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徐坤森系男孩 拥有一个可以不用看任何人眼色的舞台



❶
夏末初秋的北京,日间的温度还是不怎么饶人,仿佛要耗掉自身的最后一丝热度似的,日光太倔。城北一处深邃的山谷腹地内,风虽习习,却也挡不住太阳的不甘。
蔡徐坤穿着一身厚厚的秋装毛衣站在一簇蒿草中间,眼神孤零零地看向镜头。众人着轻装已是大汗淋漓,摄影机焦点对准的这个人,面上没有一丝一毫的表情。
他面前有一条溪流,一匹马站在那溪里,在等他。他身后是一座石头山,山后还是山,山后还是山。
问,为什么要挑一个离市区这么远的地方拍摄?回想来时路,实在盘曲,城际高速拐进市郊小道后又走了好几十里的盘山路,路窄,弯折众多像贪食蛇,只能慢慢开,不能急,最后几里路,就根本可堪人迹罕至了。
答:因为这里人少,不会有粉丝或者路人看到。
听毕回答,再转头看看眼前被层层工作人员包裹住的这个人,像一枚洋葱最里面的芯。想必不好对付,也不好接近吧。
摄影师试探性地提出建议:「笑一笑?」
「哈哈。」他生硬地吐出两个汉字,半咧了一下嘴,又迅速收起,算是交了作业。周围人都乐了。他的幽默是凉的。
山风不息。蔡徐坤伸了一个懒腰之后,干脆蹲下了,一两支蒿草于是轻轻戳在他脸上,他顽皮地和那几根草闹起来,当它们是不倒翁一样弹来弹去。他百无聊赖,宁肯跟几根草玩,也不怎么和旁边的陌生人互动。
团队工作人员随身带着的音响里循环播放着 Post Malone 和 Young Thug 合作的《Goodbyes》,有那么十几秒的时间,音乐暂时消失了,他喊工作人员:「Goodbyes!」语气里有「拜托点一下 play 键」的潜台词。这几乎就是他在拍摄现场十数分钟里主动说出的第一句话。

那首歌有点儿酷,尤其是歌词。
And don't tell me to shut up(别叫我闭嘴)
When you know you talk too much(你知道你才是说得太多)
There's no way I can save you (Save you)(我根本无法拯救你)
'Cause I need to be saved too(因为连我自己也需要被拯救)
I'm no good at goodbyes(我并不擅长说再见)
We're both actin' insane, but too stubborn to change(我们都如此疯狂,却又固执得不肯改变)
蔡徐坤跟着这样一首歌,在山谷里,不自觉地摆动起自己的双臂,手也抬到了胸口,但也仅仅是一瞬。
纵使在山水天地间,人烟稀少,他还是没有完全放松下来,好像有个看不见的箍在套着他。
就连那匹骏马,也最终并未真的让他打开自己。
❷

「我有点儿怕它。」蔡徐坤想起那匹叫 Santhago 的马,语气里有敬意,但倒也温柔。他说那马个头有点儿大,劲儿也不小,所以他起初对它有点儿畏惧的。
他们最初的接触就是在那条河里,河水浅,刚没过脚腕,Santhago 有一身栗色的毛,在阳光照射下熠熠发光,温顺,却也高贵。驯马师把缰绳交到蔡徐坤手里,想让他拉着马在河里转转。
蔡徐坤接过绳子的样子是志在必得的,他轻轻拽了拽绳,马没动,人还倒是差点被带了一个趔趄,「矮马,你咋不走呢?」他被逼出了俏皮,换成是马不动声色。于是人和马就这么隔着几尺的距离,相顾无言地任摄影师拍了几张,马受惊了似的抬了一下后蹄,「我感觉它要揍人了。」蔡徐坤下意识往外闪了两步,激起脚底下一阵哗哗的水花。
你不喜欢动物吗?
我喜欢,因为动物简单,能很直接地感受到人给它们的爱意,也会相对地回报给你,这是很难得的。就像那天后来,我跟马熟悉了,它会往我身上蹭,我问驯马师这是什么意思,他说,这应该是它喜欢你。蔡徐坤一脸诚恳,而且,马,一下子也会让我想到那个成语:以梦为马。马像梦,像希望,本身既有力量感又有使命感,跟我心中的那种向往是能够连接的。
那你怕你的梦吗?
「我不怕我的梦,但我怕它踹我啊!」
终于,两个星期后,在这间距离那座山谷 200 公里外的影棚休息室里,我们安安静静地说话,蔡徐坤松下了拍照那天一直绷着的那口气,「其实那天,呼吸到新鲜空气,看到绿树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是挺开心的,我觉得挺好的。」
那为什么还要一直板着脸不和人说话?
「你那天也在吗?」他完全没有印象了,可见当时有多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说我在,我还看到他在河边等着拍摄的间隙坐在一个马扎上,对着一座山打哈欠。他乐了。
「我是慢热型的人,需要一个接触的过程慢慢了解……对陌生人,话不会说太多。」
换成小时候,那样的山山水水是春游时一定会去的地方,「可皮可皮的」蔡徐坤小朋友一定会带着同学撒丫子玩起来,「拿着什么东西就玩,地上的东西河里的东西,捡到什么玩什么,跳进河里也有可能,真的有可能。」
但现在,再舒畅自由的环境里,他也都会跟自己说,这是一个工作,「我会自动开启一个工作键,就是自动开启,由不得我想那么多。」
他也想把专业和玩乐结合起来,「试图过,做不到。」
「我没来得及享受那天的风景,怎么说?挺可惜的,走的时候我还说,再看两眼吧,就是这种感觉,会比较……很难解释。」
❸

如果非要有一个分水岭的话,2018 年 4 月 6 日可能是一个不能躲过的时间点。
那天晚上,蔡徐坤以全民票选第一的名次从偶像男团竞演养成类真人秀《偶像练习生》中脱颖而出,在 NINE PERCENT 九人男团中 C 位出道,并担任队长。此后一年半的时间至今,他的人生就如同坐上了一辆火箭飞船。坐拥近 2700 万粉丝,全年日程如麻,几乎没有一天休息,无时无刻不在旁人的关注和镜头里。
山谷里一别,再见这天,恰好是 NINE PERCENT 团体拍摄宣传照的日子。根据事先设定好的「规则」,这个男团将在成团一年半之后的 2019 年 10 月 12 日宣布解散告别,大家将各自分飞。
「就是时间到了,限定到期。」
影棚门口围了三圈粉丝,大多数是很年轻的女孩子,叽叽喳喳地像一群愉快的小鸟,她们很多人手里都端着很专业的单反相机,三分之一都戴着口罩,妆容都是网上最流行的颜色。她们虽翘首以待,却秩序井然。
我是被蔡徐坤的工作人员从这样的人堆里抓出来带进休息室的。坐在屋子里的男孩子显然知道这栋房子外面正有人矢志不渝地在等他。他不为此感到有什么好值得过度炫耀,却也珍视。
为什么要一直不停地、不泄气地努力呢?为他们,还是为自己?
蔡徐坤的答案很周全:「都有。人肯定首先要满足自己,追求我的热爱的同时,身边多了很多人,他们也已经慢慢成了我的一部分,你有责任,要去照顾他们的感受。这个是我的看法。」
他回答问题的样子端正,好像在参加一场答辩。
他不认为自己的追求和关注、追随他的人对他的要求之间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倒是一些「所谓的陌生人」、「所谓的不了解你的人」,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给了他很多未曾有过的质疑和伤害。
在搜索引擎里输入「蔡徐坤」的名字,跳出的相关热点里,排在第一的就是「为什么都骂蔡徐坤」,点进去,有 165000 篇相关资讯。「篮球」「周杰伦」「画眼线」「潘长江」……这些看起来毫无关联的关键词,如一个一个看不见的圆环,蔡徐坤就是他们之间的共同项和交集,也是承受所有指责的唯一的靶心。
「之前我不知道这就是所谓红了的必然代价,我会惊讶,会问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会觉得莫名其妙……」
「难!」——他在一个回答里一连说了五个难,「那是比较难的时期,突然之间大家认识的你和你自己认识的自己完全不一样」,「会觉得特别难」,「难承受」、「难消化」、「难忍耐。」
「我不是圣人。」
❹

那个可以在山谷里肆无忌惮地跳到河里去玩水的小男孩,这一年多再也没出现过。
蔡徐坤一夜之间在现世里红透了的同时,也被剥夺了享受幼稚和冲动的资格。
「好像必须要这样。」
这是一个容不得他自由、独立地表达自己意志的空间吗?
「说有,一定也有,就看你有没有勇气去表达出来。」
他卖了一个关子,「马上要发个歌,叫《蒙着眼》,比起用嘴巴讲,唱出来会更顺理成章,这就是我不沉默的选择了。」
他没食言,大约十天之后,这首歌在一次演出中被他首度交出来,在一片红色的射灯簇拥下,蔡徐坤一步两步三步地走上台,还是那个一脸铁面的年轻人,一张嘴就唱「太多的假朋友,歧视链严重的圈子,大多数笑我偏执,谁懂得疯子的坚持……谣言在黑色里游走,这邪念多可笑,把冷眼都搅碎,一口口吞下去,慢悠悠游过去蹚这浑水……」
间奏响起,他放下麦克风,微微低着头,一个非常明显的吐气,终于吐出了这口气。
要让习惯了向往自由、习惯了霸道地表达自我、有时候甚至会无所顾忌的狮子座学会小心翼翼地收敛和察言观色,是这一年里,蔡徐坤的功课。
「太多东西让你没办法继续做狮子,有时候你可能必须要做一只小猫,对,小猫,该做还是要做。」
幸好有舞台,蔡徐坤说,这是他唯一一片可以不用看任何人眼色的领地。他接下来的语气姿态自动切换到了一个「队长」的身份里:「你在台上一定要专注在自己,而且要达到忘我的境界……如果你今天在台上表演了,就是要让大家喜欢你,但是在这之前首先你要自己也喜欢自己,这两者必须共存,只满足了其中一点,这个表演是不成立的。」
他画眼线,修饰自己的发型,尝试大胆的造型,无一不是出于「我认为那是对的,那个就是我自己」。
「好,现在你穿了这件奇奇怪怪的衣服,所有人都不喜欢,只有你自己喜欢,你还要穿吗?我会穿。」
「当然,这个人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一个不聪明的决定,他们会问我,蔡徐坤你为什么不主流一点,跟着大家,大家怎么样你就怎么样呗。那我觉得,大家都一样,有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做一个去满足别人的大人呢?我真的去讨好你,你就能喜欢我吗?」
蔡徐坤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拦也拦不住。
❺

为演出进行排练唱跳的时候,蔡徐坤习惯对着镜子,而且必须是那种一面墙的大镜子,他能看到自己从头到脚每一个细节。
这么做不是因为贪爱自己的外貌,「那只是一个父母给的东西。」他要照镜子的原因是要确定自己每一个肢体动作和眼神表情的状态是否合适。
他在台上的表演都是这样事先精密设计出来的,「在台上每一个走位、每一个看向观众的角度」,都要设计,然后反复练习,「这样一会熟练,第二出来的效果会更好。」
与此同时,他也要求自己在舞台上要有自由发挥的部分,「你不能在台上撒野,完全自由,不行。也不能在台上全是设计,那大家看的就会觉得好刻意、好累。所以我会做一个很好的结合。」
他享受舞台,但是有前提,「粉丝和观众给我很好的回应,我就会非常开心。」与之相对的是,「在表演的时候冷场,我是没法接受的。」
「哪怕你跟我说做艺术家怎么样怎么样,就是要接受这些残缺或者失败,我现在也没办法接受冷场。我可以接受私底下失败,但我觉得站在台上,你就是要把最好的状态打开来。」
以上这段话,平静地说出来只需要半分钟,但若要做到,需要付出的心力,非常人可承受。
你知道你会很辛苦吗?会一直辛苦。
「对,我知道。」蔡徐坤不像是给自己留了后路的样子。
「舞台是我的食品、我的面包、我的精神食粮。」
你怎么确保一生都可以得到万人的欢呼?
「这个真的是一个……不敢去想的一个事情,好在我现在手上有很多的新东西,没有发表的,我可以不断地给观众和粉丝新鲜感。我要玩的时间还很长,说不定能玩个十几二十年?到时候再想。」
蔡徐坤自评自己的很多作品都「过于超前」,所以「保守着没有发」,超前的除了词,还有音乐的元素,「肯定首先还是音乐性的超前。」他说就算是要做梵高,也要讲究阶段性,「前期我蛮保守的,但是快了,我后面也不想在乎太多乱七八糟的,就是做自己想做的,这样更好一点。」
他说的「后面」,大抵就是 NINE PERCENT 团队与公众告别之后。当下他无法回答对这个团体是否有舍不得这样的问题。
「你说舍得吧,也不对,你说舍不得,它也一定要结束。」蔡徐坤已经在想未来的事了。他会精雕细琢自己的专辑,以完整的概念和形式一张一张出。
前阵子他因为录制一档文化节目,几次游历古迹天坛,在那里听到了千年前的鼓声、钟声和古琴声,当即被触动,「我要加在编曲里,因为那种声音非常古典,有古老的魅力,非常吸引人,我第一次听到就特别心动。看吧,看有没有机会……」
「一定会有机会的。」几秒钟的停顿之后,蔡徐坤自己回答了自己。
❻

在谈话的后半程,我们后知后觉,我们跑题了。
是蔡徐坤发现的。
「哎,这一次拍摄的主题不是少年吗?怎么我们聊了这么多沉重的事情?」他难得地笑了。
少年……你喜欢这个词吗?我承认,我提问的口气暴露了我的质疑。这是一个很多名词和概念会很容易变得武断和死气沉沉的时代,少年——实在是一个被滥用了太久的词了。蔡徐坤不以为然。
「喜欢。」他的回答很简练,他尊重我说的,少年应该有愤怒和勇敢,但他更认为,少年应该纯真和简单。
「这两者是相通的,正因为你是少年,所以你无畏,所以你热血。当你不是少年的时候,你也就没有那个欲望了,对不对?即使少年再愤怒,他也是干净的,也是简单的,因为他简单,他才会愤怒。」一个谆谆善诱的人上线了。
蔡徐坤有想赢的天性。这种天性注定是一把双刃的刀。
他很爱每每在台上时看到的,观众席里一片金色的海洋,那是他的粉丝为他专门布置的颜色。「那就是狮子的颜色。」
你见过真的狮子吗?
「见过,在动物园见过。」
我觉得你应该去非洲草原见一次狮子,你一定会变得不一样的。
「这么说是变好还是变不好?」
你一定会吓疯的。
「对,看到动物版本的自己。我还挺想见见的,草原上的狮子。」
我给他讲起早前我在网上看到过的一张照片,是专业的野外摄影师拍摄的,一只雄狮在经历了一场打斗后的样子,脸上都是抓痕,血还未完全凝固,但它就那么迎风立在那里,一脸桀骜,你不知道那狮子是赢了还是输了,但总之它还活着。
把这个画面讲给蔡徐坤,他手托住腮,一直反复说着「那挺帅的啊,挺帅的……」
我把话题引到下面一个问题上,问题都问完了,他却不回答,反而自顾自神秘地笑起来。
「你刚刚说那个故事是?你刚刚说的是在哪里?非洲吗?那是一个什么?视频吗?还是什么?」我翻手机给他找照片,他很期待的样子,不再赶时间,也不催促,就等着我一张一张在相册里翻。
直到那只受伤了却依旧骄傲的狮子的照片找出来了,他才满足,捧着手机笑着看了很久,嘴里一直说着:「这个好帅,挺有意思,受了伤还活着……真的,你打不死它,它就会变得更强,真的,只要它还没死,下一次打架一定更厉害。我喜欢这个故事。」
他这些话,说的是狮子,还是他自己,我没问。不需要问了。
9 月 27 日那天,阳光明媚。属于蔡徐坤的旅途从不会停下,离开那片森林,他进入了这样一座花园。

他所来到的是 PRADA 位于意大利阿雷佐省的新工业总部——Valvigna 和 Scandicci 花园工厂。花园工厂希望传达一种哲学理念,在建筑、自然和员工幸福感之间创造一种平衡。
PRADA 本身永远充满无穷的想象力,用不断尝试的精神催生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元素,才能使每一个系列都走在流行的最前沿。而蔡徐坤作为品牌代言人,亲身来到品牌总部,用心感受并将品牌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他想来这里找寻 PRADA 背后的故事,将最真实的东西分享给希望了解这一切的你。

没错,每一秒的成功,都有理由。
那是他曾经一点一点积累下来的。

摄影:WangLei & JiangKun
造型:杨钦凯 Checkay
采访/ 撰文:吕彦妮
策划:王梦云 Mengyun Wang
化妆:邰凌轶
发型:张凡 Bon Zhang
服装助理:殷君、周梓楠、钟嘉勇
制片:The Circle
执行:豆子
责编:Neil
特别鸣谢:PR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