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美,孩子这项能力的培养比考高分还重要!
在大部分国人的印象中,北美孩子的总体感觉就是比较能说,在很多人面前也不拘谨。其实他们能说会道的原因还在于他们有足够的自信,而这自信,又跟他们从小培养的社交技能有关。

国内家长带孩子一般非常看重孩子是否吃得好长得高长得胖,学习成绩好不好,其它的都还是次要。而北美家长比较注重孩子的社交能力,他们从小就教育孩子,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可以随便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他们的思想不依附于父母或其他人。
北美孩子从小便会被带到各种社交场合,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在一些派对上,你可能会遇到一些八九岁的孩子主动跟你交谈,他们会跟你握手,问你的名字,然后直呼你的名字跟你讨论今天的甜点味道不够好之类的话题,还可能会就其它的一些话题征询你的意见,甚至可能因为跟你看法不同而跟你辩论。
所以我们在不同环境下,都可以看到北美孩子很快地“自然熟”,能一派轻松地跟陌生人搭讪聊天。即使是到了一个全是陌生人的场合,他们也能立刻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展现出独立的一面。

中国孩子看医生时,大多由父母代为发言,跟医生讨论病情与诊治的方法等等,但北美家长的教育方法却不是这样。在带孩子看医生前,父母会先替他做心理建设,告诉他医生等等应该会问什么问题,而他该如何应对与回答。抵达医院后,医生的主要谈话对象也会是小孩,其次才是父母。
这并不是先天产生的差距,还是后天养成。北美的学校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美国的共同核心课程标准(Common Core Standard)提出的七项思维方式,排在首位的就是:批判性思维。

许多人看到“批判”二字,本能地将之和批评甚至吵架画上了等号;至少,也会觉得这是一种激烈的思维模式,咄咄逼人,让人紧张。
这是我们对批判性思维认知的一大误区。我们先来看看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英文解释: “Critical thinking is the objective analysis of facts to form a judgment”(通过对事实的客观分析,进而形成更好的决策和判断)。 实际上,批判性思维并不是直接地去反对什么。它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技能,在西方的教育体系中,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换言之,这是每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应当具备的思维模式。

为了帮助中国学生提高思维、逻辑、推理、论证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斯隆教育推出升级版批判性思维课程,并同期推出线上公开课供家长与同学们品鉴。
该课程由Aristos教育的Bruder博士研发。Bruder博士毕业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在高等教育领域具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
该课程共三个级别,分别为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课程由浅入深,从思维启蒙开始,培养学生严谨的、全面的思考习惯,从而帮助中国学生摆脱不善于思考、分析问题,不知道如何有效表达观点的“老毛病”。
初级班重点学习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概念及应用,例如,为什么批判性思维很重要;如何进行有意义的辩论;如何简明地描述复杂的问题。
中级班的课程侧重于说服技巧与实际应用,例如:如何评估劝说与被劝说的有效性;如何建立强有力的论据;如何有效地反驳相悖观点。
高级班将重点学习论证结构的相关知识与应用,例如:线性及非线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什么是演绎与归纳推理;什么是隐藏的前提与结论;如何宏观思维。
如何报名
请添加客服微信(微信号:askshenboshi)参与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