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莱纳德·科恩
查看话题 >莱昂纳德.科恩 穿着西装的反叛者
第一次知道莱昂纳德.科恩,是在听了他那张发布于千禧年的专辑《Ten New Songs》,多么随便的专辑名,不知道还以为是某种杂歌合集。专辑封面用深蓝色作为主色调,科恩一身西装,他的头占据了大半个封面,与一个女人紧紧相依,表情有些沉醉,又有些许冷漠,嘴角那道刀刻似的法令纹一直是他最鲜明的标志。
这是莱昂纳德最具合作色彩的一张专辑,封面那个女人叫莎朗,他的合作搭档,也是他的女伴之一。
莱昂纳德出生在加拿大一个富裕的家庭,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典型的富二代,父亲在他9岁那年去世,这件事对他以后的人生有着很大的影响,所有的不安或者孤独,以及长时间的抑郁,在这个时候就埋下种子、无声钻入。
莱昂纳德似乎一路走来,最不缺的就是女人。对他照顾最多的也给予了很大支持的母亲,同居最久情人玛丽安、被写进歌里的缪斯苏珊、合拍的搭档莎朗、以及他永远也得不到的妮可和最终背叛他的凯莉。每一个女人都在不断影响着他。
他年轻时曾说过:我对学术没有什么兴趣,我只为创作而生。事实证明确实如此,这个才华横溢且不甘心按部就班的犹太人,他生来就属于流浪。
莱昂纳德在麦吉尔大学念书时成绩平平,但是却热衷于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对写诗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这时他认识了比他大20来岁的莱顿,这个跟他出生完全不一样的人,深深地吸引着他,也就此改变了莱昂纳德。莱顿说过:我第一眼看到他就知道他是个写诗天才,我没有什么可以教他的,所能做的,不过是为他打开一扇又一扇门。
事实上,对一个保守的犹太富裕家族来说,念书是为了走入上流社会,或者继承家里的财富。而莱昂纳德选择的人生道路恰恰是与之相反的,他爱写诗,也擅长写诗,莱顿把他引入诗歌这扇大门里,此时的莱昂纳德就像一只飞出牢笼的小鸟,他不安于禁锢在加拿大,逃离了那种被安排好的按部就班的生活,自己一个人去了纽约、伦敦、古巴、纳什维尔,因为战争关系,还差点被困在古巴回不了家。他的心里向往云游四方,不想被任何事情束缚,他为“诗”而生,流浪是他的翅膀。
而在所有的流浪生涯里,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在希腊的伊兹拉镇,在那里,他过着苦行僧般的原始生活,没有电,生活用水需要自己出门寻找,一切看起来似乎没有那么便利,可莱昂纳德似乎感觉更幸福。在那个白房子里,他与玛丽安相爱相伴数年,并出版了多本诗集和小说。
出生在富人家族,却向往苦行僧的生活,重要的是,他并不止于向往,而是真正做到了。莱昂纳德的所有作品,诗集、小说均脱胎自这种“叛逆”。
不想写诗后,就当起了歌手,反正他自己那么多出版过的诗可以改编。不仅如此,连吉他都是自学的,他早期的歌曲和弦都比较简单,因为他说他喜欢极简的东西,太过复杂的玩意他是不太喜欢的。而且每次拨弄吉他,弹着弹着就能成为一首歌曲,这大概就是天赋。
上世纪的60年代,全世界都在革命。在西方,垮掉一代、嬉皮士盛行,空气里弥漫着摇滚、酒精和大麻的味道,理想主义认为:摇滚乐会改变世界。莱昂纳德也在这个时代里打转,但从年龄来说,他比很多这个时期的民谣、摇滚歌手都要大,是“垮掉一代”最不屑的那个年龄阶段的人。再加上他的外表,儒雅、斯文、还有点小刻板,一身大学教授的打扮,似乎不能把他归类在这群“放荡”的嬉皮士中。但他又时常跟这群人混在一起,也算是一个异类,应该说,他在一群叛逆的人群中“叛逆”着。
他的音乐充满了催眠、迷幻,他比很多摇滚歌手都更早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充当试验品,药品常伴左右,这能让他得到一些灵感以及能跟上节奏,甚至是在巡演时也不例外。据他自己说,《美丽失败者》就是部分致幻剂催生的作品。
虽然莱昂纳德一生追求极简,也不喜欢复杂的玩意,但在他后期的音乐中,他自己并不满足这种简单的感情表达方式,而是在之前的基础上加进了一些电子合成。但这些并没有掩饰他嗓音的特色,反倒是将他的这种优势发挥到极致,轻柔、低沉和淳厚的低吟,犹如烟雾般漂浮在沉寂空气里。禅修回归的他,声音又多了一丝冥想感,一种宁静。就像是莱昂纳德小时候擅长的催眠术,不自觉地将人勾引过去,沉迷其中。莱昂纳德很小的时候就很擅长催眠术,并成功催眠了家里的女佣当场脱掉衣服,这段经历还被他写到处女作小说《至爱游戏》里。
在音乐圈取得的成就后让他从“诗人科恩”变成了“歌手科恩”,歌手这个身份确实给他带来了一些好处,比如物质上的。可同时,他也厌倦了音乐工业带来的一些负面结果,加上多年来的抑郁困扰,所以在61岁这年他选择了出家当和尚,潜心修行。等到再次回归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身无分文,全部财产已被昔日好友窃取,本想着靠这些钱养老的莱昂纳德不得不再次走上巡演道路,这个时候,他已经70多岁。
生活给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可是,上帝为一个人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他打开一扇窗。
比如,这场原本规划很小的巡演,给莱昂纳德带来的却是既叫好又叫座,比二三十年前更红,不仅赚回了失去的那部分钱财,还挣了很多。但这些巡演却超越了赚钱本身,他带给莱昂纳德的是前二三十年前都不曾有过的满足。此时的他,经过前面几年的修行,已经摆脱了抑郁的痛苦,心态好得不得了,他想继续演出,全世界乐迷也乐意看他演出,更愿意看到他有新的作品出现。
莱昂纳德曾经说,在生活里,他自己是个任何事情都慢半拍的人,所以需要借助药物来帮他恢复正常节奏。事实上,在他的整个生命里,节奏都慢了半拍。在他破产以后,人们以为剩下的只是一个心碎潦倒的老头,那个潇洒不羁的诗人已经不复存在。可在莱昂纳德看来,去寺庙是修行,在红尘里打滚依旧是修行,后者更不可思议一点。你看,在一个看起来可以放弃的、没有任何优势的年龄,他又重生了。
但不管如何,莱昂纳德始终只是一个平凡的人。
2016年11月10日,莱昂纳德离开了这个世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紧接着,与他一起分享过“最具文采歌词奖”的摇滚鼻祖查克贝里也离世,与此同时,他的好朋友鲍勃迪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似乎迪伦曾经不远万里去瞻仰莱昂纳德被安保人员拦在外面这件事情就在不久前一样。
有人说,科恩首先是一个诗人,然后才是一个歌手。而莱昂纳德自己说:我觉得自己是个作家,而非诗人,我还远远没有到达终点。对我来说,他不管是一个诗人、一个作家,还是一个歌手,都是极其叛逆的。爱写诗就去写诗,想赚钱就去唱歌,遇到喜欢的妞就去追,爱自由就流浪四方体验生命,60多岁出家当和尚,下山后发现自己的财产被朋友骗光,70多岁为了谋生再次踏上巡演之路,不仅赚回老本还再次证明自己的实力。酗酒、抽烟、吸毒、滥交依然能牛哄哄的活到80多岁,不动声色的叛逆着,传奇又浪漫的一生。
“叛逆”是一种天赋,而天赋是一种罕见的能力,拥有它的人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并能发挥到极致。莱昂纳德就是这样,他永远低声吟唱,除了道袍,永远一身纯色西装,黑色皮鞋、黑色帽子,嘴边两道刀刻一般的法令纹,慵懒的、自怜的、愤世的,那是一种不张扬的叛逆。他跟自己较劲,跟时代较劲,跟一切较劲,用最优雅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