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园社区公益课:瓦特⁺科学小会圆满结束,下一期我们继续相约
11月17日, 由瓦特⁺国际少儿科创教育中心与红花园社区联合开展的公益课科学小会(第1期)成功举办!
课程以开放性研讨、游戏、实验、英语角等多种形式展开,科学小会意在:
带领孩子探讨、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原理; 引导学生发表观点、阐述科学见解; 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科学原理、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探索兴趣。
公益课设置6人一个班,课程安排如下:

下面就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的上课情况吧!

智趣发明场——用wedo2.0机器人编程,造你所想
这堂课,孩子们很是兴致高昂,在老师的带领下,将积木与智能集线器、传感器和马达等部件联结在一起,再通过编程、评估等环节,成功完成机器人搭建并操控其运动。
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在动手开始之前,老师先给孩子们讲解了wedo2.0机器人编程的原理。

了解编程原理,才能更好的整理出自己的问题解决思路,才能在实操中学以致用,完美解决问题。

使用Wedo2.0编程,不仅仅是学习如何编写代码,也是在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计算方式哦,建一个模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① 分解
当孩子们确定要搭建什么物体之后,第一步就是将该问题进行分解,将问题分解成较小的部分,并找出对应的积木颗粒。
② 归纳
第二步是将积木颗粒进行归纳分类,归纳也是一个锻炼孩子逻辑思维的过程,通过归纳,发现规律,从而找出潜在的解决办法。
③ 编程(算法思维)
这一步骤,主要锻炼孩子的算法思维,在上一步,孩子们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就是要确定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步骤。
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图形化编程完成,不需要写代码,不需要认识英文单词,就像搭积木一样,通过拖拽的方式将积木块按照一定的步骤、逻辑排列组合即可。
很有趣的是,在整个过程中,你搭建的模型可能会随着你的操作动起来哦。
④ 评估
当编程结束之后,要经过测试评估我们的作品搭建是否出错哦,孩子在评估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错误,需要通过不断的试错、通过与团队的交流,确定改进措施并完善思路,找出问题解决方案,最终输出成功的作品。
这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抗压能力。
从零件到成品,需要的是孩子的不断探索和尝试,总的来说,通过学习wedo2.0,不仅掌握了编程知识,还培养了思维方式。
给你点颜色看看——英语变色实验,用红黄蓝调出多种颜色
红黄蓝是颜色的基础,任何两种颜色混合都能兑出新的颜色哦。
这次课程,主要学习颜色的混合,老师通过课件、游戏和实验的方式,让孩子知道“红黄蓝”三原色互相搭配可以调出多种色彩,让孩子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三原色组合成新色彩的神奇。

老师准备了大量的彩虹糖,让孩子们动手操作、大胆尝试探索。

孩子们把彩虹糖放到盘子边缘,倒上水,观察盘子颜色变化,当彩虹糖的颜色顺着在盘底铺开,那绚丽斑斓的色彩让孩子们发出了惊奇的呼声。

孩子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探索三原色的混合,调配出多种色彩,在锻炼孩子创新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他的审美能力。
整个过程中,老师英文指导,让孩子们很快进入全英文情景学习场景中去,色彩游戏、调色实验和英语学习交融,在培养孩子能力的同时,给了他们一次很奇妙的体验。
这是由红花园社区党委与瓦特⁺国际少儿科创教育中心共同开展的社区服务,以服务社区、服务居民为原则,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做到资源共享。
本次公益活动以 《瓦特⁺科学小会》为载体,向学生进行趣味科普,集趣味性和体验感为一体,让孩子近距离走进科学,学会探索未知,收获了知识和快乐!
在次, 特别感谢红花园社区的鼎力支持,我们也会持续为社区群众提供更多服务,将会不断推出更加丰富精彩的社区活动。
下一期,我们继续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