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元经 续1
中华文化健美身心
《中华之学》之《之元经》续1
……
大千世界好缤纷,超越自我别无它,只有一个太极公式:“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一 鸿蒙精元,氤氲天机。演化宇宙,盘古开天。伏羲母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从而脱离了结绳统治。创立了“天圆地方说”:“天圆而无端,不可得其观;地方而无垠,莫能窥其门”、“方者主幽,圆者主明”、“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之所照,形殊性导”,“与天地相交学说”:“天地以设,分而为阴阳,天地以成,阴阳以形”、“天道运而无所积”、“天地有始,天微以成,地塞以形,天地合和,生之大经也”、“天地之气莫大于和”、“生与成必得和之精”、“阴阳与天地参然后生”、“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万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地气上吝,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惟天地,万物之父母,惟人,万物之灵”、“阴阳相错为纳,四维乃通,为纪,天静以清,地定以宁”、“法之则生”。继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此乃天地自然之“易”。河出图、洛出书,是华人四大发明前的两大发明,是息之功的理论根据。“禹治洪水,鍻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天与禹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世传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即洛书也”。“河图,伏羲时,龙马负图出于河,一六位北,二七位南,三八位东,四九位西,五十居中”。天之数为一、三、五、七、九;地之数为二、四、六、八、十。天数之和为二十五,地数之和为三十。天地总数五十五,表示天地运行的变化。“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由于五的圆点位置不同,相互得以表示天之圆与地之方。龙华先民注意到太阳总是东出西入的运行,从而认识到天是圆的;又根据视地平线是直的,则推想地是方的。天圆说是正确的,地方说是不正确的,是相对而识的。在河图中,把天画得比地小,这是先民初步认识到由上而下看的透视原理。正表示了这是一张立体图。河图中的圈、点,表示着天文、气象、地理的一些知识。这和结绳为治是一样意思,但比结绳前进了。使用刻制的记号作记录。河图是气候图,洛书是古罗盘。用圈、点表示八个方位,便是洛书。用八卦记号表示便是八卦图,洛书也是立体图。“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是悟道的基础,是数术学的根本,是科学的指南。龙华人不断体认、觉悟,并自然着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认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无限反复、发展,螺旋上升着其理论。从而自然科学发现了宇宙螺旋场,即气旋。人体——宇宙玄奥的天门似乎已经打开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