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该不该旅行

前些天,我在逛知乎的时候看到一个话题: 穷人,该不该去旅行? 其中一个回答让我的感触非常的深,富人可以旅游,但穷人必须旅游,否则如何修正世界观脱贫呢?贫富之差本在眼界,思维,执行力。先知而后行,知行合一,穷人比富人更需要旅行,前提是这个旅行不是吃喝玩乐的享乐主义。 事实上,每个人对旅游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是选择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度假,有的人只是逛吃打卡。 对我而言,每一次的旅行都是一种逃离和冒险,是跳出舒适圈,尽可能的体验多元的生活,能够让自己始终拥有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无关贫富,更是一种自我修行。

但也依然有很多人觉得,旅行就是有钱人的消遣。 这个问题下,一个丈夫已经去世且得了重疾的妈妈也讲了自己的故事,因为儿子提出想要去看海,本就生活拮据的她想要满足儿子的心愿,答应了这次旅行,希望这能够成为儿子并不快乐的童年里一抹绚丽色彩。 最后,妈妈带着儿子去青岛看海了,为了节约费用,他们选择了K字头的硬卧,住在远离闹市区的客栈,每天去菜市场买菜做饭,去不收门票的景点,最重要的是,看到了儿子难得流露的快乐。

一直以来,许多人都误解了旅行的意义,不是腰缠万贯才有资格旅行,一段旅程中经历的苦乐,心中收获的自在,与这个世界相处时带来的喜悦,才是最珍贵的财富。该不该去旅行,答案大概就像这位妈妈说的这样丰俭由人。 对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而言,哪怕仅仅一次旅行是需要做出取舍的和抉择的,或许等到多年之后,小男孩可以挣钱了,每个月的薪资都是这次旅途中花销的几十倍,但是这段和妈妈一起出去旅行所经历的幸福感是往后余生再多钱也无法换来的。 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且仅有一次的生命中,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最穷也不要放弃与世界相处的机会,不要放弃旅行。
我想起自己小时候,有一年暑期班级组织了同学们去上海夏令营,由于种种因素最终我没能够参加这个活动,等到开学后,同学们兴奋的在交流旅行途中的趣事,那一瞬间感觉自己连同世界都失去了光,只能偷偷的羡慕别人。 后来终于长大了工作了,我开始利用大大小小的假期去游行,终于可以实现自己小时候想要看看这个世界的心愿。 曾经行走在清迈的大街小巷,住最拥挤的青旅,也曾抢廉价的机票,凌晨还蜷缩在机场的候车厅,为了赶行程舟车劳顿更是常有的事情。 因为过往这些或辛酸或挫折的旅程,不断修复内心的阴影,让我学会与生活握手言和,重塑了自信,才有了现在的我,纵然一路荆棘,依然砥砺前行。 蒋勋先生说过: 使一个人走向艺术的,不是教训,而是一些身体深处挥之不去的感觉记忆。而这种感觉和记忆正是旅行中得来,通过任何间接的方式,都无法得到的宝贵经验。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而旅途中的一切经历都将成为人生中的一段故事,能够让人成长和蜕变。正是通过一次次的旅行历练,将自己放入不同的状态,接触多元世界的人们,才能不断丰盈内心,拓宽自己的眼界,最终都成为了自己做出判断的依据。 如果不去旅行,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身上有多少种“可能”,一旦鼓足勇气踏上未知的旅途,就拥有了照亮看向世界的光,此生都会觉得明亮。 今日互动话题:#你是如何看待旅行这件事情的?# /End. ▼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内容 可以点一下右下角的【在看】 或者分享朋友圈 文 | Yilia 摄| Peanu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