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法律与社会变迁
2019.11.22 法律与社会变迁 北京大学法学院 苏力教授 制度的完美,不是按思想评价,而是按当时的约束 粮食增产 1.化肥 2.粮种 3.水利 李鸿章:“数千年未见之大变局”(改朝换代都无法改变之变局) 洋务运动 学科学技术 南方负责提供财力 北方负责应对传统威胁 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 切断大运河 知识分子认输 没有骨头 对中华民族绝望 康有为:白人第一 汪精卫做汉奸 上层没有力量自我革新 需要革命 革命:天翻地覆 不知道怎么办 自己摸索 革命不需要法制(不废六法全书怎么分土地、怎么把外国人赶出海关…;收地主地,地主和你打官司?) 革命不是理性 革命领袖有召唤力 人治 但人治不能持久 革命会慢慢过去(十七八岁想革命,三十几岁想安定成家) 魅力型领导不能继承,只能天生 创业型领导是魅力型 守城型领导不一定是魅力型 联合国将香港定为“殖民地” 毛泽东定为“不平等条约下的殖民统治”,主权仍在中国,需要回归祖国 联产承包责任制留下国家所有权,农民只有使用权(地主、小农不能轻易接受工业化) 国家才能建高铁、水库、大坝… 人文知识分子引起人们尊敬,而国家需要科技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共产党爱才,而知识分子都跟国民党走) 花一百年把中国建成世界最强国之一 和苏联太近,北方苏联有威胁,1959年吵架,然后再打战(苏联沙文主义,大量土地被苏联占领) 和美国建交,共同遏制苏联 周恩来要求在75年年底建好海港(没有海港,后面怎么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提是国家安全(核潜艇:在深海里反击) 改革开放一步一步来,水到渠成 经济生产方式改变,法律也要改变(没有革命,怎么可能高校有60%的女生,农耕社会女性只能是生育机器;普通话普及) 经济基础变化,不意味更好(腐败、犯罪…) 犯罪率提高主要因流动人口(不敢在家门口,熟人社会要脸面;受歧视受欺诈,地方保护) 法学不是研究文字,而是研究人的行为 人关心的是“事实”,而不是“词” 中国地方保护主义比欧洲较弱(中央集权) 地方官员可以干预,不能过分干预(裁员导致大量人失业;国有资产流失)一定地方保护主义没问题,有问题是以权谋私,只顾自己利益 互联网促进统一大市场(过去大多数省不愿进外省的烟;网购不在乎哪里生产) 计划也是法律 假冒不是大问题:微软特意让假冒占领市场,产生路径依赖;假冒好的,慢慢变成正版 伪劣才是大问题,市场不能解决 地沟油的问题是不能上餐桌(买给市场,市场让它上餐桌) 市场经济使得人性中不好不坏的东西出现(货物流转让人推卸责任)人性基本是不变的,法制在此作用重大 货物流转促使突发事件(大量鸡卖入超市,禽流感) 做学问应该站别人角度 恐怖分子到外地作案 信息流(言论是会造成犯罪,言论自由不是绝对的) 报告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民主的神话) 腐败是经济生活,是组织问题(越是农民,越容易出问题,亲戚朋友都来找) 上了大学,你最好的朋友不会是同乡(迫使和陌生人交往)大学里要塑造完整人格 大学和军队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化组织 最重要是判断(律师快速判断,或许讲不清道理),不是知识(教授讲得清道理,或许不能正确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