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内心的小孩
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外公就已经撒手人寰,留下了五个孩子,最小的才6岁,年纪最大的就是我的母亲,那时她19岁。外婆和外公感情很好,相濡以沫、志趣相投,外婆口中的外公是一个善良、智慧、有担当、又有文采的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双商在线的人,可惜…外公离世以后,外婆三年卧床不起,生活一切的重担压在年仅19岁母亲的身上。我不曾知道,我母亲是怎么样度过那些艰难的岁月,只知道,年少丧父,早早挑起生活重担的经历使得我母亲成为一个操心、奔波但又敏感的女人。她喜欢掌控,也习惯操心,到现在,我舅舅、小姨的很多事也都是来请教他们的大姐。
父亲家中排行老三,没有母亲那样,需要操心很多事,父亲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奶奶是一位童养媳,吃苦耐劳,操持着十口之家,而父亲的父亲据说是一个油瓶倒了都不扶的老头。年轻时候的父亲,爱喝酒,意气风发,喝醉被人打伤过头,生活的重担,母亲的强势多方的原因让我的父亲慢慢变得沉默寡言。
我出生的时候,是我母亲已经失去了第一个孩子,从奶奶家搬出来的时候,次年,生了我,一个女娃,在奶奶家并不讨喜,父母的工作又不允许他们亲自抚养我,所以我一直在外婆家长大,直到六岁才回到父母身边。我的外婆是一个善良到有些软弱的女人,外公去世对她的打击,对这个家的打击依然存在,最大的客观影响就是经济压力。
小时候,家里很贫困,我还记得我记事的有几年,是外婆靠赊账买米买面,那时的冰棒也不过几毛钱,都会犹豫几日才敢要出口,有时还会被拒绝,所以从小我就知道,家里不富裕,想要的东西不敢说,实在想要都要犹豫很多日才敢说,这也造就了我内心会有些自卑,不敢表达想要的,甚至慢慢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到了读书的年纪才回到父母身边,所以和他们的感情有些寡淡。小时候,母亲对我有些放纵,父亲则要求严格,几点回家,几点洗漱甚至去多久的卫生间都会有明确规定,他们很少肯定、夸奖我。所幸,我没有长歪,并没有让父母操心太多,读大二就开始勤工俭学,用我母亲的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当我成年以后,父亲褪去了严厉的外壳,变得柔软,父母有时候对我好的让我觉得压抑,我不喜欢他们那种近乎讨好的爱,替我做好一切,不让我干活,但是,他们却很少重视我的感受,我还记得我第一次恋爱的时候,高兴地去向我的母亲介绍我的男朋友,我的母亲只是淡淡的反应,后来我失恋的时候,我母亲还高兴的说了句好,୧😂第二次失恋的时候,我母亲还说嗯,那人家肯定选别人,不选你;我驾照没考过的时候,我母亲说我先天不足……
童年与父母的聚少离多,长大后与父母的话不投机,也造就着看似强大的女汉子内心是脆弱敏感。父母少有的肯定与情感反馈,导致我的述情能力和共情能力都有待提高。我的原生家庭不算幸福,父母也是吵吵闹闹一辈子,对孩子的照顾也更多在吃饱穿暖,至于心里、情感好像并没有在意过。《自卑与超越》一本书中提到,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很明显,我缺失这种归属感和价值感,这种缺失在与朋友、恋人交往中,我会敏感,不确定自己的重要,害怕失去,索取过度。
曾经在我亲密关系走到瓶颈的时候,我想到过我原生家庭的影响,我埋怨过,但抱怨不会解决任何问题。我也在一段时间,我内心对父母的排斥折磨着我,一方面我为我有这种排斥而羞愧,我觉得这是不孝,一方面我真的想逃离他们所谓的爱。
事情的转机也许就是在母亲病倒、大龄失恋的这个时期,我能静下心去想一些问题,原生家庭固然重要,但是,它不该成为背锅侠,父母的那个年代生活重心在挣钱,顾不上和孩子有什么情感交流,只要吃饱穿暖已然是尽到家长的责任。他们就是被情感忽视的一代,他们就是在批评、挑剔中长起来的一代,所以,他们也不知道如何正确的表达他们的爱,所以,他们会把“你感冒了,是不是很难受”这样的关心换成“让你不听我的话,看吧”这样的责怪,他们会把对你的批评看成督促你前进的动力,因为他们就是这样被对待的。父母并不是完人,他们也是第一次成为父母。
当我开始接纳和理解这样的父母的时候,我与他们和解了,也与我自己和解了,我感觉到的是内心的平静,是感恩,是慈悲,是对他们的心疼,他们的年代没有允许他们停下来想想这些心灵层面的事儿,而我们这一代随着教育的提升,经济的进步,我们开始注重心灵的健康,心灵的疗愈,而治愈我们的不是父母,有抱怨的功夫不如去自我救赎,去接纳父母的不完美,就是在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当你难过、沮丧、生气,停下来,抱抱你内心的小孩,问问内心的小孩,你的情绪背后你的需要是什么,有哪些需要你可以自我满足,有哪些需要向别人提出,有哪些是不必要的需要。
现在我会时常练习,上周五工作当中遇到了不开心,很难过,我的下意识就是逃避、离开,但我停下来和我的内在小孩沟通,那是因为我觉得自我的价值没有被肯定,而我为什么会感觉到备受伤害,为什么那么渴望被肯定,也是我童年经历所致,但是我的价值不需要得到每个人的肯定,停止“受害者”情节,我自己明白我很好,我很棒,不需要因为个别人的表现而耿耿于怀。
疗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接受现在的自己,完善自我内心的缺失。心理学家荣格曾说,当你的潜意识没有成为你的意识的时候,那就是你的命运。试着与父母和解,与自己和解吧。❤
愿你我遍历山河,依然觉得人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