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老爷子关于华为HR事件的答复
备受关注的华为HR胡玲事件,终于有了官方答复。
事件从10月30日到11月5日,一共经历了6天。任老爷子不仅给出了答复(一共3条,400来字),并且也将胡玲的帖子以及其他人的回贴(原帖已删除)以Word文档形式放在了其答复的后面。

任老爷子的这个答复不出意外,也是他一贯的风格,确实体现了从全局看待问题的智慧。他当然知道公司存在各种问题,HR的利益和研发的利益本来就不一样,他也知道胡玲的那个帖子有不少的主观情绪在里面,但是,他没有就事论事,只给出了具体的方向、方针及方法论。
这里,我谈谈我对任老爷子答复的认识。
壹
实名投诉是公司管理民主的一个好现象,我们要支持保护当事人,当事人要坚持实事求是。心声社区是罗马广场,大家可以充分表达不同意见,就事论事,基于事实和证据,不能臆想和猜想,也要注意保护被投诉人与公司业务无关的隐私。员工讨论应集中在内部社区,不要输出到外部社区去干扰社会,人家也要生产。
1、当事人发帖后,肯定会遭遇到HR系统的压力,毕竟是她将HR部门推上了风口浪尖。但同时,由于这件事已经成为社会上的一个热点新闻,贴子中暴露了具体当事人的姓名,必然对他们的隐私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任老爷子说要保护当事人,不仅是保护胡玲,还有胡玲帖子中直接针对的人以及给胡玲反馈意见的那些员工,更包括以前以及之后实名投诉的员工。从这一点上看,就知道任老爷子的思考的全面性。
在保护投诉人上,任老爷子没有就事论事,一碗水端平。
2、任老爷子对于实名投诉依然是支持的态度。他并没有因为实名投诉给公司造成了这么大的影响就否定这个制度。对于实名投诉,他依然是肯定的态度,承认其作用。但是,也强调,应该实事求是。
3、当事人不应该被情绪左右,应该就事论事,实事求是。这一点很难,毕竟是事情的直接参与者,利益相关者。大家立场不同,需求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自然不同。何况HR和研发的利益天然存在冲突。
4、不应该将内部的信息扩散,影响他人。这一点其实不好做,因为“心声社区”对于外部是开放的。这点既能让外界知道华为内部员工的真实情况,但也能将内部不好的事情暴露出去,是一把双刃剑。任老爷子这么说以后,不知道下面的人是否会关闭这个通道。如果被关闭了,那么就显得处理问题的手段太粗暴,属于不动脑子的那种。如果没有关闭,如果做到老爷子说的,需要智慧。
5、由于胡玲不可能全天候看着被举报人,对于其所做的事,难免会有臆想的地方。当做事风格不一样,尤其是当中夹杂情绪时,这时候偏见就会产生。有了偏见,就会为了反对而反对。这点并不是针对胡玲,只不过是人性的弱点罢了。
胡玲在华为做了两年的研发,她知道研发的“疾苦”及诉求。她在研发岗时,多多少少对HR也有些不满。加之转岗到HR,又碰上那样的上级和同事,不满之情难免迅速增长。从她的投诉信中能够看到其不满和委屈。
她的这种情绪,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判断,也使得误解更深。同时,其文字也有这种情绪,将读者的情绪激发了出来:其投诉的HR真的是很过分,在其位但不谋其事。
贰
三十年来公司从一毛不毛发展到今天走向世界前列。我们的员工,特别是研发员工,都是干得非常好的;我们干部和HR也是非常努力的,这是基础。蓝军只攻其一点,红军要统筹全局,顾及方方面面,又要进攻又要防御,要困难得多。例如,给19.4万人发工资、评奖金、配股票、调整职级、进行分类分级的考核,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当然也有不尽公平,我们要换位思考一下。发现一件事、一个人的不合理是容易的事,解决全局平衡的红军要动许多脑筋。大家要互相宽容、互相理解,协商沟通调整。
这一点是既肯定研发的贡献,也肯定HR以及其他部门的贡献,这点对于稳定军心很有重要,尤其是在这个特殊事情,华为的战期。
1、华为技术的迅速进步,离不开数十万研发夜以继日的工作和付出,这一点谁也否认不了。但是一个公司真正要做强做大,仅仅靠研发远远不够。HR、供应链、市场、后勤等部门也发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能因为研发很重要,就把大多数的资源倾斜到研发,也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站在研发这一方。
我们知道,战争是靠士兵打出来的。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后勤,整个战略及战术都会被影响。你想打闪电战,但是后勤供应不上,战士要么被饿死,要么因为弹尽粮绝而被屠杀。
2、研发的环境相对简单,并没有直接冲锋陷阵。市场风云突变,但是研发只需要安安心心的做研发就行。研发相对安稳的工作环境,确实是HR部门保障的,这一点不容否认。
公司的成就是各个部门相互配合的结果,而不是一个部门一家独大的结果。如果唯研发论,所有部门都为研发服务,只会引起更大的问题。作为管理者,只能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以使得公司利益最大化。
研发应该认可HR的工作。研发和HR的工作内容、职责本身就不同。认同这一点,我们才能继续往下谈。研发不能用自己的工作节奏和工作方法要求HR。研发面对的是技术,是产品;HR面对的是人,有血有肉的人。做技术和产品有固定方法,但是每个个体都是活生生的,诉求各不相同,不能用对待技术的方法去对待人。
承认研发和HR的不同,才不至于因为加班时间不同、工作强度不同、职业发展不同而愤愤不平。
3、公平和效率,对于任何一家公司都是大难题。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太注重公平,效率会被影响;注重效率,难免要损失公平。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公平的理解和定义。研发可能会认为,天天加班,一个月160+小时,浑身是病,还得面临35岁职业危机。而HR基本不用加班,还资格越老越吃香。
如果换位思考一下,从自己的工作内容出发,也不难理解其中的差异。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随着岁数的增加,研发跟不上节奏是正常的。但是HR的工作对象是人,不管社会怎么变,人性基本不变,人的诉求变化不大,群体中的矛盾冲突等事情变化也不大。因此,HR和人打交道的能力确实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其越来越吃香也容易理解。
但是有一点,研发和HR都得认识到:你越擅长做一件事,你就越喜欢做,然后就会更加擅长。形成循环以后,你其他方面的能力就得不到锻炼,已有的能力如果派不上用场了,那你也就没竞争力了,这就是能力陷阱。
4、将公司的问题抛出来很简单,但是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却很难。更难的是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
面对公司不合理的规则制度,发发牢骚抱怨一下是最简单的事,也是最没有价值的事。如果真的想有作为,必须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如果连问题是怎么出现的都不知道,谈何解决?
个人的成长在于看到表象背后的本质、问题发展历程以及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并能推动执行。
我们不应该抛出一个炸弹,使得池塘水花四溅,然后就拍拍屁股就走了。这种事情,看到问题的人都会做,但我知道,你也不仅仅满足于这一点。我们需要做有价值的事,这就是我们自己的价值。
解决问题需要方法,需要合作,需要妥协。离不开各方的换位思考和包容。
曾文正公在带兵打仗的初期,看到官场和军队的腐败,以强力的方式去解决,但都失败了,还被各种刁难穿小鞋,带兵打仗的工作各种碰壁进站不开。后来在朋友的指点下,开始采取柔性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
如果将自己置身于高高在上的位置,问题根本得不到解决,只会加重。
叁
我们的干部、HR也要虚怀若谷,闻过则喜,注意方法。战时时期不宜大风大浪、大起大落、波涛滚滚,改革要静水潜流。
对于第三点,更是定海神针。
1、HR和干部,要能容纳对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是其工作职责。解决问题才能提醒自身的价值。但是,解决问题要注意方法,不能采取粗暴的办法: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对于提出问题的人,应该以认可及尊重,毕竟是他们才使得你的工作有意义,价值得以体现。
对于员工提出的问题,多想合适的办法,有效的办法,切实解决问题。
2、本次事情,不论在华为内部还是社会上,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华为内部,HR和研发的矛盾也是积累了很久,这次只是具体问题的一个展现。
面对公司内部的压力,HR和干部可能已经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更何况还有社会时刻的关注。任老爷子提醒改革要静水潜流,也是给HR和干部一个定心针:不能乱了阵脚,心平气和下处理问题。
3、不管是HR、干部,还是普通员工,特殊时期,都应该踏踏实实做事,做好自己的本分。
肆
说完对于任老爷子答复的理解,这里也谈谈对胡玲的看法。
胡玲是一个勇士。她敢于把问题暴露出来,她是皇帝新衣中的那个小孩。其他人也知道存在各种问题,肯定也反馈过,但是担心被打压,普遍选择了沉默。但是她不同,选择了将问题在心声社区公开,并且也愿意承担后果。(她的实名投诉信中说的很清楚)。
被情绪左右很容易,难的是跳出具体的事件,看到背后的问题以及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从胡玲的角度看,HR确实是问题累累,确实有做的不对的地方,这很正常。胡玲是研发出身,从17年做到19年上半年,2年的时间,身上有深深的研发的烙印,思维方式也还没有转化,她只看到了相关HR的问题,没看到其作用。
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胡玲直接将上级及同事置身于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批判,做法不妥。但这可能也是她没有办法的办法:大不了鱼死网破。
从她的投诉信中,可以看到,她曾经几次越级,这使得她直属领导很难堪,这也加重了两者间的冲突。
胡玲的思维、做事方法依然停留在研发人员阶段。一方面是因为转岗的时间短(半年左右),一方面可能确实是因为没有进行角色转换。
胡玲在投诉信中宣泄了比较多的情绪,使得受众义愤填膺,这对于解决问题反而是阻碍,并加重了冲突。她也被自己的情绪所挟持,做了不理智的事情。但正是这股情绪,使得这件事被更多人知道,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胡玲当前已经提了离职流程,极大概率是离开华为。得罪了那么多人,即使有大佬强行介入留下她,以后也不好过。由于这件事,她也变成了公众人物,她以后的工作生活也多多少少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祝福她,希望以后更好,也希望她费了这么大心力的问题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