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社交恐惧症?

1、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是对“社交情境、与他人交流以及他人的评价或审视”的一种焦虑,在婴幼儿时期就成为社交功能开发的正常现象,不过到了青春期或成年之后才显现出来。社交焦虑的出现频率和出现情境因人而异。克服社交焦虑对很多人而言可能相当简单,或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而对有些人而言可能很困难。其中缘由不得而知:可能与害羞等情绪因素或性格特征有关,但具体原因仍在研究当中。
(1)心理症状 对将会遇到的情境感到恐惧是焦虑症患者共同的经历,对在他人面前怎样表现自我感到恐惧。他们过于不自然,在行为之后高度关注自己,或者给自己的表现设高标准。根据有关自我表现的社交心理学观点,此类患者试图给别人留下一个知书达理的印象,但却认为自己无法做到。在进入可能引起焦虑的社交情境前,患者“常常”会有意地反复想象哪里会出错,以及如何应对每个突发事件。社交结束后,他们会认为自己的表现有失所望。结果是,他们会回顾任何可能存在异常或引起尴尬的因素。这些想法并没有随着社交的结束而停止,而是会持续几周,甚至更久。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往往会用消极的观点理解不咸不淡或不清不楚的对话,很多研究表明,这类患者的消极记忆要多于恐惧感较弱的人。
(2)行为症状 个体面临他人潜在的审视时害怕自己的行为举止让自己丢脸。对一个或多个此类情境的长期恐惧便是社交恐惧症。这种焦虑症会导致过度的社交回避行为,严重影响社交或职业能力,已经超出了正常的“害羞”范围。他们所恐惧的社交活动包括绝大多数的社交,尤其是小型团体、约会、派对、和陌生人讲话、餐馆等等。可能出现的身体症状包括“大脑一片空白”、心跳加快、面红耳赤、胃部疼痛、恶心反胃以及窒息不畅。在认知上的扭曲是一个标志,在CBT(认知行为疗法)中有更多介绍。想法往往适得其反,不切实际。
(3)生理症状 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随时都会出现以下一个或多个症状。 脸红 出汗 发抖 恶心 说不出话/声音颤抖/说话结巴 头脑混乱 心律失常 胃部不适 感觉虚弱
(原文来自 https://www.social-anxiety.org.uk/, 译文为本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理解和呈现,转载请注明出处)