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老师教学案例 | 如何搞定幼儿班汉语教学?这些注意事项你需要了解
一般课堂幼儿班学生人数在18个左右,年龄集中在4-6岁。由于没有助教,因此教师除了上课外,还要在课堂上照顾孩子,责任非常重大。比如课间孩子要喝水、要去卫生间等,有时候也会出现身上“挂满孩子”的景象,课堂的两位教师都戏称我为“振东爸爸”。然而,玩耍又是孩子的天性,教学的开展不应该以压抑天性为前提。尤其是幼儿班的教学更应该是教师引导着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进行,在娱乐和欢声笑语中度过。转眼间,我带幼儿班的时间已过一年,我也从最初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游刃有余。在此,我将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和心得总结一下,希望对其他志愿者和教师有所帮助。上课时间的安排

4-6岁孩子的注意力有限,学习课本内容的时间不易过长,最好在25分钟以内;其次儿童天性喜欢游戏,所以游戏或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时间安排在15分钟左右即可。另外在汉语课的后半部分,一般情况下幼儿都很难安静地坐在那里,这时候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一些汉字书写、简笔画上色或者手工等,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也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事做”。不过,要注意不要在课上留下空白时间,即使休息,也应该是教师引导下的主动休息。

教师在备课时,不用百分百地跟随教材,而应该抓住课本的主要内容,由教师安排学习。4-6岁的孩子模仿能力较强,因此在上课时,教师要尽可能多用演示法,用身体动作直接演示,让小朋友们模仿学习。如《说说唱唱学汉语(第三册)》中学到“看”“听”“闻”等动词时,教师应该自己做动作来向小朋友演示“看”,并邀请小朋友一起来做这个动作,鼓励小朋友做出更多“看”的动作。如美猴王孙悟空的“看”、手持望远镜时的“看”等,这时小朋友们可能会做出其他的关于“看”的动作,教师只需要引导鼓励他们即可。关于教室的布置

幼儿班上课,最好是在专属教室内,因为专属教室内地面及桌椅四周都有软质材料包裹,小朋友们席地而坐,这样较为符合小朋友的天性和行为习惯,也有利于教师开展活动和游戏。

幼儿班汉语课在6号教室进行,教室内有书架、各种教学器材,并且用红灯笼、中国结等装饰。总的来说,能满足成人社会班的教学需要,但是对于幼儿班来说,杂物太多,到处都是“有棱有角”,教师除了上课还要注意小朋友的安全问题,因此并不是十分合适。 幼儿教室的布置应该尽可能贴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时调整,教室调整布置会占用很多时间,相对会加重教师的负担,但是非常有利于后续教学。如在《幼儿汉语(第二册)》第五课时,出现了客厅、卧室、花园、卫生间、厨房等场景,而6号教室里刚好有两块木制屏风,可以将教室隔开成三个“小房间”,在每个小房间里布置一些最主要的家具,如在客厅里摆放一张小桌子和几把小凳子,一侧墙壁上贴着一个电视机等。如此来模拟现实的场景进行教学时,每个小朋友都很专注,兴致十足地跟着教师在每个房间内做着相应的事,玩得不亦乐乎。另外,教师还要留意在上课前移除教室里有可能分散小朋友注意力的物品,如磁性白板上用的磁粒和磁条,彩色的马克笔等,都有可能成为孩子争抢的对象;其次要留意对小朋友有潜在危险的东西,如剪刀、美工刀等,小朋友拿到后随意挥舞可能会伤害到自己和他人。课堂中的小建议

处理课堂“纠纷”: 幼儿班上课难免会起一些“纠纷”,比如两个小朋友争抢橡皮、彩笔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向学生强调“分享”和“谦让”的概念,尝试和平解决。如引导失败,可及时采取措施。将起争执的两个小朋友分开坐,所要争抢的物品则由教师暂时保存,下课后问清原委。很多时候教师要在平时课中留意观察每个小朋友的性格习惯,然后安排座位,做到防患于未然。

教学口令的使用: 幼儿班的教学可以适当使用一些教学口令,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和规范小朋友的行为动作。口令不宜太难,最好简单押韵,朗朗上口。例如我在课上经常会说的两个口令是“头安正,身安直,小小眼睛看老师”“小嘴巴,不说话”等等。教师说前半句,然后所有的小朋友一起说后半句,并要求小朋友一边说,一边做出相应的动作。在小朋友们东扭西歪、注意力分散的时候,让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喊口令,往往有奇效。但是教师也应该注意,口令不能滥用,一旦口令说的太多、太难,小朋友们往往会对口令不再敏感,从而失去作用。 教师离开教室时的小策略: 幼儿班的小朋友上课时要去卫生间,在这种教师必须外出时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一些小策略,如跟孩子说好,可以送她去,但是她得自己回来。然后告诉其他小朋友:老师现在要出去一趟,大家一起数到30,老师就回来了,好不好?这样所有的小朋友都会开始数数,他们会满怀期待的在座位上等待老师的归来,不会离开教室。 提高情绪水平: 儿童的情绪水平是明显高于成年人的,因此教师也要稍微提高自己的情绪水平,变得兴奋一点,这样才能跟孩子进行更好地沟通。 关注每一个孩子: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的,每个孩子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要留意观察每一个孩子的身体状态、性格习惯、学习能力、优点特长等,既努力做到同等对待,也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 合理谨慎使用奖励与惩罚: 奖励和惩罚能规范学生的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幼儿阶段,尽量不要使用过多的奖励和惩罚,不要让小朋友过多的服从于外在动机,即使要使用奖励和惩罚,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击掌、一句赞美就可以了。 做一个有趣的老师: 跟小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是需要解放自己的。小朋友们都喜欢有趣好玩的老师,因此教师要让自己有趣,就要敢于“自毁形象”,敢于“滑稽”。这样,孩子自然会跟你拉近距离,有利于教学。 注意学生的成长背景: 作为一位国际汉语教师,需要时时提醒自己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能总以国内的标准要求外国的学生。国外的学生相对更自由一些,有时在我看来是自由的过了头。但是转念一想,只要学生们能遵守团体的秩序和规则,多一些活泼和自由又何妨呢?对于幼儿来说,上课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集儿童社交、知识学习、礼仪学习、行为习惯养成于一体。因此,下课后教师有必要向小朋友们强调说“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让小朋友在课后养成自己收拾书包、清理课桌、打扫教室的习惯。教师不应该像大多数家长那样,一味的宠溺孩子,替孩子做事。没有完美的教育标准,也没有完美的教育理论,有的只是跟整个国家文化契合,并与社会接轨的教育模式;有的只是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教授知识与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态度和良好性格的教育模式,而在这个康庄大道上教师要做的,就是竭尽所能,兢兢业业。幼儿班学生虽小,但责任重大,教师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开心充实的课堂。作为一个刚刚上路的对外汉语教师,前方依旧长路漫漫,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关于儿童教学,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留言,我们互相探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