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你真心喜爱的某个时光
心理学里有个名词叫做心流,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全然不觉得时间的流逝,此时心理上的愉悦指数爆表。从记忆里卯足劲寻找真心喜爱的某个时光,既然是真心喜爱大抵上应该会有这种一种感觉吧,那就是拥有快乐、满足感、有价值、成就感的体验。
脑子里完全本能感知,毫不刻意如行云流水般蹦出这么几段时光:
1、个人独处时光
个人独处是一种孤独,孤独是一种享受,一种独处的快乐。互联网时代,孤独已经成为了一种奢侈,人们已经被无止境的信息所填满,超过三分钟闲暇必然会掏出手机。这已经成为一种病了,得治。
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无人打扰,我可以去跑跑步、游游泳,也可以一个人静静地看会书或者是一部电影,又可以一个人好好发个呆思考下人生,还可以一个人漫无目的的在公园一圈接一圈的走,再就是随着思绪冒充下文人写写字。这些个基本构成我一个人时生活的所有。
有一个法国女生,叫做萨冈,写过一本畅销书叫做《你好,忧愁》,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
“我们的人生应该自由自在地思想,自由自在地少想,自由自在地遐想,自由自在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我不能说“成为我自身”,因为我仅仅是一块可塑的面团,只不过它拒绝任何模子而已。”
在一个人的时光里,我大抵是在享受这份自由自在。孤独是一种心境,孤独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享受孤独带来的自由自在,享受孤独带来的心灵的宁静。然,孤独不等同于寂寞、也不等同于无聊,孤独你值得拥有。
2、家庭时光
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如果说健康排第一,那么家庭绝对排第二。时至今日,结婚10年,过往一些重要时刻时常会回上心头。第一次与老婆相遇;相恋的每一刻每一秒;牵手走入婚姻殿堂那一刻;儿子的出生、学会走路的瞬间;一家人各地的旅游...。曾好些次临睡觉前,看着一旁已熟睡的老婆和儿子,心里一股莫名的感动,一股强烈的责任意识觉得这就是我人生奋斗的动力所在。
在谈“真心喜爱的家庭时光”时,我努力从大脑中调出所有记忆片段,我发现基本都是相恋期和结婚初期间的记忆,且都是30岁前的。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现象,我扪心自问,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有那么几点:
1)从30岁到现在这期间,也许还会持续5-10年,这是所有男人的一个瓶颈倦怠期。这个期的男人其实很脆弱,他们身上有形无形有太多担子,无暇顾及太多左右;
2)孩子的出生,整个家庭的焦点都到了孩子身上,在心理认识层面对孩子的教育更成为了一种责任而非甜蜜乐事。基于这样,一切的家庭活动近乎都是为了溜娃;
3)我总认为,男人在外赚钱养家,不出轨,在内也操持家务,能帮带孩子,这个男人就是非常OK了。
家庭生活终究会归于平淡,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正说明了家要好好去经营,尤其是脆弱的中年人婚姻。我要反省,真的,真的,真的把家庭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上了吗?
3、知心朋友、亲人间的相聚时光
烂大街的一句话,亲情、友情、爱情这三者在人的一生中缺一不可,并不能彼此替代。不过也有例外,德国哲学家尼采,还有《麦田守望者》塞林格,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享有非凡成就,但是在人生后半段孤独一人,思想在那个时代不被人理解,亲情友情爱情与他们没半毛钱关系,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哲学家选择自杀的原因。
我是一个俗人,做不了圣贤,也不想做圣贤,但也不是为生活没要求。一方面追求获得世俗认可的成功,另一方面也想留有一方精神的净土。对于真正知心的朋友,亲人间的相聚,我可以"原形毕露"不做任何掩饰的把自己展现出来,完全无任何目的的交流,可以一起喝喝茶,爬爬山,打打牌,我真心非常的享受。
为什么现在的人大多活的并不太开心?抛开名利先不谈,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活出的不是自己。被老板骂,有理没理得受着;对同事,不管喜欢不喜欢得端着,毕竟还得一起合作;不喜欢的工作得端着,因为还要吃饭……
以上,无论是个人独处,家庭时光,还是知心朋友亲人间的相聚,这些真心喜欢的时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是一个彻底放松,打开心扉、不端不装真实真诚的自己。这些时光被回忆起完全基于一种真情实感的本能,在这个本能驱使下我没想到曾经跳槽薪水翻倍的时光,也没想到买下房买下车的时光,也没想到在职场里被认可被晋升的时光。此时此刻,真正未被回忆起的也许对于你的人生根本不是最重要的,那请把更多精力关注到你回忆起的东西上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