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很乱 文字很乱 且说这么多
总想说些什么,可以一打开电脑,所有想说的都会立马消失,一关闭电脑又有诸多愤懑,不吐不快。
而最近央视也出了一个节目,叫做《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场就讲到了一本书,叫《平凡的世界》,书的作者叫路遥。
路遥,对于一些人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这个名字很短就如同他的一生也很短,但是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写下了一部巨作,一部激励无数人奋进的大作——《平凡的世界》。
我对路遥了解不深,只能浅薄到从自己读过的那些书以及曾搜索的一些信息,来介绍他,提到路遥就会提到,陕北,关中有百八里沃土,滋养了中国历史上的绝大多数王朝,更是包含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秦汉大一统,关中有绵延八百里的沃土,而陕北却剩下了贫瘠荒凉,流水切割下得沟壑,但是就是这一贫瘠的大地上却出现这样一个大作家。他以他质朴简单的文字,给我们描述了无数个奋斗的人。
他的一生苦难,幼时家贫无法念书被父亲过继到大伯家中,奈何大伯家也不是什么富贵人家,读书时,受各方同学救济,成名后本可以躺在《人生》的书上,高枕名利;却觉得自己还能攀上更高的山峰,于是花了六年时间,写下了《平凡的世界》。在书成后不久,路遥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43岁。
有人说,路遥是被这本书熬死的,也有人说,和写书没有多大的关系,就个人认为,路遥先生的早逝和他六年的写作是密不可分的,一个除去了吃喝拉撒睡以外,就伏案写作,没日没夜,从太阳到月亮,又从黑夜到黎明,即使是一个正常在这种的状态下,长期透支自己身体怎么不会早逝。
这本书也没有让路遥失望,一经推出就收到强烈的影响,还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哪怕过了这么多年,依旧影响着无数人,他没有写众生,但是众生在观看它的时候,却不由自主的把自己对应到了里面,孙少安、少平、孙玉厚、田满军,还有那个田晓霞。我曾在网上看到过一条评论是“我的父亲,就是出生在大山里面,然后靠着自己的双手在城市安家生活,在他成年的时候,他父亲给他送的礼物,就是这部《平凡的世界》。”可想这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作品。人生的苦难的没有打到他,他把它变成了财富,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
他的书里没有一个坏人,那是因为他对世间怀着希望,对人间多怜悯,也没有一个不奋斗的人,因为他就是一个奋斗的人,本来可以靠着《人生》享受名利,却感觉自己不能停步由此,才有了这本书。
在看《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时候,很不理解孟烦了的父亲,那个旧时社会的文人,把书看得比一切都重要的男人,他常在空中说“偌大中国,竟然按不下一张书桌。”那时觉得可悲又可笑,国难当头却只想着自己的书桌和一堆死物,而今大了才想起,我中国就是因为有千千万万的这种人,在王朝变更,世人受难之际,置之生死之外,留下了那一卷卷一本本照耀了中华历史五千年的书籍,若是没有他们,我们将不知道夏与周、秦和汉更别提魏晋,我们将没有历史,没有文化。就像我们张口就来“诗书礼易乐春秋”,但是我们没有《乐经》,永远的少了,如果没有这类人,我们不仅是《乐经》没有,很有可能整个“诗书礼易乐春秋”都是没有的。甚至于都不知道这个现在张口就来的句子。
没有他们,你不会知道为什么马蹄南去人却北望,也不会明白那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真因为有了这类人,你才明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长久的生存不易。
春秋、南北,然后又接着而来的秦汉大一统与隋唐大一统,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多灾也多难,哪怕是后世的人们给他们取名“春秋”与“南北”,甚至于更加美丽的名字,但是我们依然能想象到那个时期的人们,国家动荡、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百万衣冠士人南渡。而他们就是在这一艰难时期做着读书人该做的事情——为天地立心,为生灵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我们常常愿意去祈求人生多坦途,但多数时刻是朝来寒雨,晚疾风,对于大多数而言,这是一种悲哀,但是对于某一类人而言却是一种财富,不仅是对于他,甚至是对于整个人类而言都是财富,这类就是诗人学者,因为他们会把自己对生活的见识通过那一只只渺小的笔与纸张,铺成一篇篇影响无数人的巨作。在我记忆中,有谢灵运、王勃、李白、杜甫等人。这些立在文化星空,永远闪亮的人们。
今年有幸去了一趟苏州,也去游览了一下平江和寒山寺,这就让我想起了千年前那个落魄的书生张继,在落榜之后在苏州的客船上写下了那首《枫桥夜泊》,后来张继也出仕为官,但是我们没有记住他后来的生活,却独独记住了那个寒夜、那艘客船以及半夜从寒山寺传来的钟声,它回响了千年,也势必会在继续回响下去。
而什么是平凡的世界呢?对我而言,在一个不算老的年纪,遇见一个不难看的人,谈一场不慌不忙的恋爱,办一个不闹不平的婚礼,生一个可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