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巫闾山山门
今早约了历史所的外国老师谈天。她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中国古代建筑。期间我有提到古代建筑的现代演化,讲到园里三四十年代的一些尝试作品。让她想起她最喜欢的一个类似的建筑。我看了以后也很兴奋。现代感在历史中游走,具有八十年代建筑尝试的大胆和自由。回屋以后就查找了一些有关的资料,很少。先记录如下,可能会将此建筑作为一门讲建造的课程期末论文题目。
医巫闾山山门——辽宁,锦州
“五镇”是历史上与“五岳”齐名的五座名山, 分别是东镇沂山、西镇吴山、中镇霍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
《辞海》:“镇,古称一方的主山为镇。”
《尚书·舜典》说:“ 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为其州之镇。”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345d5c0102ygu5.html

来源:《建筑师》13年第02期

来源:《建筑师》13年第02期
医巫闾山所在的北镇就有著名的辽崇兴寺双塔,这个标志门是医巫闾山作为旅游景点的一部分。此山门建于1988年,为悬臂交叉剪影式结构,由于医巫闾山是辽代的圣山,因此取空处选择辽代代表性遗构独乐寺山门的轮廓。由清华大学八七届毕业生汪克、高林在导师吴焕加、赵炳时教授指导下设计,由沈阳公园处施工建造。山门四角下的八幅壁雕以历史的象征符号展现了闾山史。
知网上可以搜到梁志武写《 历史文化的再现 建筑艺术的不息追求──浅谈医巫闾山山门设计及施工 》一文,详述了山门的结构设计。 设计者的追求是“建一个既属于现代,又属于历史的山门建筑”。
四块钢筋混凝土板片组成一个硕大的立体构成......同传统庑殿的四道斜脊相应。吸取乌头门造型特点,形式门扇轴以隐喻“门”。结构对应处的开缝,也求达到影射门的目的......符合艺术中的陌生化原则。——《历史文化的再现》
四片混凝土板,东西两片刚连接,南北不连,相距80cm。每片自重193.58t。
文章最后说
“献给二十一世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