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刷张萌萌姐《人生效率手册》
迷茫的状态不能再持续了,发现好的方面就要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努力做好自己,才能不被淘汰。
01 为什么是“一刷”?
我认为好的书籍是需要反复读的,尤其是那种读完可以让我们学到更多知识,或者是让我们受到颇多启示的书,又或者是那些读完一遍不是很明白,需要反复读才可以理解的书。而《人生效率手册》是今天刚刚读完,但是进入需要反复读书单的一本书。
02 为什么是《人生效率手册》?
其实我最开始看到张萌萌姐的书并不是这一本,而是《精力管理手册》,是在陪着孩子逛书店时偶然看到的,看了几页后觉得非常有感触,然后百度了一下作者。后来一下购进了《人生效率手册》、《精力管理手册》、《加速》、《从受欢迎到被需要》4本书,打算一一对照学习一下。那么为什么先是《人生效率手册》而不是第一接触的《精力管理手册》呢?因为对于我目前的工作来说,处于又忙又乱的状态,一直对时间分配很有自信的我,在今年工作突然做调整之后,尤其不再是规规整整的工作日工作时间之后,我的状态一直不是很好,所以,我觉得,我首先应该是学习时间如何安排、如何提高效率,这样才能不把我的工作和生活弄得一团糟。
03 我学到了什么?
第一,确立目标。很多时候,我只是盲目的在安排事物,目标很简单把工作走完,然后总是被动的疲于应付,把自己弄得身心俱疲;然后,除了在资产上,其他方面我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比如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第三,周边复杂的工作环境让我找不到可以学习的目标。综上所述,目标对于我来说是必须要思索的问题,然后将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去逐一实现。
第二,怎样读书。如果之前有人问我,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我会说“读书”。但是通过阅读《人生效率手册》我在反思?我的那种“读书”真的是读书吗?我会写读后感,会将喜欢或者得到启示的句子画下来,并在可以应用的时候进行应用,我想这方面应该算是合格的吧,但是有很多书读完之后就如同石沉大海般,我可能只对书的封面或者某一点有点印象,其他方面对于我来说就像完全没读过这本书一样,这种感觉很不好。所以,我也在思索着,要不要将上学期间“阅读笔记”的习惯重新捡起来,而现在的阅读笔记肯定和上学时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我应当怎样做?
第三,时间管理。模板着做了一般时间管理的表格,目前坚持记录约一个月。在记录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安排的事情,总不会在被安排的时间做完。有些比较重要的事情,甚至会拖到第二天才做。有的时候甚至在做计划的时候,突然觉得时间不是自己的。在不断的记录过程中,我也在不断摸索,当然为了提高效率,我买了《赢·效率手册》,不过是2020版,2019年剩下的日子里,我还是要不断摸索一下。
第四,硬本领。学生期间还有几项可以拿的出手的硬本领,比如跆拳道、比如写作。跆拳道已经有很多年不练了,纵然有过黑带的资本,获奖的证书,现在估计也无济于事了。对于写作,断断续续的写着,生活感受、读后感、观后感比较多,从新浪博客搬到了豆瓣,就一直不痛不痒的写着,感觉写作的功底并没有多少提高。有时候甚至觉得都没有听“高人”说三句话提高的多。
目前一刷的收获已经很多,后续计划采取《人生效率手册》+《赢·效率手册》——“书+工具”的方式再重新阅读一遍。这一边收获的,我需要消化并实践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