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二三事
一、
我是一年级的班主任,班里有一个小姑娘,特别可爱。
有一天,豆豆老师在一年级上完音乐课,回到办公室哭了起来,我问她咋回事?原来下课之后,女孩搂着她脖子告诉她:“老师,我想让你当我妈妈。”豆豆问:“你妈妈呢?”她哭了起来,哽咽着说:“我没有妈妈了!”整个办公室听了都为之动容,纷纷要过去安慰她。后来得知,她哥哥在四年级,是有妈妈的。我们便猜测:很有可能女孩的哥不是亲哥,自然妈也不是亲妈!要么是妈妈亡故家庭重组,或者是妈妈出走家庭重组。
正巧赶上家访,我和豆豆老师来到女孩家,她妈妈大老远迎出来。进了门,端茶递水,嘘寒问暖。我把女孩带出去骑自行车,留豆豆自己和她妈妈交谈。家访结束,刚出门,我问豆豆怎么样。豆豆说:“哥是亲哥,妈是亲妈!”我惊诧不已,问:“女孩说谎?”她点点头说:“对!听她妈妈说,女孩在家,全家都得让着她。犯了错,经常诬赖她哥哥;家人信以为真,只责怪她哥,导致她说谎成性,屡教不改。”我愤愤,说:“这孩子,怎么能骗人呢!”豆豆说:“其实这样挺好的,哥是亲哥,妈是亲妈,不会出现被后妈虐待的情况。”
一群成年人,竟然被一个小女孩骗得团团转,且提不起半丝恨!最要命的是——孩子将来怎么办?


二、
有一个六年级的女生,很胖,脸蛋儿红红的,扎着长马尾,头发油得黏在一起;总是穿一件黑白条纹T,不知道是太爱这件衣服还是没钱买其他衣服,起的尽是毛球,仍不舍得扔。胸口处很脏,灰不溜秋,黄不拉几,不知道是果酱还是饭汤,却能直接钻进你眼睛里,让你禁不住咧嘴:怎么这么邋遢!天气很热,她身上经常散发出酸臭味,使人避而不及;言行举止,矫揉造作,让人敬而远之。
她常把“蔡徐坤”挂在嘴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男朋友买了蔡徐坤的演唱会门票,我要和他一起……”同学便开始嘲笑她:“哎呦,真有钱呦!”甚至直接怼:“别做梦了,你先把票买过来再说吧!”她丝毫不在意,依旧到处说演唱会。有一次,她问我:“老师你知道南仁东吗?”说实话当时我还真不知道!正因此而羞愧不知如何做答时,她话锋一转,说起了男朋友和演唱会。有些细节处理地很好,不像编的。
我不禁怀疑:就她这样,会有男朋友?还特意搜索了演唱会的价格,一场要五百多!山沟小孩哪来那么多票钱?我把自己的疑惑告诉队长,他笑说:“别这么较真嘛!”他是上一年的老队员,对草场小学的每一个学生都十分熟悉,包括他们的家庭、脾气、品行等。他说:“到底有没有男朋友和演唱会?这不是我们要考虑的。”说得我无地自容。
女孩给自己编织了一个金色的梦,我却以为,她配不上这梦。我若一个蝼蚁,自惭形愧。

三、
还有一个女孩,也是六年级的,皮肤逡黑,却很精致漂亮,一天换两套衣服,一周不重样。当我坐着时,她经常从背后搂我脖子,和我对视,尚未发育成熟的胸脯贴着我的背,呼出的热气扑在我脸上,让我局促不安。她总爱在我面前耍小性子,一会儿装作不理我,一会儿嘟起嘴生没来由的气。见我不理她,又跑过来问这问哪。我问队长咋回事,他说:“八成喜欢上你了。”我说:“那怎么办?”他说:“你就告诉她你有对象。”我说:“没什么更好的办法?”他回:“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我很痛心,这么小的孩子,没人指引,竟敢如此大胆地探索爱情。就像深陷迷雾里的盲人,迂回摸索,辨认不出方向,还为发现点点遥不可及的星光而兴奋不已。

四、
一个五年级的小男孩,见我第一面就嚷嚷着要跟我干仗。我以为他闹着玩,就要和他比划比划。谁知是真打!像头小牛犊,一头拱到我肚子上,疼得我眼泪掉下来!他就势挠我,把我胳膊挠掉一层皮,往外沁血。挠完,自己哭了。队长闻声赶来,问咋回事?还问我为啥欺负学生?我百口莫辩,无言以对。自此对这小孩生起厌恶,看到他就烦。
我教五年级的历史,讲“人类起源”。他坐在最后一排,像獴一样立直身子,高抬着头,聚精会神听我讲,时不时俯身写些什么。我说:“不用记,不用记,你们就当个故事听听。”他依旧记。有一次,我看他笔记,这哪是历史笔记?而是我讲课时的素描!虽然线条混乱,毫无章法,比不上大师之作,却也生动形象,连我左单右双的眼睛都画得惟妙惟肖。我还怀恨于干架的事,刁难他问:“为什么不记历史笔记?”他反驳:“你不让记。”我又问:“你不记,理解吗?”他随后把画的元谋人展现给我,反问:“是不是长这样?”我看完大惊!他竟然用圆珠笔,单凭我的口述,把元谋人画了出来!突出的颅骨、扁厚的嘴唇,细细的容貌……各项鲜明的特征令我叹为观止!我问:“学过画画?”他摇摇头。
后来讲“远古传说”,他又单凭我的口述,把盘古、女娲、神农等人物生动地呈现在我面前。此后在上课,我好像单上给他一个人的,极尽所能地去详细描述人物特征,只为他能画得更好看些。
不知道他将来会怎么样?




五、
我们去的地方是洛阳伊川县高山镇,一个叫“草场”的小村庄。地形独特,四周高,中间底,好像一个碗,草场和其他几个村子就在碗底。高压流低压,导致这里很凉快,时不时还会下场友好的雨,为酷暑添些凉意。
我们一行13人,出发前就说明了:没有工资,没有补助,不许花钱,纯属自愿。到草场,13人一天开销只有30块,每人每顿平均8毛钱。所以顿顿土豆。土豆丝、土豆片、土豆泥……在草场待了一个月,人均可以写一本“土豆的108种吃法”和“舌尖儿上的土豆”。
看似贫乏,实则很简单,很安逸。卖菜的大姐很好,每次都多给我们很多东西。有时候是一根萝卜,有时候是半把韭菜,或者半斤青椒;村民也很好,时不时隔着铁栅栏门送些吃的给我们。队长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每每都退回。
有一次,不知是哪个大婶,擓着一篮子自家种的蔬菜,趴在铁门上喊我们。知会我们后,放下篮子就走了。开门寻她,早不知所踪。提篮子一看,一把豆角,几个带青的番茄,还有一些青椒。队长说:“先放着,等她回来拿篮子再还给她。”我们都劝队长收下,别辜负了别人的好意!队长一眼把我们看穿:“是你们贪吃!”随后那大婶果然来拿篮子,还问菜够不够吃?队长提着篮子上去,她一看,菜都没动,有些不高兴。队长陪着不是,给她讲我们的政策,她才把菜提回去。
第二天,门口多了一个纸箱子,里面是一箱子刚出油的芝麻面叶(一种河南小吃,炸面片,口感焦脆,唇齿留香)。队长说:“大婶变精明了,不用篮子了。”
不光是她自己,很多大叔大婶都来给我们送东西吃。有时候是现压的面条,或者一包盐,再或者几个时蔬瓜果。
最令我们受益的是校长,每周都会给我们买鸡蛋,买西瓜,还会从自家的桃园里摘些桃子。
校长的小孙子就在一年级,时不时地跑过来向我抱怨:“我才幼儿园!”
下午孩子放学,我们就关门了。队长规定:非特殊情况不准出门。到了晚上,我们在洗漱,门口围了一大群人,有学生,有家长,说:“紧闭着大门,一天出不来三次,想找你们说说话都不行!”我就上前,一边洗衣服,一边讲故事,有时是一段“太史慈酣斗小霸王”,有时是一段“黑旋风沂岭杀四虎”,想起什么讲什么。也不知道合不合书,信口开河,乱讲一气。


六、
一个月的支教结束了,我们又回到了郑州,过起原有的生活,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那些孩子们呢?组建了各种群,拉我们进去,在里面刷屏“在么”,刷得我心烦,直接退了。不知何时,又把我拉进去了,我嫌他们聒噪,又退了。


支教的整段视频(太高制作),我上传到了B站上,搜索“小班小鲤鱼”就能看到。
PS:我们还上了伊川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