吃草的,有上树的,一片自然生态的景象。


看到野生袋鼠我们都很高兴,尤其是袋鼠群里面还有在妈妈口袋里伸出脑袋观望的袋鼠宝宝。这些野生袋鼠由于是在人类活动区内生活,对人类并不害怕,也不攻击人类,非常温顺。袋鼠也是有分类的,这是一群分布在澳大利亚东海岸的灰袋鼠。(Eastern Grey Kangaroo)

不仅有袋鼠,还有十分喜感的负鼠(Possum)。


他们不仅不怕人类,我靠近他们拍照的时候,有一只甚至还探头过来闻我的手机。

如果你在土澳野外遇到了这些野生动物,千万不要为了拍照做出过分的事情,不要去碰他们,野生动物一般是不太喜欢被人类碰的。
艾斯丽山观景点 Mount Ainslie Lookout
艾斯丽山观景点(Mount Ainslie Lookout)是一个位于堪培拉市中心东北部的著名旅游景点,因为在这里你几乎可以得到270度的无遮挡视野,将大部分堪培拉置于视野之内,并且其位于堪培拉的中轴线上,与联邦议会、老议会和土澳国家战争纪念馆连成一线。在知名旅行网站Tripadvisor上,艾斯丽山观景点是仅次于联邦议会,排名第二的热门景点。我认为要说自然风光,这里绝对要排第一。观景点海拔843米,但由于堪培拉是内陆城市,本身地面就有一定海拔,以堪培拉地面为基准的话,Mount Ainslie的高度则为163米。可以步行、骑行或驾车上山,只有一条上山的路。

这个高点以东则是堪培拉机场,肉眼可以欣赏飞机的起降。观景点上还有一个类似信号塔的东西,这个为信标台,属于堪培拉空中导航系统的一部分,用于发射电磁信号引导飞机至旁边的堪培拉机场。

信标台这里是最高点了。

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 Australian War Memorial
顾名思义,1941年揭幕,这个纪念馆主要为在世界大战中的澳大利亚人而建立,后期变成为纪念所有澳大利亚参与过的战争和冲突,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有意义的该类纪念馆之一。每年4月25日,在纪念澳新军团的国家假日Anzac Day这天,从凌晨的Dawn Service起,这里都会举办全国最大的纪念活动。

进入大门后的长廊两边,是一片纪念区域,分别写着澳大利亚人在所有战斗过的国家的名字,每个国家对应的墙上都写着牺牲人员的姓名。

该纪念馆为全国最具有战争纪念意义的地方,因此地位非常重要。不仅在1954年女王和菲利普亲王到过这里,后来的威廉王子夫妇(Duke and Duchess of Cambridge)、哈里王子(Prince Harry)等重要王室成员都来过这里悼念。

纪念馆的里边,则与博物馆无异。

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 National Museum of Australia
该博物馆是1980年的一项法案的结果,就是博物馆,藏品丰富,但没啥好说的。


但是其旁边的格里芬湖(Lake Burley Griffin)倒是挺好看的。

澳大利亚皇家铸币厂 Royal Australian Mint
土澳现在存有两个铸币厂,一个是位于珀斯,建于1899年的珀斯铸币厂(Perth Mint),现在主要生产金条和一些纪念性钱币;第二个则是位于堪培拉,1965建立的皇家铸币厂,也是澳大利亚唯一一个生产所有流通硬币的地方。在堪培拉的皇家铸币厂诞生以前,土澳靠悉尼、墨尔本和珀斯三家铸币厂生产硬币,后来关掉了悉尼铸币厂,墨尔本为帮助刚诞生不久的皇家铸币厂度过产量不足时期而至1967年关闭。但其实直到80年代,土澳皇家铸币厂才做到了完全独立生产所有硬币。在这之前,澳大利亚的硬币靠珀斯、堪培拉以及位于伦敦、威尔士Llantrisant的四个铸币厂共同生产,甚至有一段时期还借助了加拿大皇家铸币厂的帮忙。这是因为1966年起,澳大利亚将所沿用的12进制英镑体系转变成了10进制的现有货币体系,也就是说直到1966年澳大利亚才有了代表自己的货币,货币改革导致新硬币的储备需求大增。
铸币厂供游客参观的地方不是很大,但是内容很丰富,并且一天有多次固定时间为游客进行导览讲解。


铸币厂的自动化程度已经到了非常高的地步,整个厂房只有约两三个人来回走走,其中还包括一个开叉车的。其余所有工作全由机器人完成。


联邦议会 Federal Parliament
澳大利亚联邦议会,正式名称Federal Parliament, 也叫Parliament of Australia或Commonwealth Parliament。威斯敏斯特议会制度,前面文章提过很多次了这里不再赘述,和英国一样。同样的,土澳的联邦议会也由三部分组成,王室(The Crown)、下议院和上议院。不同的是,上下议院在土澳议会的名称却谜之沿用了美国议会的名字,下议院为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上议院为Senate,但其并不是美国制度。

议会领导班子为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代表女王在土澳行使职能的土澳总督David Hurley,以及上下议院的议长。David这家伙之前是住在悉尼歌剧院后面的新南威尔士州州督,5月份卸任州督,7月1日上任总督。但需要指明的是,州督到总督并不是一个升职的概念,而是平等的转移,因为两个职位平等代表女王行使职能,不是上下级的关系。
目前联邦议会下议院一共有151个席位,这是19年5月大选的时候的结果,也是自2001年的150议席以来,下院议席数的首次增长,原因是维多利亚州的一个选区人口数量达到增加一席的标准。各州在下议院议员的数量完全根据人口决定,哪个州人口多哪个州的议员就多,任期三年。

为了避免出现大州控制小州的情况,上议院的议员数量则是各州相同,均为12个,任期6年,但每三年会有36名议席重新选举产生,所以上下议院选举基本是同一时期。不论是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还是西澳大利亚州,人口最少的塔斯马尼亚州等,大家都为12个议席。土澳6个州则一共贡献72名上议院议员,但是土澳还有两个领地,北领地与澳大利亚首都领地,每个领地选举2名议员,这样上议院一共76名议员。

上下议院的建筑本身是完全一样的。来到现场亲眼看到在电视里议会辩论的场景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好像在电视上看到的议员,各个部长和首相都在眼前。
联邦议会是世界上少数的完全对公众开放观光的国家议会,也是堪培拉的第一热门旅游景点,基本是个人来旅游就会到联邦议会去看一下。该议会建筑1988年开始使用,替换掉了已经拥挤不堪的老议会大楼,整个建筑建设于首都山顶以内,埋在地下,所以所有议员开会都是在地下开的。建筑本身伴随地下停车场,除了开会日需要议员优先而限制使用以外,平时完全对所有民众开放,适合自驾。周末、节假日全天以及工作日的前两小时停车免费。

议会里面还有一个活动大厅,平时会出租,也就是只要你愿意,你甚至可以在这里开生日聚会,婚礼或毕业典礼等。大厅墙壁上的那一副挂毯,耗费了13名土著人2年的时间才编织完成,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挂毯之一。

议会二层还有一个休息区域,议员可以在这里喝咖啡聊天等,参观群众也可以在这里,Queen's Terrace Cafe,买上一杯咖啡休息。


重点需要向大家推介一下议会的楼顶, 这里是能欣赏到最漂亮的堪培拉城市景色的地方之一。楼顶地面并不是混凝土或水泥的,而是一片草坪,在这里你还能近距离接触那巨大的澳大利亚国旗。


这个巨大的旗杆是堪培拉的地标之一,也是整个议会三角的焦点。旗杆的顶点,正好位于建筑的“立法轴”和“地轴”的交点。“立法轴”也就是上下议院所位于的轴线上;建筑的“地轴”,也就是堪培拉许多重要机构所位于的轴线上,比如战争纪念馆,老议会等。整个堪培拉就是建立在这样的一个几何基础之上的。
当然,国旗并不是只有这一个。为了能让国旗保持一个比较漂亮并且外观一致的状态,议会拥有10-14面相同的国旗来按时更换,使他们能尽量被同等的自然磨损。国旗的更换由议会服务部的3名工作人员于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三来完成。
老议会 Old Parliament House
上面提到的这个议会是新议会,1988年才开始使用,在这之前至1927年联邦议会从墨尔本搬到堪培拉,澳大利亚议会的地点是在现在的Old Parliament House,现在正式名称叫澳大利亚民主博物馆(Museum of Australian Democracy). 该议会建设之初既不是出于短期也不是出于长期建筑的目的来使用,而是作为临时建筑来设计,设计使用年限50年,而实际上这个议会使用了61年才被废弃,许多澳大利亚的历史事件都是在这里发生的,里面的陈设还是大有看头的。

老议会见证了太多历史,在61年的时间里,下议院议员数量从76名增加到148名,上议院议员从36名增加到76名。曾经的这里就像是一个小城镇,它有自己的图书馆、邮局、理发店、木匠店、酒吧和餐厅等。到1980年代,包括政治家、议会工作人员、记者、Hansard记录员、餐厅和酒吧服务员等近3000人挤进这个最初只为容纳几百人的建筑里,大大超出了建筑本身所能容纳的人员数量。

老议会的上议院,1954年的女王土澳之行所到就是这里。

1988年6月,所有议员最后一次在这里辩论,整个上下议院挤满了人,大家都想跟老议会做最后的道别。澳大利亚著名首相Bob Hawke是最后一个使用这里的首相,也是第一个使用新议会的首相。

变成了博物馆的老议会开放程度和历史保留程度都是非常高的。游客仍然能一睹当时的内阁会议室、首相办公室等重要房间。

内阁会议室是由首相领导的高级部长们聚在一起商讨重要政策的地方。有意思的是,这里曾经有着很严重的窃听流言。尽管所有人普遍认为窃听者就是那群办公室位于楼上的记者们,但却从来没有被证实过。内阁会议是严格保密的,即使是新上任的政府也不能去翻看旧政府的会议记录,会议记录30年后才能被公开。尽管部长们在这里会讨论得面红耳赤,但是当在公开的议会辩论中,所有人要对外保持一致口径。
首相办公室(Prime Minister's Suite)位于议会的东北角。非常搞笑的是,首相椅子后面是一扇窗,而这扇窗后面是一片停车场,这个窗户却是一扇普通的窗户,既不防弹也不防爆。而澳大利亚历史上,并没有首相在这个办公室里被潜伏在停车场的杀手暗杀,可以说是很和平了。

现在我们看到的办公室保留了从1972年至1988年的办公室外观,它并不比其他的起居室要大,而且也不隔音。房间里来回有人走路和说话的声音都可以被窗户外的人看到和听到,象征着民主领导是透明的也是可随意接近的。只是后来,大条的土澳人才发现这还是一个安全隐患,也是建立新议会的原因之一。每一任在这里工作的新首相都会选择新的墙画,把自己的桌子放在不同的位置,选择自己喜欢的窗帘等,按自己的喜好布置办公室。



老议会由于开放度非常之高,里面看点其实非常多,这里不一一展示。

结语
堪培拉作为一个完全靠人为规划建设的现代城市,与澳大利亚其他城市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整个城市风景与华盛顿特区颇有几分相似,站在艾斯丽山顶看着整个堪培拉,那个景色就像《纸牌屋》的序幕。如果你对历史和政治不太感兴趣,堪培拉可能并不是一个你会喜欢上的旅游城市,因为这里是所有国家机构的总部所在地,也是各国大使馆的官邸所在地,行政氛围非常浓厚。但是,即使作为最高的国家行政中心,它对民众的态度是十分开放和包容的,并不会让你感觉到封闭和高高在上的压抑感,而是欢迎全世界人民参观的。堪培拉也许是全世界最透明的首都之一,自驾来体验一下这个隐藏于内陆的澳大利亚城市,也是非常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