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戏剧节|演员的训练:存在、推动力、过程
01
2019年11月20日星期三,是首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开幕的日子,上午十点,位于邛海宾馆的国际会议中心展开了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剧坊单元(城单元学术活动)的第一场工作坊,导师是俄罗斯国际戏剧艺术学院话剧导演教研室以及瑞士洛桑堂究列里戏剧学校的教授马琳娜·杜科斯布里教授,此次工作坊的主题是——演员的训练:存在,推动力,过程。
此次剧坊单元有大量免费的工作坊与会议,邀请到来自俄罗斯的玛琳娜、来自日本的中岛谅人、来自英国的提姆·亚当,以及我国的濮存昕、姜若瑜、赵淼、李龙吟、李晏等众多专家,是除了看戏之外,观众、创作者以及专家一起交流的重要单元。
会议中心依山傍海,到处是鸟语花香,特别亲近自然。这也是大凉山戏剧节的特色之一。
工作坊开始之前,从宾馆门口到电梯门口,再到会议中心门口,每一处都有身着彝族服饰的礼仪小姐以及身着大凉山戏剧节专属卫衣的志愿者在欢迎和引导大家,会议中心门口更是早早准备好茶歇台,备上点心、水果和饮料,供大家补充能量。
会议中心内部是红色的地毯与金色的椅子,椅子围绕着舞台摆成了三面观众席,每个椅子下面早已备好了戏剧节的专用矿泉水,十分贴心。



02
玛琳娜教授一进来,我们才发现她就是吃早餐时跟我们say morning的老师。她一上来先自我介绍,对她来说,四川并不陌生,她早已从布莱希特的《四川好人》中听过这个地方。
玛琳娜带来了很多照片,所以一开始主要是通过图像来向大家介绍她的国家的戏剧人,包括:
思考中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正在进行有机造型术训练的梅耶荷的,
梅耶荷的排练《钦差大臣》时的剧照,
梅耶荷的在莫斯科艺术剧院排练《万尼亚舅舅》的工作照,
以及梅兰芳、斯坦尼的照片。
这些照片中的人物很多都很强调手势,这是俄罗斯戏剧人从中国戏曲里借鉴学习的。玛琳娜还现场给大家示范了手势的使用,比如一个简单的按照节拍给出的手势,就可以非常干净利落且准确地表达出一个意思。
接着玛琳娜教授通过照片向我们展示了她在瑞士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也是置身自然,草木丰茂,她说这一点和大凉山很像。她家门口还有一座用罐子搭成的墙,她说是模仿中国的墙,看样子像模仿长城,也可看出她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她坚信斯坦尼所说的,从事戏剧,大多从艰难开始,慢慢会感到轻松,甚至自如,乃至可以自由地创造美好的艺术形象。
接着她向我们展示了她给世界各国的学生开工作坊的照片,这些学生来自伊朗、巴西、意大利、西班牙等等。
她还用视频向我们展示了她给圣彼得堡国立戏剧学院导演系的学生上课的情境,她使用的是迈克尔·契诃夫的方法,这个班上有日本的学生,也有芬兰的,但大部分是俄罗斯的,他们如今很多人已经很有名了,毕业后,大多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继续从事戏剧工作。
其中一个视频展示的是,学生们一边抛接球一边练习台词,还要再次过程中照顾呼吸,调整节奏。呼吸与节奏,接下来将成为其工作坊的重要关键词。
接着,她还用视频向大家展示了她给圣彼得堡国立戏剧学院导演系二年级做的片段练习,视频里,大家每个人戴着礼帽,头顶着一支燃烧的蜡烛,在演一个以色列的童话故事。因为头顶蜡烛,所以大家需更加小心和准确地控制身体和头部。控制也将成为她此次工作坊的关键词。
最后她还用视频向大家展示了她在瑞士使用迈克尔·契诃夫的方法读一首诗歌。接着,就是大家期盼的互动环节了。









03
玛琳娜教授说,戏剧就是相遇,演员与导演相遇,演员与观众相遇。所以第一个练习是关于相遇的:大家自由分布在空间中,当玛琳娜走到大家面前时,每个人要用一个自己的手势与玛琳娜打招呼,玛琳娜则作镜像式呼应,全程伴有音乐,所以大家也需要照顾与音乐的关系,以及呼吸与节奏。而手势,正是玛琳娜在前面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的关键词,她很看重手部的动作,这一点,与咱们传统的戏曲和曲艺异曲同工。
接着,玛琳娜教授脱掉了外套,身着工作坊常用的黑色练功夫,带领大家作各种热身运动:有的是如老鹰抓小鸡游戏般,训练大家的反应力;有的则通过众人围圈有节奏地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从双臂到双腿,从腰部到胯部,从膝盖到脚踝,而这一切,都要照顾到音乐营造的节奏,以及呼吸的调整;还有的需要分节拍完成一些日常的动作,比如坐下或起立,在此过程中训练动作的完整与准确,以及不同速度和节奏的控制,对,又是控制,她在整个工作坊中特别强调这个词,这个也是一个成熟的演员必备的素质,尤其是在参与者众,且摄影机、照相机也参与到现场的热烈氛围中,对环境的敏锐与自身的控制力,都十分重要!甚至是自我保护且不伤害他人的必备技能。
一上午时间虽短暂,玛琳娜教授却一分也不停歇地,带来了大量的训练项目,这些项目,至少够花一整天时间来消化。她让大家双人分组,一起练习能量的传递与感受,让大家通过语言之外的身体,比如手势、动势来传递能量,又通过调动整个身体来接收能量。
接着完成了热身与互动后,进入了全场的高潮环节,她带领大家跑出会议中心,直奔二楼的会议大厅,让大家在大厅里一起练习动用整个身体的节奏与发声练习,于是大家围成一个圈,包围着她,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充满能量地进行发声训练,利用整个身体去发声,跟着玛琳娜给的各种节奏去发声,那声音穿越整个大厅,几乎可以顶穿穹顶,几乎要把顶灯击碎。就在大家意犹未尽兴致正高时,玛琳娜选择戛然而止,及时终止了训练。
于是大家迅速回到会议中心,和她一起交流,一起合影,一起潇洒地给一上午干货满满的工作坊画上句号。而换上戏剧节专属卫衣的玛琳娜,当她再次出现在吃饭的地方,又成了那个和蔼友善的老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