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自由——《后来的事》书评
独身主义、电车、旅行……一部充满现代元素的小说,却是一个世纪前的作品;小说分明只讲述了长井代助对一场家庭安排的婚约所作出的选择,一件看似简单的小事,是如何支撑起了一部长篇小说?是当自然的“孺子”还是做有意志的自然人呢?在平行道出的哀婉凄美的爱情故事中,面对爱情及相关的人生选择,男主人公代助对自我的拷问至今仍是千万人徘徊其中的问题。
家境优渥的代助大学毕业后赋闲在家,等待同窗平冈的登门造访之时,从书里掉出一张妙龄女子的照片,触发了思绪。职场失意的平冈再次返回东京,为面包操心的生活是否关乎人生的意义,成为了昔日好友之间的巨大分歧;面对父亲所说的“到了三十岁,还像个游民似的无所事事,实在不成体统哪”,代助并不以为然。当陷入困境的平冈两口子,由妻子三千代开口向代助提出借用一笔不小的款项,代助为筹措奔波期间,正面临着家人为其安排的婚约,就在代助的再三推却中,他和三千代之间感情上的牵连开始浮现,这时代助“不为面包”的生活开始受到了挑战,当他最终决定不让婚姻成为父亲的棋子,而是选择做“有意志的自然人”,并且和三千代相约冲破世俗的成见后,事情却并没有出现意想中的结局。他今后的生活将走向何方? 《后来的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住着宽敞的庭院,清晨在浴室的镜子里欣赏完自己健硕精致的肌体,悠闲啜饮着红茶往面包上涂黄油,每天都可以有沉沉的梦境和梦醒后的伤春悲秋,这是富家子弟代助的日常,而平冈一出现既是把自己沉重的肉体“像一堆不值三分钱的垃圾”一样往椅子上扑通一倒,开始述说曾经的踌躇满志和眼下的落魄潦倒。两人和三千代之间的情感纠葛只是其中一条线索,而代助在为借钱奔走中,其个人形象及当时的日本社会景象才是整部作品的厚重之处。
二十世纪初的日本,财阀控制下的经济并不景气,在欧美影响下各类社会思潮萌发,代助本人时常阅读西方最新著作,不过一直游离于社会运动之外,仅在方寸间的庭院里思考人生,看花开花落,同其中适合他的东西保持接触,将碍于衣食踏入社会视为“低劣的经验”,对于父亲和哥哥在实业界的作为和“问题”,代助一方面是瞧不上的,一方面对于家里的经济支持似乎心安理得,在经济的衰退前也只能置身事外。当他为了给平冈夫妇筹措这笔数目不小的钱而先后向哥嫂开口,被哥哥拒绝后,又在嫂子梅子前,被梅子点出,自己一向是被这个弟弟瞧不上的,进一步指出代助无力自己帮助友人时,和车夫有什么区别呢。本来就有些放不下此事的代助,开始意识到自己还在惦念着三千代,决心要为她筹措到这笔钱;面对嫂子对婚事的追问,另一面是来自三千代的吸引,代助计划一场旅行来逃避,却以送了一笔钱接济平冈夫妇为结束平复了心情,取消了旅行。下雨天三千代带来的百合花,三千代手上那枚代助作为礼物送给她的戒指,从戴着到又要还给他,每一个细节都牵动着这三个人的往事,同时在代助的每一次徘徊,以及和平冈的交锋中,经济腐朽和凋敝,政府对社会主义思潮打压,权贵阶层维持着体面,毫无背景的年轻人苦于生存的日本社会跃然纸上。
平冈在银行业受挫后,对进入实业界感到失望,转而选择了报社的工作,那里的会客厅是一间阴沉沉的狭窄的屋子,通风很差,又闷又热;代助的另一朋友寺尾依靠翻译为生,把取得生活费看得比译错更重要;代助家人安排的结婚“对象”,从开篇讲述父亲的生平之时就已出现,从家里“提亲”,到背后安排见面,两家人的饭局中,展示的是日本上流社会的生活景象,在代助一步步的选择和行动串联起整部作品的同时,陆续有不同阶层的人物登场,并放置在了学潮、罢工、作家新作的大背景下。
代助的嫂子梅子一心帮代助张罗婚事,拒绝他开口筹措的这笔钱后,还是一度向他伸出援手,当得知代助决定抗婚后,梅子哭泣了,当面对代助发问“世上的夫妇都是如此”像哥嫂这样,梅子厉声呵斥,进而劝诫代助婚后要卿卿我我去爱个够,这是一个隐忍顺从的传统女子形象,在三千代之外,和书中的几个男性一起,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
雨天、花朵、地板上的蚂蚁、廊上的萤火虫,以及三千代的银杏返发式,夏目漱石用细腻优美的笔调描画出的犹如一副精致的浮世绘,传达出日本文学的物哀之美。
代助的父亲将儿子的婚姻作为挽救破产困境的筹码,对于赋闲的儿子,他提出不一定只有替日本挣钱才算是有所贡献,怎样才是对日本尽一个国民的义务呢?在爱情以外,通过不同的人物际遇和所为,作家在探讨的不过是这个问题。作为代助,他认为日本这个社会在精神上、道义上和体制上的不健全,消磨了他的雄心壮志, 他视读书为特长,书名为《后来的事》,这个神经敏感的青年,在雨天的百合花香中感受到生命的自由后,付出了失去经济支持的代价,当他顶着烈日去找工作时,终于感到“人世间”在动了,而他后来究竟如何,结尾留下了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