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孤独
近来玩物丧志,读书的进度肉眼可见拖了后腿。想说的两本短篇小说集依旧是村上先生的作品,毕竟今年可是村上春树年呢——《没有女人的男人》以及《列克星敦幽灵》。
有一晚我感到困倦,准备上床读一会儿便睡去,读的正是这本《列克星敦幽灵》,谁料竟然越读越兴奋,睡意全无不说,还有些影影绰绰的失眠倾向,脑袋里活动着,人也精神了。
之所以将这两本书放在一起,因为其间散发的意味在某些程度是接近甚而相似的:孤独。呵呵,说人话是因为两本一前一后看完的。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中收录了七篇短篇,因为有不同译者得以感受不同译者的译感,谈一点不专业的看法,认为还是林少华先生精准地捕捉到了村上春树文风及语感,甚至是其字里行间中散发出的魂灵。其他译者不是说不好,但在把握文风这层面,说精准还有些距离。
个人尤其喜欢的一篇是《木野》,行文中散发出对孤独的享用,直到后来一片荒芜笼罩时,内心的波澜渐起。我想木野先生恐怕是有些悔恨,出于自我保护也好,尽快了断也罢,他在事件发生之时没有正面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以云淡风轻的方式一带而过,而不被人看见的心里并没有随着逃避随着时间流逝而缓和,反而愈加溃烂,终于溃不成军。你若拿定主意走上一条道,那么势必要坚持,对也好错也罢,走得久了就成了对。然而明知是有所欠缺的方式,只因为当初的处理方式有漏洞,的确很难做到坚持到底,是不是?木野先生终于在品尝了深深地孤独之后,束手就擒了。
无独有偶,我在看《列克星敦的幽灵》中的《沉默》时也感受到了看木野时的冲击,就像一片平静湖泊之下,暗涌四起,石块终究会来,打破平波。这篇里的大泽先生看透隐匿在光辉中的另一位同学的假面,便遭到了来自这同学的类似校园暴力的围攻。那些暗无天日的时光,在大泽的心间慢慢变成厚墙,直至他直面假面者的双眼,击败对方。然而深层的恐惧竟然挥之不去,在之后的人生中不至于左右什么,但还是一点点渗入了什么。那是来自对人群的恐惧,一个人可以对抗另一个人,但一个人无法对抗来自整体的恶意围攻,说到底,都是些不负责任的家伙,打着正义旗号对不甚了解的人和事进行恶意攻击的混蛋!
这两篇中一个面对伤背过脸去,一个直面其中心。然而曾经逃避的,很多时候都会兜个圈子再回来,说不好是命运还是什么。
列克星敦的幽灵中另一篇《第七位男士》中加强了这种对于人生中“害怕失去”的感受:但比什么都恐怖的,则是在恐怖面前背过身去、闭上眼睛。这样,我们势必把自己心中最为贵重那个的东西转让给什么。就我来说,那就是浪。《绿兽》里,女人战胜怪兽,不如说战胜了自己的心魔。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中《驾驶我的车》中的两个人物,个人比较喜欢那位女司机,她经历过痛苦,普通生活,但没有失去那种同理,而很多时候,同理即使良善。另外有篇《恋爱的萨姆沙》,没看明白,看不出是在暗指什么,谁能给我讲讲也好。看着《山鲁佐德》里对于女孩子心理及行动的描写,我想村上先生大概认真观察过吧,谁知道之后看他的访谈里也说到对女性的描写,他说没做过专门的观察,想想大体会是那样,随着笔写出来的。
这两本短篇小说集中的故事或长或短,以平静地语气缓缓叙说孤独及其成长的土壤以及孤独所带来的什么,这是唯有村上春树先生才可以掌控的世界,清清冷冷的热热乎乎。那里的孤独并不可耻,那里的孤独生出茂盛的枝丫,看得到生命中更顽强的种子正生长。
村上春树先生的文字中大概有比较自我的部分,但是大部分自我在我来说是一种照亮,一种深层的关怀。那就像你一直在思考的某些问题,这些问题无关生存,而是某种光亮如何打开的问题,村上先生通过文字给了这位读者答案。获得这个密码牌的人,我们通过村上春树先生的文字而结盟。
孤独,是很多人写过唱过谱过的主题,说到底,孤独是一个人的主观选择,孤独,但不寂寞。即使深处人群中,孤独的人也可以眯起眼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呼唤……集齐龙珠,呼唤村上先生,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