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些做梦也会笑醒的趣事——读《没有胳肢窝可怎么生活啊》
姥姥有话要说
——读李瑾新书《没有胳肢窝可怎么生活啊》
王宇 | 文
《没有胳肢窝可怎么生活啊》是外孙的爸爸李瑾送给外孙李俊言最好的礼物。
这本书一直摆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我时时翻阅,不忍释卷。外孙已经七岁了,今年刚刚进入小学。这七年里,我一直陪伴着他,可能由于孩子成长的分分秒秒、点点滴滴都融入在我的血液中,已成为一种日常,故而感觉书中既有一种陌生的熟悉,又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激发了我对孩子的重新认识,也让我重新回到了“现场”。现在回想起来,孩子的成长就像演电影,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蒙太奇式的镜头,一路上有跌跌撞撞,荆棘沙砾,更有山花烂漫,鸟语花香。

梵高 李俊言绘
记得看到外孙的第一眼,世间所有的美好似乎都汇集到了心里。孩子是2012年9月6日晚上十点四十三分出生的,当时大雨倾盆,我把孩子来到世间的喜讯告知我的先生时,他兴奋得雨伞都忘记带了,就直奔医院。出生后几天,我抱着这个肉乎乎的小家伙,心里百感交集。我女儿的童年在奶奶家度过的,由于个人一直忙于工作等原因,没能陪伴她度过人生中最好的时光。我想,我要弥补这种缺憾,我要陪着外孙,陪着他牙牙学语,陪着他步入学校,渡过一个快乐而不孤单的童年——我的意识中,人生之路漫漫,你应该经历的如若缺失,日后必定要你补上。
外孙的幼年大体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两岁前,一字不吐,只是哼哼啊啊;两岁后,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还不会说话时,孩子的爸妈有些着急,我就劝他们,“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出无声诗”,不说、不走是一段有形诗,能言、会走是一段无形画。外孙还不会讲话、不会走路这段时光,和别人家的孩子并无异常,但探索欲望特别强烈。大人给他规定的行动“范围”和约束,孩子一般不肯就范,每日不知疲倦、不怕危险的向陌生的地方、未知的领域摸索着。

紫色百合 李俊言绘
一次,我正在给孩子冲奶粉,一转身,人不见了,听见厨房里有动静,急忙跑过去,看见他拉开橱柜,拿出一把菜刀,一边挥舞,一边侧目而视,表情虽然很平和,却吓得我发懵。我把菜刀从他手中哄下来,将他领进客厅里,自己又去冲奶粉,一会儿又听见保姆在嚷嚷,我急忙奔向厕所,只见外孙趴在马桶边,一只手快速地搅动着水花,一脸兴奋的样子,像是在说,这种玩法多么有趣啊。我立即将他抱起,他咯咯地笑了。孩子的笑声很具有感染力,顷刻间,我觉得自己的担忧、焦虑和疲惫不知所踪。
这样或“惊悚”或快乐的精彩戏码每天都在上演,有时候颇让人忍俊不禁。在我看来,孩子在不会讲话阶段,表现出的往往是人性中最自然、最天真的部分。他虽然不言不语,但世间的一切皆装在心里。这个时候,孩子与成人沟通交流的方式不是语言,而是行动和心灵,呈现出一种花草自生,流水自语,鸿雁飞过,不留痕迹的状态;这个时候,孩子似乎不与成人、世俗过从,远离尘嚣,享受着人之初阶段中难得的宁静时光,通过在纯洁的世界里遨游,体会着亲人无私的爱。我常常反思爱究竟是什么,我给出的答案:爱是陪伴,是尊重,是不以自己的想法干涉他。孩子在刚刚接触“看得见的人生”这个阶段,自由是非常可贵的。作为监护人,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过多干预,尽可能多的给他关爱和保护。我设置的一个前提是,只要没有危险,就让他尽情去探索,去发现。

锦鲤娃娃 李俊言绘
外孙走路和讲话都比较晚,我们一家人耐心地等待着。带过孩子的人都有一个愿望,在他一、二月的时候,盼望着再长大些,能够抱到外面去,这样可以看到更广阔的天地;然后,再盼望着孩子会说话,能够表达自己内心幼稚、新奇的想法;然后,再盼望着孩子会走路,自己摸索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孩子就是在盼望中一天天长大的。当然,大人们也可能会气馁地发现,长大后的孩子真不如小的时候好带,且不说已经有了独立的见解,就他蹦蹦跳跳的脚步,有时也是跟不上的。
外孙两岁会讲话了,不是一个字、一个词的往外蹦,而是整句话、整句话地说,变化日新月异。有时,我的大脑还真无法适应他的节奏。一天,和孩子遛弯,他走在前边,漫不经心地说:“外婆,我和你说件事,我有儿子了。”我意识里没有思想准备,一下子被这雷人的话击懵了:“什么时候有的?我咋不知道?”他转过身,很认真地说:“一个小时前。”我问:“谁生的?”孩子回答说:“我呀!”翻看《没有胳肢窝可怎么生活啊》,我发现这样的话他也和爸爸讲过。现在回想起来,外孙倔强地梗着脖子的神态,俨然就在眼前。当时我问:“你的儿子在那里呀?”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在北极。”我问:“他一个人住吗?”孩子说:“是的,他生活能力很强,他自己什么都会。”我听了,暗自好笑,这幻想出的儿子一出生便被送到了北极,与北极熊为伴,该有多么坚强,真是哪吒般的存在啊。然后,我看着走在前边的外孙,感觉自己是老朽了,很有些“瞠乎其后”的意思。没过几日,外孙就已经儿孙满堂了。他有两个儿子,一个生活在南极,一个生活在北极,还有一个孙女,生活在宁波。在他的幻想中,一大家子其乐融融,只是大家各居异地,不能聚首,甚感有些遗憾。

乐章 李俊言绘
那天,看了篇文章,说麻省理工一项研究表明,孩子大脑发育的最佳方法不是靠阅读,而是靠父母的影响及其与子女的沟通方式。孩子有这样的幻想,可能和我们整个大家庭都在天南海北工作息息相关。外孙到了会说能跑的阶段,延续着他的探索精神,同时开始编制着梦幻般的世界,构建自己的未来。有时候听者亦惊亦哦,莫不感觉惊奇,有时候甚至会被带入到他创造的情景之中。
在带孩子的时候,我越来越发现,一个崭新的生命从开始只能仰卧,到可以爬行,然后直立行走,这个过程充满酸甜苦辣。但是,一个孩子如同一颗种子,从黑暗的泥土中诞生,告别了无知和蒙昧,用羸弱的身体迎候生命的旭日,这又是值得欣慰的。但无论如何,当孩子逐渐长大,逐渐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个性,势必要在世界上“注册”自己生命的商标,探索自己命运的意义,不管未来等待他们的是斑驳风霜,还是灿烂暖阳,这个蓬勃的生命终要直立于世,去创造、创建属于他们的未来。
在我的概念里,外孙的成长过程并不奇特,普通而平常,但这一切都属于他自己。对我这个姥姥而言,留在记忆里的都是美好的,都是些做梦也会笑醒的趣事,即便有一些疲惫和艰难,也早被雨打风吹去。可谓一切过往,“悠然心会,妙处难于君说”。拉杂几句,算是《没有胳肢窝可怎么生活啊》这本书的补充和注释吧。
李瑾

山东沂南人。汉语言文学学士、新闻学(文学)硕士、历史学博士。业余时间,读书著文自娱,有作品在《人民文学》《诗刊》等刊物发表。曾应邀参加草堂国际诗会和成都诗歌周,获得李杜诗歌奖等奖项。出版诗集《人间帖》《孤岛》、故事集《地衣:李村寻人启事》、评论集《纸别裁》、随笔纪实集《没有胳肢窝可怎么生活啊:爸爸和学龄前儿子的温馨对话》等。
好书推荐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没有胳肢窝可怎么生活啊:爸爸和学龄前儿子的温馨对话》
李瑾 著
精装本
中国青年出版社/小众书坊
《没有胳肢窝可怎么生活啊:爸爸和学龄前儿子的温馨对话》是一份爸爸对宝宝最贴心的日常记录,是诗人、作家李瑾记录的宝宝从三岁到六岁的一百六十则对话,内容活泼、生动、有趣却又发人深省。借助这本书,可以观察一个宝宝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健康的成长历程,这个历程同时也是家长对孩子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过程。李瑾认为:“最温暖的爱是陪伴,最贴心的爱是记录,恐怕,父母能给孩子的就只有这么多。”他将对宝宝的爱化作一支笔,把和宝宝对话中机智幽默的内容记下来,宝宝的一颦一笑、哭哭闹闹都成为他笔下蹦蹦跳跳的文字。透过这些温暖的文字,传达的是一种父亲“在场”而不是“缺席”的家庭教育观念。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人间帖》
李瑾 著
精装本
中国青年出版社
小众书坊策划出品
本书是诗人李瑾的新诗集,分“卷一 春秋祭”“卷二 时间传”“卷三 光阴史”“卷四 山河辞”“卷五 人间帖”“卷六 枯萎赋”“卷七 地铁志”七卷,共收入诗作250余首。李瑾年纪不大,但有着较深的文化修养,对历史传统经常如数家珍。
《人间帖》兼具完整的时间序列与精密的空间结构,其内容包罗万象,风格稳定、统一,以学问为诗的同时,又不缺少才华。在“人间”场域的统摄下,作者致力于“时间”这一文学中永恒而重大的母题,为时间立传,为光阴著史。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以迦为本诗集作序。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2020天天诗历》
霍俊明 编
精装本
中国青年出版社
小众书坊策划出品
“365天365首诗,每一天都是诗人的诞生,每一天都是诗歌的节日,每一天都是诗意的生活!”自从2016年《天天诗历》惊艳面世以来,每年的《天天诗历》的出版,都是中国诗人们瞩目的事件。可以说,入选《天天诗历》已成了诗人们的“小荣幸”,也成了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喜爱的新年伴手礼。本诗历一直由诗人、评论家霍俊明独立编选。他丰富的阅读、宏阔的视野、精准的把握和为了诗歌的初心,确保了入选作品有较高水准。总之,这是一本集诗歌年度精选与日历功能于一体的精美创意之书。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书虫的天堂:
2020书店日历》
孙谦 编
精装本
中国青年出版社
小众书坊策划出品
《书虫的天堂:2020书店日历》为中国第一本书店日历,布面精装,四色彩印,由书萌策划,中国青年出版社/小众书坊出版发行,是献给广大书店业同行和读者的书香新年礼物,同时也是国内优秀中小书店互相交流了解的平台,还是各出版发行机构联系书店的一座桥梁。其编辑理念:366天,366家书店。每一天都是书店的节日,每一家书店都是书虫的精神憩园!
○
小众书坊
○
匠心出版 丨 诗意生活


ID:PoeticBooks/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 小众书坊实体书店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甲1号
★ 营业时间★
3月-11月:10点至20点
12月-2月:10点至19点
★ 联系电话★
(010)64011190
小众书坊| 网络购买渠道
微商城

京东店

淘宝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