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当牛奶红茶成为一辈子的习惯
写感想的时候才知道原来“仨”这个字的读音是sā,知识又进步了一点。这本书叙述的是杨绛女士(当然,一般有学识的人都被称作先生)和先生钱钟书以及爱女钱瑷的一生,阅读完后感触很深。
① 格局定人生
我很佩服杨绛和钱钟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也是爱学习,才会全心学习,我想任何人的成功都是有原因的,书中写到杨绛会觉得无意义的聚会就是浪费了自己学习的时间,他们是自觉地学习,抓住一分一秒的时间。

先后留学法国和德国,人走的有多远,朋友就有多广,格局就有多大。两个人在战争时期毅然回国,在战争时期“我们是倔强的中国百姓,不愿做外国人”的倔强,满满的是二人心系国家的情怀。
②相守便是一生
记得钱钟书先生对杨绛说过一句话“遇见你之前,我从未想过结婚;遇见你之后,我从未想过和别人结婚。”或许这就是爱情,非你不可的爱情。

杨绛也在书中写到,钱钟书是一位不爱活动的人,但是他愿意为了杨绛“今年破例作春游”,陪着杨绛游遍北京名胜。因为杨绛第一次剪虾被吓到了,以后便是由钱钟书来剪虾了。
我很喜欢两个人的相处模式“各持异议,不必求同”,但两个人都很尊重对方,在长久的相处中凡事有商量。

很喜欢一位朋友跟我说过的一段话:幸福是什么?是你的厨房有烟火,客厅有笑声,卧室有拥抱,一蔬一饭有人分享,一颦一笑有人爱惜。或许每个人希望有这么一个知己所暖、懂己所想、相守相助、三观相合的人陪陪自己一起感受这生活中的浪漫美好和柴米油盐。
③ 家庭教育受益终身
钱瑷是独生女,却也是一个懂事、阳光、善良、认真、有责任心、的独生女,她和钱钟书一起照顾并且宠着母亲杨绛,父女俩不在家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杨绛。
看了钱瑷给杨绛写的书信,才知道家庭教育和家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对一个家庭尤其是孩子的影响有多么的深远。
钱瑷从小便受父母的影响,是一个做事有条理,读书很勤奋,工作很认真的人,即使最后患病住院,也要坚持工作,因为她懂责任,知报恩。最后还想完成《我们仨》,可是她没能完成就离去了。

杨绛这一生被钱钟书爱着,被钱瑷宠着。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白头偕老的爱情,追求老有所依的养育,但婚姻和孩子都是一生的投资,不知回报的投资,都追求携手共生和老有所依,却有很多人在途中就散了,虽不能得到理想的收获,却也能在一段时间的陪伴中收获经历和成长。
所有过往,皆为经历;凡是遇见,皆有意义。

愿每个人都能拥有一辈子的爱情,在爱情中体验柴米油盐,而不是在生活琐事中消耗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