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视与听三个半小时专访阅后记
马丁今年77,《爱尔兰人》赶了年末,也算是人和片都有话题性可说。
其实也是一个可以做个总结的节点,可能就是因为这个,《视与听》十一月刊才搞了那么大的访谈篇幅,三个半小时,就比《爱尔兰人》片长多了那么一丢。采访中被问及与网飞的合作感受,马丁表示合作得很开心,因为他们没有要求删减 >-< 所以马丁也是给足了采访者“自由”。
采访周边很多“花絮”,弃之可惜,所以我就稍微整理整理。
1.谈到有关Jimmy Hoffa的影片,马丁提及两部,看过尼克尔森主演的《最后的巨人》(Hoffa,1982),没看过史泰龙《拳头大风暴》(F.I.S.T.,1978),倒是提及后者上映时间和《愤怒的公牛》一样或接近?
2.谈及候麦和洪尚秀,马丁表示候麦很难懂,除了他的《慕德家一夜》,比起候麦,洪尚秀更容易懂,但他不会放弃,会多看一些候麦的片子,看能不能有“灵犀” >-<
3.关于小津,马丁表示他花了一段时间(不知道多久啊)才喜欢上小津的电影,称其为“the balm in Gilead”(救人良药?),现在只要看他的片就能“安心”。顺便提及了沟口,称比较喜欢沟口是因为他看的第一批日本电影是沟口和黑泽明的,所以......但是迟到总比没到好呀,他现在也喜欢小津好伐。
4.关于捷克新浪潮,特别提及 尤拉伊·黑尔兹 的《焚尸人》和《油灯》,算是盛赞前者的构图和剪辑了。以及其他捷克电影,如《...第五个骑士是恐惧 》、维拉席的《蜂之山谷》和《乱世英豪》。
5. 特别提及本片
6.提及波兰电影,特别是波兰导演沃伊切赫·哈斯及其下方两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