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进行股权激励?又不知道怎么确定激励对象?看过来
企业在计划股权统筹与布局时,要根据当前的组织架构、五年以后的组织架构以及企业的发展战略,通盘考虑企业的整体预算,明确如何分配才能既保证公平,又令被激励者真正有被激励的感觉,这叫作综合统筹。
企业在综合统筹之后,就要明确股权激励时具体激励谁、激励什么样的人。
一、对CEO必须进行股权激励
股权实战派专家徐盛灯博士认为,总裁、总经理、CEO等人应受到股权激励。
在此,有一种情况需要引起企业家的特别注意。例如,你和几个兄弟一起合伙做企业,除你之外,另外几个兄弟只出钱但没在企业里工作;或者他们曾经在企业里工作过,但是后来因为价值观不同或者能力问题等,慢慢退出了公司。那这样的人应不应该受到股权激励?答案是必须要对他们进行股权激励,先规则后君子,先小人后君子。好多企业家不明白这个道理,最终导致失败。
那么,对CEO采取激励的方式是怎样的?
一般来讲,CEO的收入构成,一是管理工资,二是在职分红。在职分红是面对管理者的,无论是不是股东,只要担任CEO,就可以获得在职分红。假设一个股东既有意愿又有能力做CEO,为什么股东就不能做高管呢?既然股东做高管了,为什么不能拿在职分红呢?
在此,股权实战派专家徐盛灯博士提醒,即使你自己既是老板又是CEO,如果企业内部要进行股权激励,那么也必须要对自己做股权激励。这样的股权激励是做给别人看的:“谁在这个位置上,收入就是谁的。今天是因为没有人做CEO,所以由我暂时代劳。”当然,有一种情况除外——你是公司100%股份的所有者,而且你一辈子不打算让别人来做CEO,这时要不要给自己做股权激励就无所谓了。
二、对团队负责人必须做股权激励
对企业的业务团队负责人,徐博士认为,也必须进行股权激励,特别是在小企业中。企业家如果感觉看不准,对这个人的能力、品行等不能确定,可以用虚拟股权激励的方式,不到工商局注册,只把利润的一部分拿出来进行分配。可以这样说:“因为公司比较小,我也不知道公司有没有明天,所以公司的业务风险部分不用你们承担。假设我们一起把公司做大了,我不会忘了各位。公司规模小的时候,所有风险我来承担,但是利润由大家共享,我只拿其中的一部分,剩下是你们的。”在这种情况下,虚拟股权激励的方式也是可行的。
对非业务团队的负责人,比如财务总监、研发总监、客服总监,可以采用虚拟股权进行激励的。他们虽然不是公司的注册股东,但依然可以和老板享有同等的分红待遇。而且,不同部门的负责人,股权激励的额度可以不同,职务相同,但贡献不同,当然激励的额度就可以不同。

三、对“明日黄花”“未来之星”进行股权激励
哪些人属于企业的“明日黄花”呢?没有他,就绝对没有企业的今天;但有了他,企业就绝对没有明天。换句话说,企业初创时,他为企业尽心竭力,无私奉献;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他已经不能胜任,变得不能称职,甚至开始阻碍企业的发展。
有的老板可能会说“这些人都没用了,那就一脚踢开吧”,但是,试想,这些跟着你这么多年、为企业做出贡献的人被你一脚踢开,现在跟着你干的人看到这种情形心里会怎么想?“这就是我未来的下场,还是另谋生路早点走人吧!”所以,对“明日黄花”的股权激励,就是对现在身边人的最大认同,可以让能干的人看到希望。这不仅是企业家道德的问题(商德),更是一种商业智慧。
企业既然有“明日黄花”,就会有“未来之星”。所谓“未来之星”,指的是这样一类员工:现在就非常优秀,因为种种原因还不是部门的负责人,但是,他们是企业内部可以培养的对象,是企业未来的栋梁。对于他们,企业同样要进行股权激励。
股权实战派专家徐盛灯博士提醒,鉴于这两类员工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不同、各自的价值不同,企业在对“明日黄花”和“未来之星”进行股权激励时,采用的是不一样的方式。
四、对“上下游”进行股权激励
对企业的上下游也要进行股权激励。如果可以将这些人紧密捆绑在一起,就能形成一条产业链。你的同行只是这个产业链上的一个点,而你在经营整条产业链,掌握话语权。
此外,我们不仅要激励上下游,还要激励行政部门的相关人员,激励圈子以外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通过你的努力,形成一个点、线、面的结合体,整体力量日渐强大,他人自然难以与你的企业竞争与抗衡。
以上所述,是基于企业股权激励的一般情况而言的,其中也有特殊情形,需要企业细细斟酌。
声明:部分素材取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侵权,可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另外,欢迎朋友们推荐或者投稿文章给平台账号。
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板或者合伙人你有没有想过中国股权投资时代已经来临,正是中小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最佳时机!
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不仅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廖廖无几。企业做不长、做不大的根源当然很多,但核心根源却只有一个——企业的股权出了问题!
真格基金创始人提出:合伙人的重要性超过了商业模式和行业选择,比你是否处于风口上更重要。
企业的死亡不是死于外部的竞争,而是死于企业内耗。
中国有句老话,生意好做,伙计难搁。
股权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员工不听话,可以叫他卷铺盖走人!股东不和,怎么办?
有多少老板因为不懂股权,掉入股权10大陷阱中
有多少公司因为陷入股权僵局,导致股东内耗而不能快速发展或影响上市大计?
暨南大学安徽创业学院(股权设计)
▶️1、唯一股权实战落地机构。
▶️2、重点大学智库与品牌保证。
▶️3、专家团队科班出身,理论+实战。
▶️4、非江湖派,无过度包装与宣传。
▶️5、非学院派,直接落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