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穷
昨晚看了最新一期的奇葩说,辩题是“要不要精致究”,很符合时下话题,反应了当下年轻人的状态。其实这不仅仅是当下年轻人的状态,应该说是年轻的状态。回想这十多年来的自己的好像也有点“精致穷”,但十多年前并没有这个概念,用过去的话似乎是叫“浪费”。
那里刚刚毕业的自己,终于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刚刚进去繁华大都市的自己,就是一个从乡下来的土妞,急切的想融入,没有过人的才华和本领,只能通过粗浅的外表改变来证明。
渐渐的爱上了消费的那一瞬间的爽,那一瞬间就感觉自己可以掌控一切。发工资了,买;发奖金了,更要买,就好像这是一笔捡来的钱,不是我自己的一样;就这样消费水平渐渐的越来越高,收入越高,支出就越多,以前只能看,连想都不敢想的东西,终于自己也有能力可以买的起了。
近年电商的崛起,在增加了购物的便利性的同时,更是加大个人消费。觉得好像比商场的东西更便宜了,好像占了便宜,而实际效果呢?买了多少根本不需要或者用不到东西,买了多少家店铺才找到一家稍微适合自己的衣服,那那些不适合的呢?自然逃不掉被丢弃的命运,美其名曰“淘汰”。什么是淘汰?被谁淘汰?因为什么淘汰?淘汰应该是物竞天择或者优胜劣汰的通俗解释。那真的是破了?烂了?NO NO NO, 是被自己的欲望淘汰的。当有了下一个目标,那上一个自然没了吸引力,不再能获得青睐的物品,结局自然只能是在角落发霉。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了经年,虽不到举债度日的地步,但也积蓄全无。终于觉得买买买那一瞬的爽感过后,是更大的失落,才开始慢慢学着控制自己的欲望,虽然不能完全改变,但已改善不少。
詹青云说的好。精致是谁定义出来的?是商家、是博主,我觉得都有道理。但对我而言,精致应该是相像中的自己,就像少爷说的,在逃避粗鄙的自己。精致不一定穷,不是只有消费才能带来穷,但不消费就一定不精致么?当然不是,你认为的精致恰恰是别人的习以为常的,这才是该追求的或是说我理想中的精致。这一份精致无需外物参照 ,无需市场对比,自有一份优雅的娴静,自有一份内心的平和。而这一份精致的背后代表的是极大的自律,用自己的信念、追求和意志换来的,这恰恰是我做不到的。换句话说,希望自己有精致的结果 ,但不愿付出追求精致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