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必读|从德鲁克的四个故事 看博雅管理精粹|深度加精 据说此文值800万|(奇霖传媒)
编辑:奇霖编辑团队 聂雪芹
主编:汪丽
排版:冀红
编者按著名管理学者、领教工坊联合创始人、INSEAD杰出研究员肖知兴,曾在2019彼得·德鲁克中国管理论坛上提出这样一个观点:
德鲁克最重要的几本书(例如《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每一页的价值都值100万。
按照肖老师的说法,陈驯先生讲的德鲁克先生的四个故事,少说也值800万。
2019年11月17日,以“流动的灯塔”为主题的2019彼得·德鲁克中国管理论坛,暨彼得·德鲁克诞辰110周年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奇霖传媒创始人、CEO,《硅谷大佬》 《环球链-区块链真相调查》 《环球大佬》三部大型跨国系列深度视频报道的总制片人、主持人武卿,再次受邀主持全天论坛。

论坛上半场,德鲁克博雅管理研究者、《管理:使命、责任、实践》译者陈驯率先发表题为《德鲁克博雅管理的实质》的主题演讲。

陈驯首先从德鲁克的定位与被定位开始谈起,并详细阐述了影响德鲁克的四个故事。 德鲁克对自己的定位有三:旁观者,社会生态学家,现代管理学之父。这三者代表了德鲁克对社会的认知和贡献,而“管理大师中的大师”则是德鲁克的被定位。

一、影响德鲁克的四个故事
故事一: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1922年。当时,一位极具启发能力的老师给年仅13岁的德鲁克和其他孩子们提了一个问题:“将来你们过世后,最希望被人怀念的是什么?”一时间,所有孩子都鸦雀无声。
老师接着说道,“我不期望你们现在就能给出答案,但如果你们到了50岁还是回答不上来,那就是白活了。”

这个故事对德鲁克的一生影响很大,这让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思考人的生存意义,而这,也正促使了他这一生都在不断地进行追求与自我更新。陈驯认为,于每个人而言,在人生这个大问题上,越早想明白,就越早受益。
故事二: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1939年。1937年,德鲁克带着新婚妻子从伦敦来到美国,白手起家。1939年,而立之年的德鲁克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著作——《经济人的末日》。此书一经出版,好评如潮,德鲁克也因此收到了美国《财星》杂志亨利·鲁斯(Henry Robinson Luce)的亲笔信。
鲁斯在信中表示,他想高薪聘请德鲁克,但德鲁克并没有为之所动。德鲁克这样说道:“鲁斯的善意,他给的高薪和溺爱,简直是对才智的谋杀。若是为鲁斯工作,我怀疑自己是否有份能耐,能成熟到抗拒那些诱惑?……鲁斯见我居然有排拒之意,干脆给我一份高薪的闲差,就当作是他的幕僚。我已经学乖了,于是拒绝了他。”

为什么德鲁克会在经济尚未独立的情况下,就毅然拒绝了鲁斯的高薪邀请? 在陈驯看来,除了德鲁克所说的他的才智可能会被扼杀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德鲁克认为鲁斯的管理模式太具“鲁斯风格”——在位高权重者之间挑拨离间,鼓励年轻人越级找他,导致团队间彼此互相猜忌,互不信任,人际关系紧张对立,内耗加剧,内斗愈演愈烈。 陈驯认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管理会涉及到价值观取向问题。人的选择,往往决定了人可能要承担的所有后果。
故事三: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1950年。1950年元旦,已过不惑之年的德鲁克,陪伴父亲阿道夫去拜访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特。
熊彼特对阿道夫说:“到了我这个年纪,人们只知道我写了几部著作,发明了一些理论,我认为这是不够的。如果我们没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就不能说我们已经改变了世界。”

熊彼特的这些话,成了改变德鲁克人生下半场的转折点。他说:“我从来不曾忘记过这段话,相反地,我将它作为自己后半生追求的目标。” 在陈驯看来,今天,许多人喜欢德鲁克,纪念德鲁克,学习德鲁克,正是因为德鲁克的的确确改变、影响了许多人,他用自己的生命,照亮了其他许多生命。 而“用生命照亮生命”,正是大会主持人武卿所创办的奇霖国际传媒公司的使命。武卿曾在内部会议上这样说道:“要以心通心,用生命影响生命。‘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因为改变、变革,往往引自微不足道的个体。愿奇霖国际传媒全体同仁,少说多行,凝神一事、心无旁顾,直线推进用“心”制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用至真至诚至善服侍顾客、创造顾客,并引领变革。”

故事四:
第四个故事是对德鲁克博雅管理最经典的描述。1999年,德鲁克研究生院的院长杰克·萧向90岁的德鲁克提问道:“你认为,你这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德鲁克回答道:“我认为,是我创建了‘管理’这门独立的学科。早在60年前,我就认识到,管理已经成为组织型社会的基本器官和功能。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尽管“管理”是在企业中被首先引起注意的——管理是现代社会中所有机构的中枢器官。我创建了‘管理’这门独立的学科,并且围绕人与权力、价值观、组织机构和制度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它,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围绕人与责任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研究。因此,我把管理视为一门真正的博雅之学(a truly liberal art)。”

陈驯总结说,德鲁克先生的这段话表明,管理是以人为基础的一种自我认知。人的知识、智慧、领导力以及生活实践、生存技能等,都关乎个人成长以及他的整个职业生涯。因此,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问。 而德鲁克所说的博雅管理,更倾向于是一门人文学科,它根植于人的精神文化土壤,要求管理者具有奉献精神、人文特质,愿意与人共享价值,深刻影响人的品质、社会结构以及社群生活,并触及到人的精神世界,甚至是人的本性。
二、德鲁克博雅管理与普通管理的差异
通过一张表格,陈驯清晰地展示了德鲁克博雅管理的理念与普通管理理念认知之间的差异。
陈驯认为,博雅管理的理念是普通管理理念的一种提升。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很多人认为管理的前提是拥有权力,但博雅管理更强调管理者首先要拥有责任感。因为如果将权力赋予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那将是场大的灾难。
第二,很多人认为管理就是让人成功,但博雅管理更强调贡献。
第三,很多人会强调,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提升生产力,但博雅管理却更多地强调绩效。德鲁克认为,提倡生产力这个想法本身没有问题,但企业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人和事,这样才能提升生产力,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第四,很多人将“管理”理解为“如何管控别人”,德鲁克强调先管理好自己。许多人强调管理就是强调“所为”,即"doing"或"to do"。但德鲁克博雅思想认为,管理应当是强调"being"或"to be",即“想成为什么”或者“是什么”或“所是”。因此,“所为”和“所是”是普通管理理念与德鲁克博雅管理理念之间一个非常大的差异。
第五,很多人认为,企业在有了产品与服务后,就必须要占有市场。但德鲁克博雅管理却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论点:企业唯一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创造顾客比占有市场更为重要。
第六,许多人强调工具主义或技治主义,因此遇到问题时都忙于找答案,但德鲁克善于提出问题,他的博雅管理更强调科学分析与理智判断,即强调洞察力。

陈驯认为,当公司遇到问题时,大多数领导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动手术,但德鲁克不太赞成急于动手术,而是更加强调诊断。对于这一点,德鲁克曾说:“如果诊断正确,企业十有八九不用动手术。”
第七,很多人以为管理会让别人产生一种恐惧感,但德鲁克认为,人们应当首先理解管理者必须要有威权和威力,因为这是管理者实施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而管理者应当尊重和爱来实施管理,这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一种价值观。
第八,很多企业与组织机构通常会将现实与结果作为驱动力,但是德鲁克强调将使命和愿景作为驱动力。陈驯指出,很多企业或非营利机构都会追求速度快和效率高,但德鲁克强调,效率高与速度快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保证成果佳和成效好。
第九,在管理领域,大家普遍会强调一致性与中心化,但与此相对应的,德鲁克提倡地方分权自治,即去中心化。
第十,无论是创业还是守业,大家都会听到“创业难,守业更难”的感叹,但德鲁克却提出“创新活,不创新则亡”的口号。

第十一,在激励员工方面,企业普遍流行的方式是胡萝卜加大棒,但德鲁克则鼓励以培养员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的方式,来激励员工建设企业。
第十二,在用人上,很多人喜欢任人唯亲,不仅用自己人,还帮助他们抢占公司重要位置。在用人问题上,德鲁克提出这样一句名言:“把对的人放在对的位置上,这才是你的用人之道。”
第十三,人的本性是个人欲求优先,但德鲁克提出,要把个人私欲转变为社会美德,这就赋予了人性更深的含义与更高的境界。
第十四,在运营企业与公司的过程中,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商业道德会约束企业的经营发展,会让管理者缩手缩脚,无所适从。但德鲁克提出,道德榜样具有管理效能。
打个比方说,在家中,父母是子女的榜样,这是一种管理效能;在学校,教授是学生的榜样,这也是一种管理效能;在公司,CEO对员工同样也是如此。 很多人冒着败坏道德的风险谋求己利,但是德鲁克设立了一个道德底线——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创业者,均“不可明知其害而为之”,因为“明知其害而为之”是一条死亡之路。
第十五,20世纪40、50年代后,人类进入了自动化时代,德鲁克是最早预言到这趋势的人之一,即机器会取代人的部分工作。如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进一步强化这种趋势。
针对这种趋势,德鲁克提出了一种理念,即:无论世界怎么变,科技怎么发展,管理者都要人性化地用人。

三、如何理解德鲁克博雅管理思想?
演讲的最后,陈驯从个人研究出发,总结了自己对于德鲁克博雅管理的理解:
“在德鲁克的管理学中,很少有故意挑动人心灵欲望的内容,既没有‘怪招奇术’及权势术谋的‘厚黑学’,也没有商海盲流中游说离诬的‘纵横法’。他所提供给我们的,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做让企业成功,同时又能造福他人。
从我个人学习中,我看到德鲁克给我们提供了管理的有效方法,良性竞争的智慧,理性的分析判断,对人的正直要求,对人性的尊重,敬业的态度,社会责任的培养,道德公信力以及训练有素的专业精神。
德鲁克是管理学中的“暖男”,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 学习德鲁克会使我们变成亿万富翁; 而是说,即便我们是亿万富翁, 也需要学习德鲁克。”

听完陈驯30分钟干货满满的演讲,武卿表示,自己的心中犹如古井般清幽沉静,她说:“刚刚陈驯老师给我们总结了德鲁克先生思想的一些要点,在我看来,其中德鲁克思想最为典型的一个特质就是:他的思想当中没有邪恶的、黑暗的东西。
对于德鲁克先生的书,我觉得读得越多,内心感觉越歉疚。因为有些东西我们知道,但是没有做到。感激德鲁克先生,谢谢他帮助我们这些企业家少走弯路。”





THE END
往期推荐
区块链真相不该被遮蔽,机遇当属所有人|武卿新书《区块链真相》发布
奇霖传媒武卿新书《区块链真相》发布|《环球大佬》后,奇霖新品密集推出
欧洲营销专家Katz:区块链与整合营销融合堪称天作之合|奇霖静心出品
瑞士经济学家José:唯基础坚实的创业项目才能长存|奇霖静心出品
瑞士银行家Thomas: 未来两年难现区块链大规模爆点式应用|奇霖静心出品
西班牙Enrique:这位企业家拥有价值5000亿美金的区块链创意|奇霖静心出品
丹麦Ian Choo:投资新方向,森林代币正让森林变成可流动资产|奇霖静心出品
西班牙Francisco:区块链可以让气候交易平台在全球普及|奇霖静心出品
《环球大佬》项目全介绍:首个横跨中、美、以色列三国新经济、科教领域的复合型媒体品牌
《环球大佬》宣传片——商业巨变时代的应对之术,全球顶尖高手的攻略合集
“环球大佬奇霖会”全介绍:与犹太智者、硅谷大佬、全球精英终身同行
《环球大佬·原力》全介绍:卓尔不群的秘密,在于唤醒生命的原力

奇霖传媒董事长武卿,大型跨国系列报道《硅谷大佬》《环球链》《环球大佬》总制片人、主持人。央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前调查记者,科技,财经节目主持人,多项知名国际、国家大奖获得者。中国海洋大学兼职硕士导师,2017“中国十大品牌女性”荣誉获得者。

北京奇霖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由知名调查记者武卿女士,于2015年创办的视频新媒体机构。奇霖聚焦全球新经济领域内,美国、以色列等科技创新高地的领军人物和企业,以优质、高端视频内容的研发、制作为主业,构建以视频为核心的全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